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卷)-带解析和答案.pdf





《201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卷)-带解析和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卷)-带解析和答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 分)关于信息与能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利用,因此不需要节约水资源B.焚烧秸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因此要大力禁烧秸秆,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开发C.北斗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从而提供导航和通信服务D.核电站一旦发生泄露,将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分析】(I)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据此进行分析;(2)秸秆燃烧会浪费能源,污染环境即会产生烟雾、二氧化碳;(3)卫星通信实际上是微波通信的一种,是利用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4)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
2、式反应来发电的,虽然核能发电有很多优点,但是核废料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解答】解:A、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利用,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节约水资源,故 A 错误;B、秸秆燃烧会浪费能源,污染环境,因此要大力禁烧秸秆,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故 B 正确;C、卫星导航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 C 正确;D、核电站发生泄漏时产生的核辐射会对人和生物造成伤害,核废料有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故 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卫星通信、能源分类、核能利用、能源利用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熟练掌握各项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2.(3 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 的 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 的“高声”是指音调高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解答】解:A、诗 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 的“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所 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
4、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O m/s,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正确;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 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中国的古诗词也含有很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学习物理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知识。3.(3分)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
5、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分析】(1)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附着在内表面;(2)“白气”不是气,是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3)酒精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液化的方法由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放热。【解答】解:A、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内表面,故A正确;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 c 正确;D、空调
6、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 D 正确。故 选:Bo【点评】本题考查液化现象,凝固点,以及空调的制冷,是一道综合题。4.(3 分)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C.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D.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
7、作用;(2)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3)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4)由光发生折射时的光线偏折情况和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答。【解答】解:A、不管凸透镜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凸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 A 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因此,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也不会变小,故 B 错误;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应该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加以矫正(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视网膜上),而不是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故 C 错误;D、地球表
8、面上有大气层,且大气层并不是均匀的,阳光射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由于光的折射,人们能够提前观察到日出,即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涉及到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光的折射现象等,是一道光学综合题。5.(3 分)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C.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
9、分析】(1)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解答】解: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故 A错误;B、甲拉乙的力等于乙拉甲的力,两队为相互作用,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故 B错误;C、推
10、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 C正确: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房子同样如此。故 D错误。故选:C o【点评】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惯性等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6.(3分)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下列关于物质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常说摩擦生热,那是因为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B.组成物质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11、C.热胀冷缩的常识告诉我们,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一定变大D.在绕地球飞行的神舟飞船内,物体的质量消失了,所以天平不能使用了【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3)水在温度低于4 时,会热缩冷涨;(4)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解答】解:A、摩擦生热,克服摩擦做功,是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 A正确;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 B错误;C、水在温度低于4 时,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会变小,故 C错误;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位置无关,质量不会消失,故 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
12、了改变内能的方法、原子核的组成、水的特点、质量的属性等知识,属于基础题。7.(3分)水上救援往往需要打捞沉没的货物,我们将该情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物理过程,假设物体浸没在水深h=0.5 m 的容器底部(非密合),现利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从水中匀速提出,当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 N,当物体全部离开水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已知水的密度p水=1.0X l()3 k g/m 3.取 g=1 0N/k g。则()A.物体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减小B.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2 NC.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对其底部的压强为5 Xl()4 p aD.物体的密度为1.2
