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 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2.细胞体积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有关,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与细胞的大小无关。3.古细菌:一些长在极端环境中的细菌。4.光学片层:蓝细菌中位于细胞质部分的同心环样的膜片层结构。5.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6.细胞表面:细胞膜及其相关结构。7.细胞骨架系统: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组装而成的网架系统,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第四章 细胞质膜 1.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2.生物膜:细胞内膜系统和质膜的统称。3.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在水相
2、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一种人工膜。4.去垢剂:一段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5.成斑现象: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于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6.成帽现象: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于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进而聚集于细胞的一端。7.相变温度:膜脂由液态转变为晶态的温度。8.膜的不对称性:细胞膜中各种成分分布不均匀,包括数量和种类的不均匀。9.脂筏:一种相对稳定、分子排列紧密、流动性低的膜脂微区结构。10.膜骨架:一种在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
3、,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1.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特异性传导功能的蛋白质,它能与特定的溶质结合,通过构型的改变介导分子的跨膜运输。2.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亲水性离子通道,允许特定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3.被动运输: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4.协助扩散:各种极性分子以及金属离子如氨基酸、糖、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产物等借助协助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无需细胞提供能量的进行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5.主动运输: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6.初级主动运输:
4、直接利用水解 ATP 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7.次级主动运输:协同转运蛋白所介导的主动运输。8.渗透:水从低溶质浓度一侧向高溶质浓度一侧的运动。9.渗透压:水分子运动的驱动力等于跨膜水压的差异。10.协同转运:一类由钠钾泵(或质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 ATP 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11.同向转运:物质运输方向和离子转移方向相同。12.反向转运:物质跨膜转运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13.膜电位:细胞质两侧带电物质形成的电位差的总和。14.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电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5.动作电位:在刺激作用下产生行使通讯功能的快速变化的膜电位。16.极化:静息状态时,质膜内电
5、位为负值,膜外为正值。17.除极化:当细胞接受阀值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大量钠离子流入细胞内,静息膜电位减小并消失。18.超极化: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时,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流出细胞使质膜再度极化,甚至超过原来的静息电位。19.胞吞作用: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20.胞内体:动物细胞内由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作用是运输胞吞作用摄入的物质到溶酶体被降解。21.转胞吞作用:胞吞作用的受体经胞内体分选后转运至细胞质膜不同的结构域上。22.胞吐作用: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第七章 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和膜泡运输 1.细
6、胞基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2.胞质溶胶:通过分级离心的方法除去所有细胞器和各种颗粒的上清液部分。3.细胞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4.微粒体: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似球形的囊泡结构,包含内质网和核糖体成分,具有内质网的基本功能。5.内质网: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相互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6.肌质网:肌细胞中发达的光面内质网。7.溶酶体:一种单层膜包裹、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8.自噬体:细胞内衰老的细胞
7、器被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的膜包裹形成的小体。9.自溶作用:溶酶体将酶释放出来将自身的细胞降解 10.O-连接糖基化:将糖链转移到多肽链的丝氨酸、苏氨酸或羟赖氨酸的羟基的氧原子上。11.N-连接糖基化:将寡糖基转移到天冬酰胺残基的酰胺氮原子上 12.分泌溶酶体:当接到外界信号后,释放内含物质的一类溶酶体。13.过氧化物酶体:由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细胞器。14.信号肽:蛋白质合成时,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由信号密码翻译一段 1626 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15.信号识别颗粒(SRP):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复合体,用于引导信号肽到内质网腔。16.SRP 受体(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停泊蛋白,DP):一
8、种 SRP 在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蛋白,是一种 G 蛋白 17.共翻译转移:肽链在粗面内质网膜上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中的转移方式 18.翻译后转移: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在某种信号指导下再转移到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中的转移方式。19.导肽: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 N-端的信号序列 20.蛋白质的跨膜运输: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线粒体、质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21.直接组装:某种亚基直接组装到预先形成的结构上 22.分子伴侣:一类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的
9、分子。第八章 细胞信号传导 1.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学片层蓝细菌中位于细胞质部分的同心环样的膜片层结构真核生物由真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生物膜细胞内膜用试剂成斑现象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均匀分布在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作用,通过细胞信号转到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效应的过程。2.细胞的信号分子: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物理信号等。3.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4.第一信使:细胞外的信号分子。5.第二信使:
10、在胞内产生的分子,其浓度变化应答于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并在细胞信号转导行使功能。6.细胞信号转导: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号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7.G 蛋白耦联受体: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蛋白的作用要通过与 G 蛋白的耦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8.cAMP 应答元件:受 cAMP 调控的基因中,在其转录调控区中的一段共同的 DNA 序列。第九章 细胞骨架 1.微丝: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 7nm 的骨架纤维。2.踏车行为:在体外组装过程中微丝的正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不断添加而延长
11、,负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去组装而缩短的现象。3.细胞皮层:细胞内大部分微丝集中在紧贴细胞质膜的细胞质区域,由微丝结合蛋白交联成凝胶状三维网络结构,该区域称细胞皮层。4.应力纤维:一种紧贴黏着斑的胞质内侧的微丝束。5.胞质分裂环:有丝分裂末期在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生一个对细胞质起收缩作用的环。6.分子马达:依赖于微管的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依赖于微丝的肌球蛋白这三类蛋白质超家族的成员,它们能与微管或微丝结合,又能与细胞器或膜状小泡特异性结合,利用水解 ATP 产生的能量沿微管或微丝运输所携带的物质。7.微管:由维管蛋白组成的管状结构 8.冷稳定性微管:在低温状态下仍保持稳定的微管。9.微管组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生物学 2023 名词解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