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0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熟悉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连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熟悉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3、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预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加 1、谈话,出例如5情景图。 (1)要求认真观看,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
2、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加,通过观看、操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 1、熟悉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2、请学生对比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索:看看例4和例5,小熊
3、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索、比拟、争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加,通过思索、比拟,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察。 (3)沟通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展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让学生对比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
4、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布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气氛,满意孩子们胜利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熟悉教案2 三维 目标 学问与技能:稳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局部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根底。 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积极动手操作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稳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 难点 稳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局部的名称。 教法 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争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 预备 练习题卡。 主要教学流程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
5、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 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局部的名称) 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根据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 一局部的同学拿口诀,一局部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
6、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熟悉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熟悉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预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7、一、设置问题,引导参加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舞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答复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加,通过观看、操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刚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忙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
8、样的问题能不 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提醒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 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日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 算式,再读一读。
9、【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敏捷应用平均分的根底上,供应“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根底上让学生参加“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供应做中学的时机。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察。 (3)沟通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反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 得对的教师嘉奖聪慧星。 (2)其次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
10、填写算式,教师巡察。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索并解决,然后沟通。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欢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布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气氛,并运用嘉奖措施,满意孩子们胜利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熟悉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 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材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结合详细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识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
1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熟悉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根底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很多正好全局部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规律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试验,去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当依据学问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存观看、操作、争论、合作沟通、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猎取学问,进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使学生经受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熟悉余数。 数学思索:通过操作、观看、比照等活动,
12、使学生发觉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状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育学生全面思索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熟悉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把握算法。能依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讨论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育学生观看、分析、比拟的力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状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预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醒课题 1、口算下面各题 122 186 91 488 205 22 213 567 544 147 62 72 2、提
13、醒课题:熟悉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察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刚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消失有剩余的状况。 假如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14、) 争论沟通: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觉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沟通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刚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索、争论) 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拟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局部) (3)比拟归纳,完善认知构造。 (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日我们分了两次草莓
15、,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看比拟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熟悉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消失两种状况,一种是全局部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局部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稳固练习: 课件出示P60“做一做”1、2: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应沟通: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依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现个别学生的填空状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
16、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看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四、课堂小结、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熟悉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熟悉教案5 教材说明 这一局部教材主要讲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除法的含义。教材安排了四个例题,先通过例4引入这种分法。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根据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另一种分法。然后通过例5的图画说明详细分的过程,并说明这种分法怎
17、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再通过例6用圈一圈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分的方法。最终通过例7过渡到“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计算”。着重指出12块饼干,每3块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有4个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含义。这里还留意用图表示分法,以便给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为了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这种分法的含义,在教科书的“做一做”和练习中加强了实际操作。 教学建议 1、这局部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展教学。教学例4例7,完成练习十三中的第15题。 2、一般来讲,学生对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两种分法简单混淆。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通过实际
18、操作,熟悉每一种分法,然后再进展比照和区分。在开头教学新的分法时,要着重通过实例说明这种分法,不要急于与前一种分法比照,以免造成混乱。 3、第43页例4的教法与第40页例1的教法根本一样,只是要强调这种分法是已知每份是多少,求能分成几份。 4、教学例5时,可以把例题的插图制成教具或用实物演示(也可以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分)。教师先表达题意,再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问学生: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确每2个放一盘就是每2个分成一份。教师边说边用一只手拿2个桃,另一只手拿1个盘子,把2个桃放在盘子里;然后再连续分。通过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把一个数量根据每几个一份来分的方法。然
19、后再向学生指出,这种分法也要用除法计算。接着再结合分的过程说明算式的写法,桃子的”个数“6”是要分的数,写在除号的前面作被除数;每份的个数是“2”,写在除号的后面作除数;分得的份数是“3”,写在等号的后面是商。还可以向学生提问“623”表示什么意思?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最终,让学生翻开书,引导学生把第43页上分桃的图看明白。教学时,还要留意,这里还不是正式讲“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因此,算式中的单位名称临时不要提。然后,可以让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每次分完小棒,把算式写出来,还要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5、教学例6时,可以把例题中的图改为在绒板上贴图,边表达题意、边
