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pdf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pdf(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导 读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途径,是进行有效的训练,本策略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迸行讲解:一、数学思维的变通性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设想和解题方案二、数学思维的反思性提出独特见解,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三、数学思维的严密性考察问题严格、准确,运算和推理精确无误。四、数学思维的开拓性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对一个对象从多种角度观察、对一个题目运用多种不同的解法。什么”转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策略的即时性、针对性、实用性,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全面验证。第一讲数学思维的变通性一、概念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要想
2、既快又准的解题,总用一套固定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必须具有思维的变通性一一善于根据题设的相关知识,提出灵活的设想和解题方案。根据数学思维变通性的主要体现,本讲将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善于观察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这样才能确定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彳 列 4 口,-1-1-p
3、 .+1-2 2-3 3-41+1)这些分数相加,通分很困难,但每项都是两相邻自然数的积的倒数,且1=-,因 止 匕,原式等于1 一+一!+一=1一 一 问 题 彳 艮n(n+1)n n+1 2 2 3 n n+n+快就解决了。(2)善于联想联想是问题转化的桥梁。稍具难度的问题和基础知识的联系,都是不明显的、间接的、复杂的。因此,解题的方法怎样、速度如何,取决于能否由观察到的特征,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做出相应的联想,将问题打开缺口,不断深入。JQ I y -2一.孙=-3这个方程指明两个数的和为2,这两个数的积为-3。由此联想到韦达定理,X、y是一元二次方程 -3=0的两个根,Y =_1 V=3
4、所以1 或I.可见,联想可使问题变得简单。y=3 y=-l(3)善于将问题进行转化数学家G .波利亚在 怎样解题中说过:数学解题是命题的连续变换。可见,解题过程是通过问题的转化才能完成的。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那么怎样转化呢?概括地讲,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成具体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在解题时,观察具体特征,联想有关问题之后,就要寻求转化关系。例 或 口,已 入 口 +一 +=5 ,(abc 0,a+b+c O),a b c Q+力+c求证a、b,c三数中必有两个互为相反数。恰 当 的 转 化 使 问 题 变 得 熟 悉、简 单。要 证 的 结
5、 论,可 以 转 化 为:(a+b)(b+c)(c+a)=0思维变通性的对立面是思维的保守性,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一个人用同一种思维方法解决若干问题以后,往往会用同样的思维方法解决以后的问题。它表现就是记类型、记方法、套公式,使思维受到限制,它是提高思维变通性的极大的障碍,必须加以克服。综上所述,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进行问题转化,是数学思维变通性的具体体现。要想提高思维变通性,必须作相应的思维训练。二、思维训练实例(1)观察能力的训练虽然观察看起来是一种表面现象,但它是认识事物内部规律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不但能用常规方法解题,而且能根据题目的具体特征,采用特殊方
6、法来解题。例 1 已知a 也 c,d 都是实数,求证“2 +2 +2 +4 2 J(q _ c)2 +s d)2思路分析 从题目的外表形式观察到,要证的结论的右端与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很相似,而左端可看作是点到原点的距离公式。根据其特点,4可采用下面巧妙而简捷的证法,这正是思维变通的体现。1证明 不妨设A(a,b),B(c,d)如 图 1-2-1 所示,/则=1(了+出一斤.0A=Ja2+b2,OB=c2+d2,小 图 I在 A O A B 中,由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知:OA+OBAB当且仅当0在 A B 上时,等号成立。因 北 匕,!a2+b2+7 c2+d2 -J(a-c)2+(b-d)
