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9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9篇)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1 今年56岁的徐可相是山亭区店子镇鹁鸽崖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自1975年1月在滕县卫校毕业后,始终扎根于农村卫生事业。38年来他用真情效劳老百姓,用行动报答村民,始终履行着救死扶伤地神圣职责而无怨无悔。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深得镇卫生院领导的确定和群众的全都认可。2023年,按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为了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他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建立了一处面积约120平米的标准卫生室,当地村民常见病、多发病均可就地得到治疗,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工作目标,较大程度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问题。 2023年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徐可相
2、医生积极响应“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号召,投身到抗击非典第一线。为了让群众早日了解非典,把握非典预防学问,他通过村委会大喇叭、黑板报、张贴标语、义务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展防治非典学问宣传。有时还挨家挨户进展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尽量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协作镇卫生院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和劝阻回乡工作,免费发放体温表进展排查,自己配制了抗病毒中草药为群众免费服用。由于他身先士卒、不怕危急,最终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他所负责的辖区,无一例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的事情发生,为全镇乃至全区抗击非典的最终成功立下了汗马功绩。 徐可相认为,仅有为村民解除病痛的一腔热忱是远远不够的,
3、还必需有扎实坚固的医疗技术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便利和实惠。行医生涯近40年,他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经他治愈的各类患者成千上万,深得群众仰慕。他常常自费购置大量医药类书籍刻苦研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认真翻阅,从中吸取养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即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也从未放弃过。 2023年1月26日(新年正月初一)凌晨两点,正值数九寒天,一阵急促地电话铃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本村一位张姓小孩突发高烧需要治疗。他放下电话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冲出家门。一路上寒风咆哮,冻得他直打哆嗦。由于天黑道路泥滑,走着走着,他一不当心摔倒在泥地上,弄得全身都是泥,腿被刮伤两处,
4、但他顾不了伤痛,爬起来就连续往病人家里跑去。赶到时发觉小孩已处于高热惊厥,于是就赶忙赐予退热、解痉、针刺人中、静脉输液等治疗。由于病情严峻需要输注三瓶液体,他就始终陪护到输液完毕,直至小孩病情好转才放心离开。此时已是早上六点多钟,天已经蒙蒙发亮,左邻右舍都在“噼里啪啦”地燃放着新年鞭炮,可徐可相连处理伤口都将来得及,累得他一头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类似这种状况,一年四季到头随时都可以遇到。他在卫生室上班时,跟本不分昼夜,实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诊值守,就是靠着他这种过硬的医学功底,扎实的的业务技能,优良的效劳态度,得到了各位村民的普遍赞誉。 他看病时时为困难病人着想,治疗时尽量使用既廉价又能保证治疗
5、效果的药品。上门效劳时从来不收出诊费,对特殊困难的患者主动免除医药费,每年下来减免医药费用就到达两三千元。他心系村民的安危冷暖,始终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作为一位一般的乡村医生,仅靠辛勤劳动制造一点微薄收入,他生活地并不富裕,但能为本村群众效劳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幻想。从医以来未消失过重大过失和医疗事故,也从未接到过任何患者的投诉。 徐可相从医38年以来,仔细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参加防疫保健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规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他深知这一道理的重要性,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上。他时常给村民宣传防疫的重要性,防重于治的方针政策。基于他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
