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docx
《2022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1自从学校发下书来后,我便利用空余时间进行阅读,下面汇报一下感悟。一、对全书认识以及主要观点摘录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本书就是帮助老师们如何把“剩下的东西”教给学生。本书的两位作者在课程设计、教育评估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融合理论与实践,提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创造 “逆向设计法”,使教学致力于发掘大概念,帮助学生获得持久、可迁移的理解,而不是灌输零散、学了不会用的知识。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
2、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关键概念作了清晰透彻的
3、阐释,比如大概念和基本问题;并关注理解六侧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本书为教师设计者建设课程体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确保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压力特别大,好多的名词我不是很理解。看的时候特别吃力。 通过学习我对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认识当中,我们经常把“理解”作为了解、明白来说,比如语文学习中让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大概含义等等。当学生能回答出这个词的意思时,我们就会判定他理解了。在这过程中,我们把“理解”的含义局限在了对一些概念知识的解释、回忆和再现上。往往这样简单地判定学生理解的后果是到了做题时,仍有学生不会做,这时身为老师的我们才发现原来这群学
4、生还是没有“理解透”。读了绪论,发现“理解”内涵原来能更深。书中的“理解”更注重于学习的迁移,更意味着行动,而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迁移的环境和挑战中也成为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因此,我觉得我需要树立一个新的教学观点了:我们要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那个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解者。理解的核心是表现性能力,理解意味着能够智慧的和有效的应用与迁移在实际的任务和环境中,有效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理解了”意味着我们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转化所学习的知识。当我们理解时,我们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知识,而不仅是僵化刻板的回忆和再现。二、下面分享我从这部书当中勾勒出来的几个重要的教学实用
5、办法观点。一、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评价。二,讲授教学法。某知识内容通过明确的教学和学生阅读,以最快的,最有效的方式获得,然后是检查学生对他们的理解。270页三,建构助学法。四、个别指导法。一味地讲而不让学习者尝试任务并得到必要的反馈是愚蠢的。五、当学习中,没有一个特定的核心挑战目标或者表现性,目标需要关注时。教师往往会讲的太多。六、注意适时与有备无患的区别。七、提供前后反思和元认识机会。没有反思,就不是做中学。八,将教材作为一种资源,而不是教学大纲。你的工作不是解释教材,而是将教材作为资源来使用,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重要概念,并引用特定表现所显示的知识和技能。九、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来评价案例的
6、优劣是非常有价值的。第十 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时机就是一切,274页包括一下内容,什么时候做某件事情?。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什么时候我该帮助学生去体验并反思。什么时候改让学生去尝试表现,并给予反馈。什么时候我该提问,什么时候该回答。什么时候该支持。什么时候该提供其他合理的选择。什么时候我给讲自己的观点,什么时候该唱反调。什么时候该去做研究?什么时候该让学生去做,什么时候该声明本课的目的?什么时候去做推断。277页,检验理解的技术。重要的观点之二,关于讨论。什么时候我该提出问题,然后阻止大家讨论。什么时候该让学生自己发起讨论?质疑一个不恰当的答案?什么时候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挑战。什么时
7、候我该去进行帮助,一个对观点存在明显失误的学生?什么时候我该去等一等?什么时候改明确去纠正错误陈述?什么时候该让学生自己来?什么时候我该表现的像一个安静的旁观者?什么时候我该像一个合作的参与者?我们要确定。获得知识,并赶快使用它。我们要确定智慧,不会被告知。我们需要更多的形成性评价。再一个重要的观点。口头提问。277页。要使用下面的问题可进一步追问,来定期检验理解。一什么如何类似不同于什么。什么是什么的组成部分特征。我们以哪种方式来展示,说明什么什么如何与什么相关联。你可以对什么增加哪些观点的细节。给什么一个明显的例子。关于什么是错误的。你会从什么当中推断出什么来。从什么当中,你得出什么的结论
8、。我们试图回答哪些问题?我们试图解决哪些问题二、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介绍和理解的六个侧面介绍。我最感兴趣的一个章节,恐怕就是第一章逆向设计了。正如文中所说的,教师是设计师。我喜欢比较现实地学习实施的方法和步骤。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在阶段一中,我们思考教学目标,查看已发布的内容标准,检验课程预期结果。设计流程的第一阶段需要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第18页在阶段一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
9、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逆向设计告诉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用于证实预期学习是否已完成)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要讲的内容或是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思考单元或课程。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第19页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在头脑中有了清晰明确的结果和关于理解的合适证据后,就该全面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活动了。在逆向设计的第三阶段,我们必须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结果,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如何用最恰当的
10、方式开展教学?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第19页通过阅读,让读者认识和理解了一个很深刻的概念,就是UbD,逆向设计。本章节中向我们提供了逆向设计模板,第23页它提供了UbD模板的雏形,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进行逆向设计,依葫芦画瓢,对于一个逆向设计的初学者来说,相当有意义!为了让初学者进一步理解逆向设计的方法,掌握逆向设计的技能,文中还以(第23页)“三页模板:营养案例”为例,阐述了UbD模板设计标准、设计工具,帮助我们产生更高质量的设计。与此同时,还向我们剖析了使用UbD新手鲍勃.詹姆斯的设计思考和反思过程,引领我们走近UbD!我想,同理,阅读理论书籍,了解知识技能,也只是停留在灌输
11、与填鸭层面,如何真正理解逆向设计,还应开展实战运用,模仿着进行一、二次逆向设计,针对性地开展点评指导,进行逆向设计比评、说说设计思考和反思,才能将教师们最终引向逆向设计之路,才能逐渐削弱活动式、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本书我还特别看重的几个章节:第四章理解六侧面侧面1:解释侧面2:阐明侧面3:应用方面4:洞察方面5:神入侧面6:自知理解六侧面对教与学的关键启发此章节将理解分为了六个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侧面一:解释(恰如其分地运用理论和图示,有见地、合理地说明事件、行为和观点)这里的理解是指人们能够解释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它们反映了什么,在什么地方相互联系,为什么会发生。也就是说在