7、2.思维障碍 很多学生看到这个不等式证明题,马上想到采用分析法、综合法等,而此题利用这些方法证明很繁。学生没能从外表形式上观察到它与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相似的原因,是对这个公式不熟,进一步讲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 固.因此,平时应多注意数学公式、定理的运用练习。例2已知3/+2/=6 x ,试求/+/2的最大值。解 由 3%2+2 y2=6 x 得y2=-x2+3x.2,3 ,y 0,x+3 x 2 0,0 K x 4 2.2又工2 +y 2=%2 _|工2 +3x=_;(%_ 3)2 +g,1O.当x =2时,/+y 2有最大值,最大值为一,(2 3)2+Q=4.思路分析 要求/+V 的最大
8、值,由已知条件很快将X2+y2 变为一元二次函数/(用=-妨-3)2+3 然后求极值点的犬值,联系到/N O,这一条件,既快又准地求出最大值。上述解法观察到了隐蔽条件,体现了思维的变通性。思维障碍 大部分学生的作法如下:由 3x2+2y2-6 x y 2=_ x2+3x,+y2=*2+3 x =_g(x _3)2 +g,g.,.当X =3 时,/+y 2取最大值,最大值为5这种解法由于忽略了 y2 2 0 这一条件,致使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因此,要注意审题,不仅能从表面形式上发现特点,而且还能从已知条件中发现其隐蔽条件,既要注意主要的已知条件,又要注意次要条件,这样,才能正确地解题,提高思维的变
9、通性。有些问题的观察要从相应的图像着手。例3 已知二次函数/(x)=o x?+0 x +c =0(0),满足关系/(2 +x)=/(2 -x),试比较/(0.5)与/(4)的大小。思路分析 由已知条件/(2 +x)=/(2-x)可知,在与x =2 左右等距离的点的函数值相等,说明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x =2 对称,又由已知条件知它的开口向上,所以,可根据该函数的大致 y f,图像简捷地解出此题。:,解(如 图 1-2-2)由/(2 +x)=/(2 -x),I :/知f(x)是以直线犬=2为对称轴,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一7它与x =2 距离越近的点,函数值越小。图 1 2.|2-0.5|2-|.-
10、./(0.5)/()思维障碍 有些同学对比较/(0.5)与/()的大小,只想到求出它们的值。而此题函数/(x)的表达式不确定无法代值,所以无法比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充分挖掘已知条件的含义,因而思维受到阻碍,做题时要全面看问题,对每一个已知条件都要仔细推敲,找出它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提高思维的变通性。(2)联想能力的训练例4 在A 4 B C 中,若 NC 为钝角,则火4 次8的值(A)等 于 1 (B)小 于 1 (C)大于1 (D)不能确定思路分析 此题是在A 4 B C 中确定三角函数图4吆8的值。因此,联想到三角函数正切的两角和公式tg(A+B)=3+%可得下面解法。
11、1-tgA-tgB解 为钝角,.吆(7 0.在小48。中4+5 +。=),。=7一(4+8)且 A、B均为锐角,:.tgC =t -(A +B)=-tg(A+B)=-O,tgB 0,:A-tgA-tgB 0.即 f g A tgB 1.故应选择(B)思维障碍 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此题条件太少,难以下手,原因是对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掌握得不牢固,不能准确把握公式的特征,因而不能很快联想到运用基本公式。例5 若(z -)2 -4*一 y)(y-z)=0,证明:2 y =x +z.思路分析 此题一般是通过因式分解来证。但是,如果注意观察已知条件的特点,不难发现它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相似。于是,我们联想到
12、借助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来证题。证明 当 时,等 式(z-x)?-4(x-y)(y-z)=0可看作是关于f 的一元二次方程(x -y)f 2 +(z -x)f +(y -z)=0 有等根的条件,在进一步观察这个方程,它的两个相等实根是1,根据韦达定理就有:-=1 即 2 y =x +zx-y若x-y =0,由已知条件易得z -x =0,即尤=y =z ,显然也有2 y =x +z .例6 已知a、b、c 均为正实数,满足关系式/+=0 2,又”为不小于3 的自然数,求证:a +t c .思路分析 由条件/=。2 联想到勾股定理,、b、c 可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进一步联想到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如下
13、证法。证明 设a、b、C所对的角分别为4、B、C.则C 是直角,A为锐角,于是s i n A=,c o s A =,_ E L0 s i n A 1,0 c o s A 1,c c当“2 3 时,有 s i n A s i n?A,c o sr t A c o s2 A于是有 s i n A+c o s A s i n2 A+c o s2 A=1即(-)n+(-)1,c c从而就有 a+b 0;椭圆E 的中心为。,(2+,0),焦点在X 轴上,长半轴为2,短半轴为1,它的一个顶点为A(称,0),问p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椭圆上有四个不同的点,它们中的每一点到点A 的距离等于该点到直线L 的距离