6、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和熟悉。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一股子倔劲,使全村的防疫保健工作在全镇处于领先水平,受到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确定。他先后获得店子镇“先进个人”、店子镇“个人显著奉献者”、山亭区“优秀乡医”、山亭区“十佳乡医”等荣誉称号,所在卫生室被评为店子镇“先进卫生室”;2023年被评为山亭区“先进卫生室”。 徐医生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赢得了农夫群众的心。社会的进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当的。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
7、的一份微薄之力,他感到无上荣耀。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2 在红色革命老区湖南省茶陵县,在井冈山依据地,罗霄山脉下,有一座三层的面积200多平方的小型综合医院湖南省茶陵县0方乡卫生院洮水分院。在这医院中,有一位四里八乡远近著名的乡村好医生。他立足农村,40多年如一日,在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悄悄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夫的安康。他靠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阔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在农夫兄弟心里竖起了一座无言的丰碑,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这位好医生就是现年57岁的谭冬生。 一、扎根农村,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洮水村地处在罗霄山脉下,四周有几个村坐
8、落在大山深处,农夫有了病要进城看病,得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往往一些急病就担搁在路上了。 1968年,谭冬生初中毕业,尽管是初中生,但在贫困落后,文盲众多的洮水村,他却成了为数不多的学问分子,成了重点培育对象。他面临着很多时机:招工、招干、参军、做村干部、作民办教师,但他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立志学医。当年8月参与了茶陵县组织的赤脚医生培训班。他说:“我是一个农夫的儿子,农夫的难处就是我的难处,乡亲们的苦痛就是我的苦痛。”农村看病难,看病贵。1969年8月,谭冬生在人民公社的支持下,办起了洮水大队卫生所。从那一天开头,不管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患者有求,谭冬
9、生二话不说,背起红十字药箱,翻山越岭、涉水过沟,奔波在为患者解除苦痛的山道上。 春节,正是家家团聚的好日子,而谭冬生只能在除夕到儿子家中,全家吃顿团聚饭。正月初一下午就赶回自己的小诊所。他说:“每年的新年,总有喝醉酒的、感冒的、被编炮之类炸伤的等患者,我不在诊所,会耽搁他们的病的。大过年的,不能让大家快乐的心情受到破坏。”就这样,他足足40个春节都是在诊所里过的。1992年正月初一的晚上,谭冬生和平常一样在诊所为过年期间患病的乡亲们看病、抓药,忙到了晚上8点多钟,谭冬生正预备端起饭碗吃饭,滋坑村农夫邱继光的儿子匆忙忙忙地闯进了诊所,他气喘吁吁地告知谭冬生,他52岁的父亲由于心脏病,今日感到很难
10、过,要谭冬生出诊到家里去看看。此时,窗外北风夹着雪籽呼呼刮着,严寒刺骨。谭冬生听到患者家属的话,放下饭碗,背起药箱,抓起手电筒就骑上一辆自行车,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由于年前下了雨,路上泥泞不堪,天又漆黑,实在难走。谭冬生在路上摔了几跤,药箱都摔去老远。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谭冬生进了患者的家。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水,就为患者看病、输液;始终忙到了晚上11点。由于还有些药没有带上,他和邱老汉的儿子又返回诊所,谭冬生又给邱老汉配了9付中药,让他儿子带回去给父亲服用。一忙下来,天都放亮了。等吃完了药,邱老汉自己下山来到谭冬生的诊所说:“谭医生,我真佩服你,我这病可是大医院都说没治的,吃了你的药,看,
11、我能自己走到你这儿来感谢你。” 他提来一篮鸡蛋到诊所,要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谭冬生说“大家乡里乡亲的,我知道你家的难处,你现在刚刚在恢复中,把鸡蛋提回去自己补补身子,你的身体康复了,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十年后,邱继光老人因心脏病逝世。这期间,谭冬生始终坚持为他治疗。他也心疼谭冬生来回的路难走,一到雨雪天犯病,他总是忍着痛苦,说:“路难走,别麻烦谭医生,等天晴了让他来不迟。”谭冬生也摸清了他的病因,预备了常用的药物给他救急。他常叨念着谭冬生的好,他说:“我每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了一天,这条老命是谭医生帮我抢回来的呀!” 二、医术精湛、做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作为一名让农夫们信任的好医生,来找谭冬生看
