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悉“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瞬、全家、团聚、喧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熟悉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育学生珍视和喜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共享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对中
2、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爱过节吗? 2、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结合图片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 贴窗花、放鞭炮(春节) 五颜六色的彩灯(元宵节) 清明节诗句(清明节) 3、师:大家都特殊聪慧,同学们,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很多特有的传统节日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节日。(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熟悉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字读准。 (2)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生字,请生读一
3、读。 (2)加上拼音再来读。 (3)去掉拼音再读。 (4)识字小嬉戏(指生读一音一字一词) 4、大家读的又精确又洪亮,读要读精确,写也要写工整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仔细观看,按正确笔顺来书写它。) 5、观看视频,笔顺,生书空。 6、在田字格中范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书写的的特殊仔细,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听录音,仔细圈画节日名称。 3、出示问题: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 不同的节日有哪些活动形式?日期你知道吗? 师:不焦急,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课件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句子和图片,生齐读、答复) 4、了解七夕节
4、和中秋节的故事。 师:转瞬又是新春到,全家团聚真喧闹,一年中的节日真不少。教师在这里找了几首关于节日的古诗和大家一起共享。 四、拓展延长: 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配乐朗读。 五、课堂练习 1、依据拼音写汉字。 chun tn yun xio q qio ()()() yu bn shn j r no ()()() 2、连一连。 放花灯 赛窗花 看月饼 贴龙舟 吃鞭炮 3、根据时间挨次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按一年中时间挨次: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4、读一读 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 二十三;二十三,糖瓜
5、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 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六、课后作业: 1、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来历,分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讲一讲。 2、在田字格里仔细、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 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熟悉“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挨次排列。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重难点: 1.熟
6、悉“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衔”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挨次排列。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预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含与节日相关的图片、小视频,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田字格中的范字)。 2.学生:生字卡片,传统节日名称的卡片;向家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悉“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会写“节日、春节”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至五句,了解春节、元宵节等5个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说节日 1.播放春节联欢晚会
7、开场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观看,感受节日的喜庆与盛大,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你喜爱过这个节日吗?为什么? 2.提问:除了春节,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3.小结:这些节日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认读词语“传统”。 提示:“传”是翘舌音。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传、统”2个字? 预设: (1)“加一加”:专一传、充一统。 (2)与熟字组成词:传家宝、传来、传奇;总统、统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圈诞生字,在拼音的帮忙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
8、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 2.学生沟通。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节到,人欢乐,贴窗花,放鞭炮。 (1)提问:春节到了,人们喜爱做些什么?(贴窗花、放鞭炮) (2)沟通: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贴对联、贴年画、拜年、给压岁钱。) (3)识记生字“贴”。 出示词语“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画”及情景图片。 指名读;请学生做一做“贴窗花”这个动作,说一说:你还贴过什么物品?相机出示词语“贴邮票、贴纸片、贴红花”,齐读词语。 (4)范读,读出轻快的节奏。指名读。齐读,读出韵律美。 (5)指导书写“贴”。 出示“贴”字。想一想:这个字与已经学过的哪个字比
9、拟像? 比拟“站、战一贴”,找出共同点。 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写“贴”的偏旁“贝”时,最终一笔变成点。 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察,进展个别辅导。 2.学习其次句。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指名读,正音。 (2)识记生字“宵”。 出示词语“姓肖、元宵、消息、削铅笔”,比拟“肖、宵、消、削”,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识记字形。 (3)识记生字“巷”。 出示大街小巷的情景图,学生在图上找出大街、小巷,再说说大街与小巷的区分是什么。 (4)引导理解“人如潮”。 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人如潮”的意思。出示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看花灯的情景图,引导理解:宽宽的街道、窄窄的巷子里处处都 是看花
10、灯的人,特别喧闹,这就是“人如潮”。 (5)请学生说说看花灯的喧闹场面。拓展沟通:除了看花灯,你们家还怎样过元宵节? (6)引读:元宵节,人们看花灯、吃汤圆,心情怎样?带着感受朗读这一句。齐读这一句。 (7)指导书写“街”。 引导回忆熟字“封、桂、挂”,说一说写“街”字时要留意什么。 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街”字的左、中高,右边低,三个部件要写紧凑。 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察,进展个别辅导。 3.学习第三句。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识记生字“祭”。 与“察”比一比。 出示“祭”的甲骨文啊,描述:左边是一块生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一个“又”(指手),中间像祭桌。表
11、示以手持生肉敬供神明祖宗。 (2)指导朗读。 引导:清明去扫墓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读这一句,提示:声音稍稍消沉。 (3)引导理解祭扫习俗:清明季节,人们会去墓地祭扫,表达对逝去的祖先的思念。 (4)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四句。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1)指名读,正音。 (2)识记生字“舟”。 出示龙舟图片,配上文字“龙舟”,学生认读词语“龙舟”。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含“舟”字的词语? (3)识记生字“艾”。 你在哪儿见过“艾”字?出示图片,认读词语“艾草”。 教师补充: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会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窗上。为什么要插艾草
12、呢?据说插了艾草能驱邪避毒,求吉利,纳百福。 (4)识记生字“堂”。 利用意义识记,“堂”最早的意思是高大的房子,我们把能开大会的房子叫“礼堂”,你还知道哪些含“堂”字的词语?(澡堂、课堂、酒店大堂) (5)播放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学生观看。 (6)观看赛龙舟的壮丽场面。再齐读这一句。 (7)指导书写“舟”。 请学生观看“舟”字的构造及笔画。 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舟”是独体字,最终三笔的挨次是点、横、点。 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察,进展个别辅导。 (8)指导书写“艾”。 引导回忆熟字“义、文”。 学生尝试描红、练写。教师观看学生写字状况,提示:写“艾”时,撇、捺要伸展。 5.学习第五句。
13、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指名读,正音。 提示:“乞、巧”2个字都是第三声,2个第三声在一起,“乞”的读音近似其次声。 (2)沟通: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3)引导理解“乞巧”。 出示:牛郎织女相见的图片。 引导:谁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指名讲故事。 教师介绍:七月初七这天的晚上,姑娘们喜爱来到花前月下“拜织女”,恳求上天让自己也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提问:“乞巧”的意思是什么?(恳求心灵手巧) (4)识记生字“乞、巧”。 与熟字比一比:吃-乞。 组词:恳求、乞讨;奇妙、巧手、心灵手巧。 (5)识记生字“郎”。 与熟字比一比:朗-郎。 提示:“郎”在古代经常是对从事某种职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节日 年级 下册 语文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