14、。思路分析从题目的要求及解析几何的知识可知,四个不同的点应在抛物线y2=2 px(1)是,又从已知条件可得椭圆E 的方程为口-(2+?)+/=1(2)4因此,问题转化为当方程组(1)、(2)有四个不同的实数解时,求p的取值范围。将(2)代 入(1)得:2x2+(7/7-4)x+勺 +2p=0.(3)确定p的范围,实际上就是求(3)有两个不等正根的充要条件,解不等式组:(7 p-4)2-2+2 p 04吟+2 p)07P 4 0的条件下,得0 p 1 3.本题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地把问题化归为标准问题: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组的问题。2)逆向思维的训练逆向思维不是按习惯思维方向进行思考,而是从其反方向进
15、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当问题的正面考虑有阻碍时,应考虑问题的反面,从反面入手,使问题得到解决。例1 3已知函数/(x)=2/+m x +,求 证/卜|/(2)卜|/(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思 路 分 析 反 证 法 被 誉 为“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它也是中学数学常用的解题方法。当要证结论中有“至少”等字样,或以否定形式给出时,一般可考虑采用反证法。证明(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2)|.|7(3)|都小于1。|/(2)|1.|/(3)|1则-1 2 +机 +1 -3 m+n -1 8+2m+n 一 9 2m+及 -7-1 18+3/7:+n 1 -19 3m+n -1
16、7+得-1 1 2 m+一9,与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2)|,|一(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6 一题多解训练由于每个学生在观察时抓住问题的特点不同、运用的知识不同,因而,同一问题可能得到几种不同的解法,这 就 是“一题多解”。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可使学生认真观察、多方联想、恰当转化,提高数学思维的变通性。例 1 4 已知复数z 的模为2,求 的 最 大 值。解 法 一(代数法)设 z=x+yi(x、y G R),贝 卜 2 +y2=4.|z-z|=yx2+(y-l)2=j5-2 y.|y|2,当 y=2 时,|z,Lax=3.解 法 二(三 角 法)设 z=2(cos6+isin
17、。),则 z-z|=J 4 c o s 2 6+(2 s i n,-l)2 =J 5-4 s i n 6.当 sin6=-l时1ra*=3.解 法 三(几何法).忖=2,;.点2是圆/+;/=4上的点,|z-i|表示z与,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如 图 1-2-3 所示,可知当z=-2,时,解法四(运用模的性质)v|z-z|z|+|-z|=2+l=3而当 z=-2,时,|z-/|-3.|z-|max-3.解 法 五(运用模的性质)v|z-|2=(z-z)(z-0=ZZ+(Z-ZX+1=5+2/(z),(/(z)表 z 的虚部).图 1-2 -3又 v|/(z)|2,.|z-k=9,二.|z 一
18、必=3.第二讲数学思维的反思性一、概述数学思维的反思性表现在思维活动中善于提出独立见解,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在解决问题时能不断地验证所拟定的假设,获得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和创造性思维存在着高度相关。本讲重点加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二、思维训练实例(1)检查思路是否正确,注意发现其中的错误。例 1 已知/(x)=a x +士,若一3/W0,3 4/(2)46,求/的 范 围。h错误解法由条件得-3 2 +/?0,b /3 0 2。+61 2 X 2-得 6 a 1 5 X 2 _ 得 _ 4纥 二3 3 3+得-3 a +-,M P /(3),3 3
19、 3 3 3错误分析 采用这种解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满足条件的函数/(x)=ax+,其值是同时受a 和/?制约的。当a 取最大.(小)值 时,b不一定取b最 大(小)值,因而整个解题思路是错误的。正确解法由题意有f(V)=a+bh/(2)=2a +-1 2解得:a =-2/(2)-/(I),。=2/-2),/(3)=3a +|=y/(2)-|/(l).把/和/(2)的范围代入得 y /(3)0).=0因为有两个公共点,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正根,得 2 0-L 02a2-l 0.1 7解之,得a=L8错 误 分 析(如 图2-2-1;2-2-2)显然,当a=0时,圆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要