12、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不仅有本村的患者,也有从邻近桃坑乡、严塘镇等周边乡村慕名而来的患者。在诊所里,谭冬生根本上是又看病,又抓药。患者说,谭医生不仅医术好,而且看病便利,价格也低,每次看病吃药的钱不超过30元。 谭冬生说,我们乡村医生每天面对的是农夫,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疑难杂病患者,他们对大夫抱的盼望很高,要求也很高。因此,乡村医生不仅中西医、内外科、妇产儿科都要会,而且打针、输液、针灸、按摩,样样都要精。我们不能把进门的病人往外推。作为一名初中根底的乡村医生,谭冬生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医疗技术,谭冬生不顾经济上的拮据,购置了很多医学书籍,完成了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等20多门学科的理论学习,
13、并大胆应用于临床,医术不断提高。诊病时遇到难题,他就立刻啃书本。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治疗,他就抓紧时机请教。从1969年6月开头,他屡次参与了市、县、乡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屡次受到上级的表扬。还自费到县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卫生法规等学问。他一边学习,一边将学到的学问运用于临床实践中。40多年来,他对待患者,始终如一,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他坚持做到“五心四勤”即:诊断细心、治疗细心、解答急躁、承受批判虚心、让病人和家属放心;手勤、脚勤、嘴勤、人勤。 洮水村9组的周运娥,53岁时得了严峻的肺心病,在县人民医院治疗了2个月后,由于没有根本好转的盼望,加上付不起高额的治疗费,无
14、望地放弃了治疗,回家等待死神的降落。谭冬生知道此事后,马上跑到周家。主动提出要为她治病。家人也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让她承受了治疗。经过连续1个多月的治疗,病人竟有了明显好转,让病人家属大喜过望,病人自己也信念大增。就这样,这个被认为至多能活3个月的病人,竟然活到65岁才去世。整整多活了12年。可由于病人家里穷,谭冬生为她家垫付了3000多元的药费,还不包括他自制的中草药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周老人临死前拉着谭冬生的手说:“谭医生呀,这辈子我是还不了你的情了,来世,我做牛做马报答你。”多少年来,他就是这样,细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 谭冬生是一名乡村医生,在他的脑海中,没有上下班时间,也没有节
15、假日,24小时都在为乡亲们效劳。他又是一个农夫,家里还有几亩耕地、每年的春耕夏收,谭冬生是主要劳力。可是,为了乡亲们的安康,他常常是误了自己种田,去解除乡亲们的病痛。这样下来,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看到贤惠的妻子操劳得患了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症,还这样支持自己的工作,谭冬生总是又是骄傲又是内疚。 三、遵纪守法,做标准治理楷模 作为乡村医生,谭冬生仔细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听从上级治理,承受社会各界的监视检查。一是严格执行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从业治理条例,持证上岗,从未超范围执业,并听从乡村一体化治理规定。二是严格执行药品治理法,杜绝假药劣药。近几年,药贩处处推销药品,乡村医师从药贩子手
16、中进药现象普遍。可是他坚持主渠道进药,不从私人手中接货。2023年,外地一药贩子到他家推销药品,被他拒之门外。几天后该药贩和谭冬生多年的好友一起上门来了,那好友对他说:“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位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向你保证他的药不是假药,看在我们多年好友的关系上,给我一个面子,他将药低于你从正规渠道进药的15的价格给你。”假如承受,谭冬生这一次就可以从中获利1000多元,但他硬是拒绝了。为此,那好友很长时间见了他招呼都不打。但从今,药贩子再也不敢进他的医院,这就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做出了典范。三是严格执行医政治理规定。他给病人看病,严格病历处方书写质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医疗过失。四是严格执行
