2023年《五柳先生传》表格式精品讲义1.pdf
《2023年《五柳先生传》表格式精品讲义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五柳先生传》表格式精品讲义1.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 科 语 文 授 课 时 间 设计者 授 课 班 级 八(1)教授者 课 题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通过诵读,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熟读、背诵全文。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3体会文章个
2、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2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导入 作者 简介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
3、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二、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 29 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 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 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 120 多首、散文 6 篇、辞赋 3 篇及其它韵文。他的作品,一
4、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 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三、题目解读 五柳先生传 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 200 学生联想回顾 学生结合配套介绍了解掌握作者 师生互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题目解读 课堂诵读翻译课文 字,却
5、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四、课堂诵读,翻译课文、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
6、,特别强调读出层次。、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五、再诵读,理解整理词句。(详见板书设计)六、学生齐读 学生按要求听读 学生按要求用各种形式诵读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 学生齐读加深理解 作 业 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板 书 设 计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Sh)辄(zh)戚(ch u)欤(y )俦(ch u)吝情(l n)短褐(h)箪(d n)瓢屡(l)空 晏(y n)黔(qi n)汲汲(j)衔觞(sh ng)多音字:传(zhu n)好(h o)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课文注释)3、一词多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曾不吝情去留(离开)杂然相许(赞同)去 日始出
7、时去人远(距离)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寻向所志(标志)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以乐其志(志向)其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颇示己志(志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4.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造饮辄醉(古义:到、往,今义:制造)5.特殊句式的理解: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 省略句:闲静 课 题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许 志 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通过诵读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熟读
8、背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文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通过诵读,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熟读、背诵全文。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
9、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2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理解背诵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背诵检查(用原文回答)1、暗示他是一位隐士的句子 2、讲述“五柳先生”这个名号来历的句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柳先生传 2023 先生 表格 精品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