20、演示。还可以同时让学生在书上把每2个苹果圈在一个圈里。接着问学生:一共圈了几个圈?8个苹果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几份?再让学生把算式写完全,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6、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比拟困难。教学例7时,为了帮忙学生理解,出示题目以后,让学生在书上把每3块圈在一个圈里。引导学生观看:12块饼干,每3块分成一份,一共分成几份,再看12里面有几个3。然后着重说明,把12个根据每3个一份来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就有4个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然后,可以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以加深学生的熟悉。做完以后还要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7、“做一做”
21、中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先动手在书上圈一圈,再写出算式。然后还可以问学生:12个五角星每4个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那么12里面有几个4?以加深学生对其次种分法的理解。 8、关于练习十三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可以引导学生想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带着学生在里填上数。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教师留意巡察,对有困难的学生进展个别辅导。 第2题,学生摆完并填出得数以后,还要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第3题,要留意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动手圈一圈,再结合图意在里填数。 第4题,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和加深对“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种数量关系的理解。 第5题,是有多余条件的减
22、法应用题。这样的题较一般的求减数的应用题难一些,还简单与除法题混淆,要让学生动脑筋思索。 第6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用的,不作为共同要求。其答案是:1025 1052 10101 教材说明 这一局部教材主要讲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使学生初步熟悉除法的含义。教科书先通过例1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些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接着通过例2的图画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在此根底上,再通过例3用一幅集合图来表示这种分法,以便给学生形成这种分法的正确表象,然后说明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分法,在“做一做”和练
23、习十二中都安排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要求学生说出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和各局部的名称,帮忙学生初步建立除的观念。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熟悉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受“平均分”的过程,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把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3、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经受“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把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平均分”的方
24、法,并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法: 实践探究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 ,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留意从详细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二(1)班预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看。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 各小组汇报。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预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 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殊?(分糖果的最特殊,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4颗。) 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
25、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小组1: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1颗,我4颗。 小组2: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颗。 小组3: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份各是1颗,2颗、3颗。 (2)教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正、公正? 小组争论安排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现安排方案。 观看: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觉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稳固“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徐
26、盛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师:要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 让学生分组争论,拿出预备好的学具,用学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 2、动手操作,展现平均分的分法。 学生分,教师参加学生之中,最终汇报并展现不同的分法。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能消失的方法有: 分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分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分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依次类推。 第三
27、种分法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可能会说是依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放3个;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赐予确定。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假如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现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展评价。 师:假如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现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展评价。 三、稳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1)出示题
28、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先让学生分组争论分法,然后借助学具摆一摆。最终教师依据学生代表的汇报进展展现。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盒?”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变化(“2份”改成“5份”),学生独立完成,鼓舞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察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盒?” 学生在组内自由分。 教师小结:把10盒酸奶平均分,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2、稳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
29、分法,哪种分法对? 学生推断,沟通反应: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 尝试解决,并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盼望大家能留意观看,把你发觉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教师和你的父母、朋友。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熟悉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18-19例4、例5及P20练习四(2、3、4、)
30、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演示:(情境图)8个小朋友,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春游查找春天来了。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猫妈妈带着小熊猫挖竹笋,小熊猫请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忙小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二、分一分,熟悉除法、除法算式。 1、师:请你们用替代竹笋,用小棒代替盘子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告知小熊猫:该怎样分?分得的结果,每盘应放几个呢? 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过程。 2、数学王国小精灵:你们真能干
31、! 想一想:刚刚这一平均分的过程,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也用一种方法来计算?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会列式表示吗? 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依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4=3/* 除号(表示平均分) 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对比平均分的过程,在小组中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师:你知道吗?有多少块饼干要分?要怎样平均分?(明确: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学生用长方形分一分,再填写算式。 沟通争论: 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呢? 算式怎样写,除号和等号后面的数是怎样填出来的? 这个除法
32、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解决熊猫妈妈的问题,进一步熟悉除法的含义。 1、师:熊妈妈请小朋友帮忙解决什么问题呢? 出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师:想一想,熊妈妈要分的总数是多少? 按什么要求来分?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思索沟通: 师: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分的过程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个问题也用除法来表示?(熊妈妈的问题也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来计算。) 3、熟悉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师: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看书,对比算式说说。) 想
33、想平均分的过程,说说被除数20,除数4、商5分别表示什么。 4、操作稳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独立完成。 沟通:分的结果和算式的写法。 读一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思索争论: 师:想想说说,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由于他们都是把一些物体,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 四、做嬉戏。(课件演示:8个小朋友在树林中采集活动) 小朋友告辞了小熊猫,来到树林里采集,将采集到的东西进展平均分。 (1)蓝蓝采了16个草莓,要平均分给大家,假如每个小朋友分4个,够分吗?(在p21第六题的图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东东、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这些蝴蝶做成标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几版?(在p21第六题的图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丽把采来的18朵花扎成3把,平均每把有几朵? (4)我们平均分成2组做嬉戏,每组几个人? 五、课堂练习。 P20第2、3、4题。 独立练习,然后在小组中沟通自己的思索过程。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今日,你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小结 重视操作,丰富表象,形成概念。在教学中陈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分东西的实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既留意了学生学问形成的过程,又能有意识的对学生进展观看、操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