17、医疗效劳价格和药品价格,不乱收费,做到西药一般让利给群众8%,中药让利12%,对残疾孤寡老人实行减半收费。五是健全各项治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收费公开透亮。六是开展安康教育,每月在村卫生室出一期宣传栏,普及农夫卫生学问,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好评。 四、呕心沥血,筹建一流乡村医院 作为乡村医生,他时刻想把自己的诊所办好办精。40多年来,他将全部收入都投入到医疗设备的添制上。为便利出诊,他先是买自行车,后来又买了摩托车,现在他的医院中有了急救车。在这些交通工具添制上,他从不皱眉头。他说:“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我恨不得会孙悟空的筋斗云,好不耽搁病人的病。” 他的诊所场地换了四个地方,场地越来越大,设
18、备越来越先进。2023年在周边8个村庄群众的剧烈要求下,他实行借款、入股的方法,筹资40万元,改建村卫生室。根据卫生室建立标准,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洮水分院,配置了预防接种室、诊断室、化验室、药房、病房,添置了28张病床,更新了医疗设备,为农夫看病就医供应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从县人民医院请来了医术精良的医生来诊所指导,现在他的医院中有了12名医护人员。日门诊量至少15人,每月住院病人达25人。分院现在能作胃癌根治、子宫全切、前列腺摘除、肾盂切开取石等高难手术。这极大的便利了四周的群众。由于洮水分院医术精良、效劳态度好、治疗费用低廉,除开四周的村民来看病外,远到炎陵县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19、走进他洁净、干净、设施高档的医务室,谁能想到,他自己的房子还是几间土砖房呢?他说:“我没钱改造房子,假如我有,还不如多买些药品或设备呢。自己的房子破点,能住就行了。土砖房就土砖房吧。” 五、全心全意,效劳社会 作为乡村医生,谭冬生总是不忘自己肩上社会责任。他扎扎实实的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设立了残疾人康复站,每年为邻近村里残疾人供应至少50人次的免费治疗。二是对经济困难户开展资助活动。困难户在诊所看病时可以赊帐,年底视其状况进展减免。40年年来,资助困难户600余人次,减免费用达10多万元。三是免费护送重症患者到上级医院就医。先后护送大病患者到长沙、株洲及县级医院就诊达300多人次。四是为远方患
20、病者免费供应食宿。让患者安心就医。六是抗洪救灾,不辞劳累。洮水村地势较低又处在米水和沔水的交汇处,常常发生洪涝灾难。每次洪涝灾难发生时他总是主动协作乡政府、卫生院,组织居民,抗灾抢险。洪水退后,他又主动担当本村及消毒、防病工作,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他从医的40年中,洮水村尽管屡次患病洪涝灾难,但即使是2023年百年未遇的大水灾,洮水村也没消失过灾后疫情。 在谭冬生担负的全村儿童规划免疫和妇幼保健等防保任务期间,洮水村儿童规划免疫连续多年通过了国家、省、市的评审验收,到达了92%的目标,建卡率、合格接种率到达95%以上。“五苗”接种的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降到最低几率,屡次受到县、市卫生防疫部门
21、的表彰嘉奖。 谭冬生同志虽然今年57岁,长期的劳累让他鬓角添了白发,但是他总盼望自己能为推动农村卫生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3 汪某某同志是安徽省祁门县祁红乡某某村的一名一般的乡村医生,从医18年来,扎根农村基层,遵守医德,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宣传农村病患学问,为农村医疗保健和根本医疗效劳做出了肯定的奉献,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欢送,堪称“乡村卫生学问的传播者,老区人民的守护神”。 一、坚决信念,转变家乡却以少药的现状。 汪某某同志所在的村,处于我省的最南端,与江西省毗邻,是当年新四军活动的主要区域,新四军军长陈毅同志就在舍会山屡次召开豫皖赣
22、特委会议。6个村民小组,800多人口散住在丛山峻岭之中,村民外出只能靠步行,由于交通闭塞,村民的思想观念、卫生习惯陈旧,加上缺医少药,多少年来,有的村民因难产、意外事故、食物中毒或蛇咬兽伤而得不到准时救治,而圆满地殒命,有的儿童因患麻疹并发症而夭折。 汪某某同志88年6月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后,本可以连续升学学习,但由于当时家中兄妹较多,生活困难,他毅然选择了就读县卫生技术学校,毕业后,又自费在县人民医院实习了一年,1991年8月回到了家乡,在村委会所在地组建立医疗室,。受到了全村群众的欢送。 汪某某同志在工作中边实践边学习,积极参与医疗部门举办的各类学问、技能培训,对疑难病症他一方面利用护送病
23、人到县医院救治的时机,随机学习,有时专程到县医院请教专家,不断地提高医疗水平,1999年顺当通过第一届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从医18年来的乡村行医生涯中,在分散居住的6个村民组中来回奔波,延绵坎坷的山道上留下了他的脚印,心中牵挂着800多村民的安康。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没有怨言,好几次乡卫生院和县某私立医院聘请他去工作,但他想到大山里的村民更需要自己,毅然放弃了到好的地方去工作的时机,他笃定;我是大山的儿子,守护老区人民的安康,是我一辈子的职责。 二、严守医德,表达了一个乡村医生的高尚情操。 汪某某同志,作为一个乡村医生,面对的是农夫群众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每当村民需要
