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00字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00字范文(7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00字范文(7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00字范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识20以内的质数。 3、培育学 生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力量。 4、让学生在学习 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学习 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 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日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2、 (1)写出1 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留意指导。 (2)依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展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肯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假如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推断。 推断以下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当怎样去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依据因数的个数来推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
3、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 地制作一张100 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依据质数的概念逐个推断。 用筛选法排解。 留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00字范文2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熟悉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立体图形、熟悉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连续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究、擅长合作沟通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4、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肯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熟悉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预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觉?(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叙述:把两个
5、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叙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知名称。 2.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熟悉。 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根据肯定的挨次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引导学生观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外形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状况的教具。 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请学生完整表达长方风光的特征。 (2)棱
6、的熟悉。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留意观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00字范文3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使学生经受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索称物的不怜悯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规律化,并想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规律思维的进展。 2自主探究,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赐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觉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
7、最正确的分份方法和最正确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 ppt课件 天平 药瓶 学生预备 天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生自主答复) 2你们真聪慧,在平常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师出示2瓶钙片) 师:教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方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答复想法) 师:教师预备了一架天平。假如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一样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
8、假如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今日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本钱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依据次品的特点发觉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详细质量,而只要依据天平的平衡状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展推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简单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假如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 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假如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假如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肯定是次品了) 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 组织学
9、生把用天平称的过程用图表记录下来。 合作沟通,讨论探讨 师:同学们真聪慧,这么简单就从3瓶钙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实你们已经用自己的聪慧才智解决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例2又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理解题意,动手操作。 (1)先让学生读题,说说“至少”的含义。 (2)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图示和表格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1名同学填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00字范文4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
10、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展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分。 教学预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
1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想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预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假如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假如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
12、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答复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答复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究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沟通。 (3)抽生汇报,师注意引导学生表述精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
13、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拟。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拟合算。假如学生有其他的比拟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赐予确定和鼓舞。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阅历,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展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23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
14、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00字范文5 教材分析 ?圆柱的外表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外表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外表积。先说明圆柱的外表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外表积的绽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外表积的组成局部,求外表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外表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
15、学生动手力量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把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把握求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鼓励自主探究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用孩子们喜爱喝饮料的爱好创立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许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讨论,今日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设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觉新知 1、 熟悉圆柱的外表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
16、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外形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假如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毕竟,说明学生对学问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局部组成的熟悉。培育了学生的制造力量。) 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讨论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
17、个长方形的状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大事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看、思索、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2+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需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 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当地导
18、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r h 师:假如圆住绽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四)解决生活问题 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外表积等于则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存时,我觉得应当用进一法取值,由于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由于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00字范文6 一、学情分析: ?质数和合数这一
19、课内容比拟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详细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消失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简单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留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娴熟推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力量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别到一般的熟悉进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把握,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肯定的方法,从
20、不同的角度推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可能答复: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日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看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熟悉,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根底。 (二)新授 探究一:熟悉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根据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答复: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
21、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请翻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根据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假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答复: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师:1是质数吗? (学生答复:1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质数,1的因数只有1个,质数有2个因
22、数;) 师:一个数,假如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答复:4是合数,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数;6是合数,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数还有2和3;) 师:1是合数吗? (学生可能答复:1不是合数,它只有1个因数1。) 小结: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质数和合数吗? (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可以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定义,依据定义推断一个数(除了1)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在一开头可能会将1归为质数,这时要提示学生认真理解定义中“两个因数”的含
23、义。在小结和板书中也要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探究二: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课本p14例1。) (媒体出示图表)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答复:先把偶数去掉,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肯定还有因数2(教师提示2是质数,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个位是5,0的数先去掉;) 师:利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学问,可以先将2,3,5的倍数划掉(不包括2,3,5)。始终可以划到几的倍数? (学生可能答复:50的倍数,51的2倍是102,超过100了。) (学生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设计意图说明: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拟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
24、背熟,但是熟识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五、练习 (课本p16练习四第一、二题。) 六、小结: 1、一个数,假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一个数,假如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00字范文7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旧采纳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看、思索。 (二)核心力量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和思索,进一步积存观看、猜测、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阅历。 (三)学习目
25、标 1.借助百数表,经受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推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和思索,进展合情推理的力量,积存数学思维活动阅历。 (四)学习重点 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回忆我们讨论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讨论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
26、学生回忆学问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看、猜测,最终进展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找3的倍数 师:讨论“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预备怎样讨论?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预备借助百数表,利用讨论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讨论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预备的百数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看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觉? (2)全班沟通、争论 发觉问题 学生展现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觉?
27、 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发觉,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看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换个角度思索,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看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觉? 生独立观看、发觉。 ?设计意图:由于3的倍数的特征比拟隐藏,依据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阅历,学生发觉不了规律。在学生实在没人看出规律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观看
28、、去思索,接着重新去探究。】 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发觉和依据发觉引发的猜测,在小组内沟通一下,并想方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测。(可以用计算器) 小组合作沟通后全班汇报。 (3)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们的发觉和猜测是什么?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引导小结:斜着观看发觉,每一行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和分别是3、6、9、12、15,它们都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猜测对不对呢?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猜测呢? 生汇报验证的过程。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既简洁又有代表性? 举的例子包含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多举几个 师:有没有同学发觉反例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
29、,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验证,你们得出的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 归纳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进展二次探究,发觉、猜测、验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积存数学探究的活动阅历。】 3.稳固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圈出3的倍数。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 111 49 165 5988 655 131 2222 7203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3)小明拿了5个圆片,小军拿个6个圆片,用他们拿的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肯定是3的倍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肯定不是3的倍数? 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验证。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获得了什么新学问?采纳了什么样的讨论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小结:通过找数、观看、猜测、验证、归纳的讨论方法,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而推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呢?请大家课下阅读第13页的“你知道吗”我们下节课进展沟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