12、教学时要求学生们对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基于问题的学习。侧面二:阐明(演绎、解说和转述,从而提供某种意义)这里的解释是指一个人能够将一件事阐述得让别人从中感受到意义,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本领。侧面三:应用(在新的、不同的、现实的情境中有效地使用知识)这里的理解是指具体知识的迁移和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侧面四:洞察(批判性的、富有洞见的观点)这里的理解是指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理解,以及进行对比,从而锻炼洞察力。侧面五:神入(感受到比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这里的理解我还不够明白,希望读完本书能够对此进行一个补充。侧面六:自知(知道自己无知的智慧,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是如何促进或妨碍了认
13、知)在这六个侧面中,“解释”是处于第一位的,因此可以说,在理解中,首先要能够做到“解释”。基于这理解六侧面,书中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问题模版,让我也更深入地有了一个理解。在教学中,也可以以此由浅及深。第136页有一个非常好基于理解的六侧面的问题模板。我们应当把理解六侧面渗透到逆向设计三阶段的思考中,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所需要的理解、必要的评估任务和最有可能促进学生理解的学习活动。这些侧面能提醒我们,理解不能靠陈述事实,为了使学习获得所期望的意义构建,理解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行为和绩效评估。怎样才能让学习者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呢?这才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去深究的问题!理解才是我们老师的目标,然而教学设计必
14、须使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时有意义,而不是草草行事!第九章 设计学习 213页也不错。在所有章节的阅读中,第九章设计学习更是夺人眼球。根据教学目标,对于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我们究竟要完成哪些内容?什么样的计划是一个好计划?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它必须兼具吸引力与有效性。那么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标志是什么?我们如何体现这些特质?书中提出了精彩的WHERETO要素,值得我们学习并实践。还有第十章、十二章等。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难就难在教材所呈现给师生的学习内容,其背后有许多“弦外之音”,需要师生借助综合性的思考来加以理解。教师自己如果对此没有深入的研究、洞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想
15、把教学工作做好是很不容易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必须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理解他们在学生上的纠结与困难。追求理解的课程设计必须帮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接受“灌输”的内容,还要主动“揭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内容,并思考它们的意义。知识不能通过教师传授获得,它只能通过巧妙设计和有效指导由学习者自我构建而来。这本书我还要仔细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2寒假中,认真研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这本书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让我受益匪浅。我反复阅读了本书有关“教学目标”中的章节,深刻反思了教学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书中提到,教学目标是对
16、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我觉得,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回归点。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示灯,教学目标指到哪,课堂教学的列车就开到哪。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否明确、归纳总结是否清晰,直接指引着教学过程开展的顺利与否,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好与不好。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上课的重点和难点便把握不准确,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便很容易陷入混沌状态。二、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它的“三导”功能我把本书作者提到的教学目标的功能概括为“三导”:(一)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充分分析学情,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一定要具体、明确,有导
17、向作用。(二)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教师的教学步骤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教学活动既要易操作,又要保证班级纪律。(三)导测量明确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做出量化、可视、具体的规定,为诊断性测试和阶段性学科质量监测提供依据。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教学活动有了科学、合理、具体、可操作、易操作的教学目标作为衡量标准,以此进行“逆向设计”,教师的课堂便有了“指挥棒”,学生的学习便有了较为明确的导向,教学质量评估的“命题者”便有了可参考、可衡量的具体测量标准。所以,教学目标越细致、越具体、越一目了然,教师的
18、教学就越有侧重点,学生的复习就越简单,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就越清晰,整个的教学过程便越流畅。三、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缘起于对学生“源头”的关注缺失(一)将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在我们如火如荼开展的集体备课中,我们将集体备课分为全册备课、模块备课和单元备课。通过阅读本书,我们知道,对小学英语而言,课程目标是整个小学阶段英语学习者需要达到的二级目标,以及学生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需要达到的分级目标。而教学目标,则是更细致的模块、单元的话题、功能、情感等具体的目标。二者是统领关系、总分关系,决不能混为一谈。(二)关注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忽视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在传统的应试模式下
19、,教师备课中的教学目标基本约等于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目标,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的目标意识是缺失的。这样一来,学生只有见到试卷才会两眼放光,学生成了“书呆子”。而对于语言背后的历史演变思考呢?对于文化背后的教育性思考呢?对于不同文化的“和而不同”的理解与接纳呢?我们的教育,在很多年的发展中,正是缺失了思维与文化,才出现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我们的基础教育才错失了很多与更高端的学术接轨的良机。读书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保底不封顶”,才能真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水平与能力的源头得到发展。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维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合著的追求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追求 理解 教学 设计 读书 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