24、时,他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而是想尽一切方法把工作做好,长期以来,他从未收过病人的挂号费和出诊费,对村民中的困难户、孤寡来人等患者,尽量做到少收不收。村民戴某某,是一个80多岁的孤寡老人,多年来患有支气管哮喘病,时有发作,汪某某同志对老人的诊治是随叫随到,并一有空总要去探望一下,现在老人逢人就说:不是汪医生,我早就没命了。 18年来,在护送危重病人去县、市医院救治中,先后为病人垫付治疗费数万元,至今还有一万多元无法收回,有的危重病人,转院匆忙或临时无力支付,往往面对病人家属无望的眼神,汪某某同志只能通过同学、朋友或熟人借款为病人支付,使他们得到准时的治疗,2023年8月他护送脑血管病患者汪伟军到黄
25、山市人民医院做核磁共振时,局部小动脉裂开,生命垂危,为使患者能得到准时的治疗,他通过同学借来一万多元垫付了患者的手术费。 1997年除夕夜,天下着鹅毛大雪,正是万家灯火,全家团聚的时刻,年夜饭刚刚上桌,突然门被推开,进来一个雪人,原来,在另一个村民组有个叫方春根的患者大咯血,人已奄奄一息,汪某某同志只说了一句:“爸妈,你们先吃吧,”转身背起药箱消逝在漫漫雪夜中,冒雪爬行了16里山路,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经过救治方春根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当拂晓降临时,山梁上咔嚓咔嚓的树枝断裂声似新年的炮声为他返回而送行。 18年来,在医疗室的一角,总是摆放着一个备用药箱、一把雨伞、一身雨衣、一双雨靴和一双解放鞋
26、,只要听说有病人,汪某某同志就会背起药箱匆忙赶去,2023年的腊月,大雪封山,全村断电,电话不通,中午一位村民卷着大雪来求救,他52岁的父亲,突然倒地言语不清,汪某某同志马上推断是脑溢血,马上随来人冒雪去救治,一路上不断传来大雪压断大树的响声,经过初步治疗后,病人病情一旦稳定,他把患者接到了诊所,以便准时观看治疗,大年三十他是陪着患者在诊所度过的。 他的诊所是接待站也是抢救站,它不仅是医护人员也是后勤人员,边缘村组的村民来看病,它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监护照看病人,还要款待病人家属,在某某村,只要一提起汪某某,村民们都会不假思考的脱口而出:好人呐。这个朴实的字眼,蕴含着村民对汪某某同志的赞誉。不
27、久前,一位姓陈的老婆婆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唯一的嘱托就是不能遗忘汪医生,他是好人,是你的救命恩人。原来老人的小孙子五岁多,玩耍时从一棵柿子树上掉下,当时头部血流如注,正值茶叶季节,村民无人在家,老人的儿子和媳妇在外打工,汪某某快速处理后,一边拨打120,二话没说,抱起老人的小孙子走了20多里山路,翻过一座大山,准时将孩子护送到大路边护送到县医院救治。当孩子的父母闻讯从外地赶到县医院时,孩子已经转危为安,由于抢救准时,挽回了老人唯一的小孙子的生命,汪某某,一个让人临终前都念念不忘的好人,一个18年来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好人,他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大山深处村民的赞誉。 三、爱岗敬业,做好父老乡亲安康
28、的守护着。 18年来汪某某同志作为一个乡村医生,在抢救村民的同时,深深感到,很多疾病与当地村民的生活陋俗有关,因此,在他诊所的外墙上有一块水泥黑板,定期出刊向村民宣传卫生防疫学问,每年坚持订阅卫生报刊放在诊所让村民阅读,乙肝、心脑血管疾病原来在该村发病率较高,他熟悉到,这与当地卫生习惯和生活陋俗有关,一方面加强监控,一方面加强宣传,1998年,村小学连续发觉几例乙肝患病儿童,他准时与县疾控中心联系,乡卫生院携带检验设备准时为村民进展肝功能查验,对肝外表抗原阴性者注射了乙肝疫苗,至今,近十一年来,该村乙肝发病者仅一例,使乙肝发病率大大下降。 在规划免疫、非典、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治方面,
29、汪某某同志既是监视员又是宣传员,面对村民外出务工,村中留守儿童曾多的现状,为了使规划免疫不漏人漏户,一到接种的时间,都要准时通知,对漏种儿童准时了解去向,准时上门补种,利用出诊的时机,向广阔村民宣传防疫的重要性,在当前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治中,除了利用宣传栏宣传防疫学问以外,对务工归乡人员实行观看,协作村小学对学生实行晨检和每日量一次体温制度,到目前为止,在某某村,尚未发觉一起流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汪某某同志是某某村村民的安康守护者,1998年4月晚饭后,他正在休息,突然,村西头哭喊声一片,靠着职业的敏感,他赶去一看,原来是村民陈林云四岁多的儿子陈伟彪口吐白沫人事不知,正值他在
30、检查时陈庆云自己和妻子、女儿又先后倒地抽搐,牙关紧咬,大小便失禁,看了一家人吃剩一半的饭菜,汪某某当即作出推断是食物中毒,在拨打120的同时,快速组织人员,一个担架10个人,翻山越岭16公里护送到大路接应120急救车,由于处理准时,全家4口人中有两人被救活,且没有后遗症,事后查明是误食毒鼠强中毒。 由于某某村读出皖赣边界,也是皖南的深山腹地,随着近几年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曾多,国家对木材的限采和对野生动物爱护的加强,深山里人迹希奇,时有猛兽出没,近几年发生多起狗熊伤人大事,2023年7月10日,汪某某在离诊所近20公里大元村民组出诊返回途中,当时已是夜幕降落,他想着诊所还有几位急需自己去诊治的
31、患者,就不顾一天的疲惫,匆忙往回赶,翻过一座山梁,在一个山坳拐弯处,与一只大黑熊相遇,大黑熊做出了扑送的姿态,靠着多年在大山里奔波的阅历,他快速趴在地上装死人,大黑熊嗅了嗅半个多小时才离开,回到诊所已是晚上8点多,几名患者还在等候,浑身泥泞的他,看到患者,将惊慌疲惫放在心里,细心为他们治疗,事后,每当提起此事,妻子总是磌怪的说:“以后晚上再不许出诊”。但他只是一笑,一有病号,不管是雨雪天,还是黑夜。照旧准时出诊,难怪,村民都戏称他是某某村的120。 四、遵纪守法,为创立和谐农村建立做出奉献。 汪某某同志,仔细执行乡村医生从业治理条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专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坚决抵抗假