13、5 Xd k g/i/【分析】(1)根据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2)利用二次称重法求出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则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其2倍;(3)已知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的深度和密度,利用p=p木 g h 计算压强;(4)根据F 浮=p g V 桂求出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排开水的体积,然后利用G=mg和 p=计算其密度。【解答】解:A、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所受浮力大小不变。故 A错误;B、由题可知,物体的重力G=5N,当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 示=3 N,则此时物
14、体受到的浮力F 浮=6 -F 示=5 N -3 N=2 N,故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F%=2 F 浮=2 X 2 N=4 N;故 B错误;C、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对其底部的压强为:p=p水 g h =l Xl()3 k g/m 3 x i O N/k g XO.5 m=5 X 1 03P a.故 C 错误;P犷D、根据F 浮 =p g V 排 可得,物体的体积:丫=丫 棒=总 =-3-空-=4 X 1 0P 型 IxlO3 kg/m3xlON/kg一 4m3,G则物体的密度为P=营=g g=-_ 4竺-=1.2 5 X 1 03k g/m3.故 D正确。r V V V9 4 x 1 0
15、 47 n3 x l 0 N g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浮力、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力学综合题,题目难度适中,关键是相关原理和公式的灵活运用。8.(3 分)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电。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的开关,接在零线或火线上都可以B.放风筝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C.空气开关跳闸后,应立即合上D.使用试电笔时,不接触笔尾金属体,会发生触电事故【分析】(1)控制电灯的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与灯之间:(2)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3)空气开关跳闸,原因是电路有短路或功率多大,应先检修,检查没有问题后再使空气开关复位;(4
16、)测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手一定接触笔尾金属体,一定不要接触笔尖金属体。【解答】解:A、电灯的开关接在了零线上时,即使断开,电灯或其他用电器仍带电,易发生触电事故,故 A错误;B、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有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应远离高压电线,故 B正确;C、因为电路有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空气开关才跳闸,所以应先检修,检查没有问题后再使空气开关复位,故 c 错误;D、如果手不接触笔尾金属体,无论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还是零线,颊管都不发光;故 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能表有关知识、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
17、积累,加强安全意识,不能违反。9.(3 分)电磁炮是利用电磁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武器,具有速度快、命中率高等特点。其原理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下列叙述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工作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B.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方向C.电动机接通电源正常工作D.工厂使用大型电磁铁完成物品运输任务【分析】(1)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2)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3)电动机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工作的;(4)电磁铁利用的是电流的磁效应。【解答】解: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工作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故 A 错误;B、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能使小磁针偏转
18、方向,这是电流的磁效应,故 B错误;C、电动机接通电源正常工作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故 C 正确;D、工厂使用大型电磁铁利用的是电流的磁效应,故 D 错误。故选:Co【点评】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人类根据这一原理制造了电动机,而电动机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注意与其它电器元件的区分。10.(3 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V 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 C,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为0 4 Q.闭合开关S,在滑片从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1.44W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2W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2.25WD.电压表示数从0V 增
19、大到2.4V【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 i与 R2串联,电压表测R i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 据 P=P R 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然后分析表达式得出滑动变阻器消耗最大功率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并求出其大小;(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为R i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R i两端的电压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 i两端的电压,然后得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 i与 R2串联,电压表测
20、R i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1=_ _R1+R2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91 7 ,u2 u2 u22,编注+4 R 所以,当R2=RI=1。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则 P2大=4=铛 备=2.25W,故 AB错误、C 正确;(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为R i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P 2 -1卡2 ()卡2 =-J-=2-T=2-2-=R1+R 2(R R+21/?2+/?2 R-2RR2 f+412R2育2 R2U2端的电压,示数为3 V,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
21、最小,R i两端的电压最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U 3V.1=Ri+R,/=1 0+4 0 =S 6 A 1 2大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 i=r R i=0.6 A X m=0.6 V,所以,在滑片从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从3 V减小到0.6 V,故D错误。故选:C o【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正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关键。二、非选择题部分包括19小题,共90分1 1.(3分)装甲车通常用履带而不用车轮,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来 减 小(选 填“增大”或“减小)压强;飞机通过机翼来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流体压强随流速的减小而
22、增一(填“增大”成“减小。);水库的大坝呈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 增大(选 填“增大”或“减小)【分析】(1)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2)伯努利原理告诉我们: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3)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解答】解:装甲车通常用履带而不用车轮,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飞机通过机翼来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流体压强随流速的减小而增大;水库的大坝呈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故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湖北省 荆门市 中考 物理 试卷 真题卷 解析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