20、使圆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方程有一正根、一负根;或有两个相等正根。当方程有一正根、一负根时,得产,。解之,得a2-l0.171因此,当。=一 或一 1。1时,圆/+y 2 _ 2ax+a2-=0与抛物线y2=x有8 2两个公共点。思考题:实数a为何值时,圆/+y2 _2欧+“2 _ =0与抛物线),2=,(1)有一个公共点;(2)有三个公共点;(3)有四个公共点;(4)没有公共点。养成验算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增强思维反思性。如:在解无理方程、无理不等式;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时,由于变形后方程或不等式两端代数式的定义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样就有可能产生增根或失根,因此必须进行检脸,舍弃增根,
21、找回失根。(3)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受思维定势或别人提示的影响,解题时盲目附和,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反思性。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应积极地独立思考,敢于对题目解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增强思维的反思性,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例5 30支足球队进行淘汰赛,决出一个冠军,问需要安排多少场比赛?解 因为每场要淘汰1个队,30个队要淘汰29个队才能决出一个冠军。因此应安排29场比赛。思 路 分 析 传统的思维方法是:30支队比赛,每次出两支队,应 有15+7+4+2+1 =2 9场比赛。而上面这个解法没有盲目附和,考虑到每场比赛淘汰1个队,要淘汰29支队,那么必有29场比赛。例6
22、 解方程一 一 2x+3=cosx.考察方程两端相应的函数y =(x-1)2+2,y=c o s x ,它们的图象无交点。所以此方程无解。例7设/是 方 程-2丘+k +6=0的两个实根,则(a-l A+(/-的最小值是()4 Q(A);(B)8;(C)1 8;(。)不存在4思路分析本例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设了 3个陷阱,很容易上当。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a +夕=2k,aP=k +6,(a 1)+(0 1)=cc 2a+1 +/3 2/3+1=(a+/3)2a/3 2(a+夕)+2.z,3、2 4 94 4有的学生一看到-竺,常受选择答案(A)的诱惑,盲从附和。这正是思维缺4乏反
23、思性的体现。如果能以反思性的态度考察各个选择答案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能从中选出正确答案。.原方程有两个实根a、/3,A =4 2-4(+6)0,k LX解/.X2 1,X:.X 1,或 X 工推导X?1时,没有讨论XX的正、负,理由不充分,所以出错。二、思维训练实例思维的严密性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查错。(1)有关概念的训练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数学推理离不开概念。“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例1、不等式 log(i,+2)(3x2-2x-4)10g(?+2)(x2-3 x+2).错误解法 v x2+2 1,.t.3x 2
24、.x 4 x 3x+2,2x+x 6 0,x 一 ),2说明解法错误。原因是没有弄清对数定义。此题忽视了“对数的真数大于零”这一条件造成解法错误,表现出思维的不严密性。正确解法 v x2+2 13X2-2X-4 0 x 3x+2 03x 2x 4 x 3x+2X 匕恒或“三叵3x 2Jcr -223x 2 或x -2.例2、求过点(0,1)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V =2x仅有一个交点。错误解法 设所求的过点(0,1)的直线为y=h +l,则它与抛物线的交点为y=kx+1 ,.,消去y得:(h +1)2-2%=0.j2 =2 x整理得 k2x2+(2攵-2)x +l =0.直线与抛物线仅有一个交点
25、,;.=0,解得女=;,所求直线为y=;x+1.错误分析此处解法共有三处错误:第一,设所求直线为=丘+1时,没有考虑我=0与斜率不存在的情形,实际上就是承认了该直线的斜率是存在的,且不为零,这是不严密的。第二,题中要求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它包含相交和相切两种情况,而上述解法没有考虑相切的情况,只考虑相交的情况。原因是对于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和“只有一个交点”的关系理解不透。第三,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后得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要考虑它的判别式,所以它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即k。0,而上述解法没作考虑,表现出思维不严密。正确解法 当所求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即直线垂直x轴,因为过点(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解题 思维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