32、、冒、伪、劣药品,确保群众医疗、用药安全,未发生医疗事故,18年来未发生过一起医患闹事,在救治过程中,只要是能便利乡亲的事,肯定尽最大的努力,无论是上门诊治,还是深夜出诊或是陪护转院,都能有叫必到,并处理标准,屡次受到县市医院接诊医生的认可。 积极参加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中,他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宣讲“新农合”的好处,在他的努力下,某某村村民的安康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加,全村儿童规划免疫率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九,新农合参保率到达了百分之百。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由于汪某某同志在从医过程中,表达出高尚的党性修养,2023年5月经支部全票通过选举他为某某村党支部书记,这样一来,
33、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村中的老人生病,儿女要送她(他)们去县市医院治疗,但她(他)们说;十几年来,只有汪医生知道自己的病,该吃什么药,这就表达了一个患者对汪某某同志的信任和托付,在某某村,很多村民一有头疼脑热,他们说,只要汪医生到我家一坐,我就有胆,就有靠山,病也就好了三分。 担当村党支部书记以后,担子虽然重了,但是,汪某某同志觉得,自己可以利用出诊医治病人的时机和广阔村民交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更好的为党做好农村工作。 村民某某,兄弟两人为了一块宅基地闹的不行开交,乡村干部几次调解都无法解决,2023年7月,某某患病在诊所治疗了一个多星期,在治疗期间,汪某某同志屡次与某某拉家常,从手足情到邻里
34、关系,从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的巨变到人生,当湖某某病好时,心结也解了。 总之,汪某某同志这位一般的乡村医生,没有豪言壮语,他用实际行动、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某某村800多村民的赞许,是老区人民安康的守护者,同时又是精神文明、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者,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创立和谐社会悄悄做出了奉献。 我们盼望汪某某同志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奉献。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4 田径,男,39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毕业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系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方家岭村人。 一、义无反顾 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医 生这个职业是荣耀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苦痛,而且在精神上也能
35、给人劝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需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效劳。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仔细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村卫生室辖区效劳四个行政村,共效劳3000人口,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效劳,遵守 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忱,关怀,急躁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苦痛。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厉仔细,细致诊查每一例病 人,慎重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开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
36、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 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常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 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答复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大事,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成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 到发觉疫情准时上报,仔细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
