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案2023年模板7篇.docx
《九年级物理教案2023年模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教案2023年模板7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九年级物理教案2023模板7篇 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约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根本的方法。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教案2023模板7篇,欢送大家来阅读。 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 1、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
2、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答复、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试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猜测与假设 设计试验 进展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3、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查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 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肯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
4、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学问: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九年级物理教案篇2 1.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学生学会了什么)了解、把握、熟悉. (2)过程与方法:经受(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理学问的兴趣,学好物理的信念,用物理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试验探究。 难点:新概念的理解、总牢固验规律、各种规律的敏捷应用。 3.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试验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直接导入)。 采纳联系实际导入法:
5、叙述从北京到重庆的各种路线,导入新课:位移。 (2)新课讲授(学问点条理清楚的呈现)。 简洁讲解本节课根底学问点(例:矢量、标量)。 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学问内容。尤其对该留意的一些状况设置易错点,进展强调。可以设计分组争论环节(例:推断路程和位移)。 拓展延长,将所学学问拓展延长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肯定要表现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具体。 (3)稳固练习。 练习题一。 练习题二。 (4)小结作业。 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课后作业。 4.板书设计 九年级物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根本构造。 2、过程与方法
6、: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详细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显微镜、望远镜构造原理。 教学器材: 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展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各局部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
7、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局部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展,最终总结它们的构造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学问。 九年级物理教案篇4 一、根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加人员根本信息。 2、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
8、育出版社。 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 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力量;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洁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育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学问的根底上,进一步讨论物体温度上升时汲取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学问。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动身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
9、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试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展热量计算的根底。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力量,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学问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根本把握探究的程序,根本把握了掌握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纳的是一种局部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制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
10、 主要采纳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掌握变量法、转换法,给比 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制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查找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鼓舞学生对课本供应的探究方案进展大胆的改良,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胜利的愉悦。为帮忙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帮忙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当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 多媒体展现:酷热夏季的一天黄昏,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剧烈争吵,甲主见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
11、漫步更凉快,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学生思索、猜测、争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究竟哪种观点对呢 ?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推动新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拟困难的试验之一,设计和试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留意准时指导和帮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看到相应的试验现象,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详细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拟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详
12、细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假如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一样,上升的温度也相等,明显,它们汲取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一样、上升的温度相等时,它们汲取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试验技术条件予以掌握和测量,为下面设计试验供应了根底。 (2)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 要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上升相等的温度,比拟各自汲取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试验规划而已,还要详细设计怎样 实现这些要求。详细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
13、天平称 量;上升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汲取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推断,因此要用两个一样的加热源(如一样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一样,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一样。通过观看水和砂子上升同样温度汲取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一样。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匀称。试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比照进展讨论,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 ,试验时肯定要留意安全。由此看来,本试验对学生来说是有肯定难度的。 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纳教材上的,也可
14、依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纳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学问。 试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熬炼他们设计试验和语言表达的力量。兹举一例,仅供参考:根据图16.3-1和图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用天平分别称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记录水和 砂子开头时的温度;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 min、2 min、3 min时水和砂子各自上升的温度。 本试验的操作具有肯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相互协作,对试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善,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
15、析与论证: 学生试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拟、分析:质量一样的水和砂子,上升一样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一样?这说明白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肯定能做到简洁而精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晰,就应当予以确定和鼓舞。但教师肯定要标准描述到“在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一样的状况下,不同物质汲取的热量不相等,水汲取的热量比砂子汲取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上升1 ”,这是由于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上升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消失的一个由两
16、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量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由于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争论沟通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肯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索沟通,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
17、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一样、上升温度也一样时,水比其他物质汲取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一样、降低的温度也一样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热量的计算 展现问题1:1 kg水温度上升1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很简单即可得出:汲取的热量Q1=4.2103 J。 展现问题2:2 kg水温度上升1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争论得出:汲取的热量Q2=24.2103 J=8.4103 J。 展现问题3:2 kg水温度上升50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争论得出:汲取的热量Q3=508.4103 J=4.2105 J。 展
18、现问题4:物质汲取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争论得出:物体汲取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上升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忆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九年级物理教案篇5 动能势能 【教学内容】 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第4节第1时。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
19、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打算因素。 (3)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打算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假设、试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观看生活是运用学问解释生活现象的根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打算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试验探究、掌握变量、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打算因素。 【教学预备】 试验探究相关器材、任务单、PPT演示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 让学生观看一段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录象,提问飞机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做机械运动。 教师:那飞机具有什么能呢? 学生:机械能。 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物理教案 2023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