37、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村卫生室,治理标准,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屡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镇优秀共产党员,缠溪镇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 在 辖区内常常开展巡诊工作,准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学问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 越性。协作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加,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安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安康意识不断增加,把各种疾病 掌握在萌芽状态。常常为60岁以上老人安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安康档案,标准治理性高血
38、压、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 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准时发觉高血压病人,提出最正确治疗意见。准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 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规划免疫工作,准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觉副反响准时报告。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5 河有多深,能不能过?过不了!这是新疆乡村医生居马泰护送小病人阿革兰时在路上和同伴的对话。乡村医生居马泰被冰河挡住了回诊所的路,他怀里抱的孩子名叫阿革兰。只有8个月大,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已经两天了,在这样的高原和高寒地带,随时
39、可能会转发肺炎,危及生命。牧场里缺少药品,居马泰必需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兰带回到50公里外的诊所。而这天山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被当地的牧民称之为“魔鬼路”。 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过得话,我们看一下,抓紧时间,过不去!冰太软!绕过山从那边走吧!阿革兰。高烧不退的小阿革兰,始终哭闹不止,居马泰想尽方法,逗小家伙快乐,8个月大的小阿革兰很快就跟他熟识起来。阿革兰的笑容让48岁的居马泰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居马泰满心内疚。他的大女儿高哈尔说:我爸一般都说: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吗能干什么呢? 我们都上学的,这次居马泰出门诊前,妻子刚刚的做完子宫切除手术,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马泰就又要动身了。他必需赶到在大
40、雪封山前把药品送到冬季牧场把危重病人转移出来。由于自己是天山深处一块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场中唯一的医生。女儿高哈尔说:我爸走的时候,我妈就又掉眼泪说肚子疼,然后我爸就给她给了一些药说可能过几天就好了。 把生病的妻子交托给15岁的大女儿和9岁的小女儿照看,居马泰的心一路上牵挂。可这时,他却不得不将精力放在眼前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离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马泰在冬季牧场出诊已经在这根溜索上来回20年了。可是这一次,要抱着小阿革兰。他双手根本没方法抓住溜索。居马泰把小阿革兰紧紧绑在自己身上。路过的牧民找来绳子,把他俩拉过了河。 阿革兰!阿革兰!居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着哭闹的孩子。当心点
41、!邻近黄昏小阿革兰体温突然上升,咳嗽的更加严峻了。居马泰停了下来,给小阿革兰喂了仅剩下的一点药。拔山涉水后。大家都很疲乏。居马泰却一个人在冰河边剃起了胡子。这也是他每次转诊病患孩子时必需做事。居马泰说;一边打鞭子,一边抱孩子。那时候看看娃娃的体温怎么样,这样子面对面(测体温),但是娃娃不舒适,胡子刮掉好。上午十点回诊所路上,其次天小阿革兰病情加重,但回诊所,却要面对4200米的雪山。在这样的冬季翻雪山被当地牧民认为是最危急的事。 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盖着很多的陡崖和冰川。居马泰在这条路上来回20年,熟识这里每一条路的分布,可依旧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他的三匹马都曾摔死在这样的路上。我和马一块下
42、去了,摔倒了,马死了,我活着。这让居马泰身上留下了三处旧伤,每到严寒天气就会伤痛加剧。可他还是毫不迟疑的担当起最危急的用自己的身体为阿革兰和妈妈开拓出一条安全道路。峰顶气温骤降到零下25度,扑面的冷风空气让人无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让每一步移动都特别困难。4个多小时不停息的赶路,马最终支持不住了。 两昼夜的奔波,居马泰已经体力透支了极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兰最终的生命保障,无论脚下的路多么困难,多么漫长。无论还要面对怎样的风雪,除了坚持他已别无选择。两个小时后,居马泰带着孩子最终回到诊所。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阿革兰恢复了安康。 他是居马泰在天山深处“魔鬼路”上转诊的第92个病人。在这20
43、年中居马泰救治过192位病人。他冒着生命的危急在极地行走,守护着1500多户牧民的安康。 主持人问居马泰:北京冷吗?居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对我们来讲,刚刚过去的这个元旦是三十年里最冷的一个元旦。零下十几度相当于您那儿的什么季节居答:现在我们那儿是零下30度。在这种天气下,您还得进展巡诊,连续巡诊。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历,我认真看了这份病历,分别是居马泰所在那个县和所在的州医院所开的病历证明,这上面医生写的是什么,心力衰弱,您有这么重的心脏病换个人行吗?换个人去,换个人也行。但是我们牧民想有点担忧。担忧什么?担忧他们为了需要我们这样子。我们担忧他,担忧别人对路途不熟识是吗?究竟有多危急?又高又那
44、个啥?滑的很,雪也大,学业厚。那样子,特殊危急。一走就是20年。据说您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的药箱。嗯!对,我父亲留给我的。这个药箱你想传下去吗?想传给谁?那个药箱,传给谁?我的丫头,儿子他(们)用。几个孩子您?一个儿子,两个丫头。年纪最大的是女儿是吗?对!她盼望当医生吗?她也盼望当医生。 有请居马泰的大女儿高哈尔登场献奖!小姑娘今年话不能不到16岁,家里许多活死她干。自己想当医生吗?想!我的幻想就是当一名医生,像我爸爸这样的医生。其实居马泰的妹妹和妹夫也是乡村医生。这一家人对周边的许多百姓就是生命的护卫,真应当向他们致敬。这座奖杯所包含的是全部的那份敬意,浮雕上面有真实的乡村中国,上面开放的是岩
45、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穿插。神圣的医生责任,向全部乡村医生致敬!向居马泰致敬!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6 “人就算活150岁,假如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23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旧单独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孤独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效劳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愿,
46、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漂亮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单独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完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赞扬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孤独、倾力治病救人的“最漂亮”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顺的声音不断嘱咐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
47、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诞生于年,是个美丽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光明。 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多名村民唯一能进展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觉,由于贫困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根本的卫生保健学问,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始终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万元购置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全部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年,屡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终找到钟医生,元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助翻译。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