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中班班100篇.pdf
《科学教案中班班100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中班班100篇.pdf(1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教案中班班科学教案中班班 100100 篇篇科学教案中班班 100 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 1)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沉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沉浮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发现飘落的花瓣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波飘荡,孩子们便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花瓣会浮在水面而树枝沉在水底呢?”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沉浮的秘密,并对沉与浮的现象的观察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符号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沉浮。2.初
2、步探索使物体沉下去的方法,体验探索游戏的乐趣。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在实验活动中,探索物体的沉浮,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上浮和下沉。活动难点: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活动准备: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脸盆、记录单、彩笔。活动过程:一、初步感知,认识沉与浮1.创设情境,认识实验材料,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来了许多的物品宝宝,我们认识一下它们:石头、塑料瓶盖、金属螺丝、木质积木、海绵纸、树叶、玻璃球,它们要到水里玩,玩一个“沉浮”游戏。2.猜测物
3、体在水中的沉浮,讲解沉浮符号结合材料,让幼儿猜测物体的沉浮。认识记录沉浮的符号“”和“”。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结果1.幼儿分组进行试验,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材料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记录结果。(规则要求:小朋友们卷起袖子,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实验结束后用毛巾擦手。)2.分享探究结果实验的结果和刚才猜测的是否一样?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小结:在操作中,我们发现树叶、海绵纸、塑料瓶盖、木质积木浮在水面,玻璃球、金属螺丝、石头会沉到水底。三、引导幼儿尝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1.探究:怎样使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操作尝试:现在浮在水面上
4、的物品宝宝,它们想到水底去看一看,让我们来帮帮它们,想办法让它们沉下去鼓励幼儿尝试使用辅助材料2.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小结:把比较轻的物品用捆绑、压、装袋等方法变重,它们就能沉下去。由此我们知道加大物品重量能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四、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应用救生圈、救生衣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教师总结: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五、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活动反思: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
5、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2 2)中班科学教案反思我爱小花和大树)中班科学教案反思我爱小花和大树活动设计背景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职责,对于中班孩子来说,说得多,体会得少。很多孩子公园里践踏花草、摘花折叶是常事。
6、为了加强幼儿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特安排此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活动目标1、欣赏图片,理解图片内容,知道花草树木对人类的作用。2、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熟悉的几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和作用。3、知道花、树木与人类的依存关系,产生爱树爱花的情感。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幼儿了解花草对人类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依存关系。教学难点:愿意讲述花草树木的好处,用“大树真好、花儿真香”等句式表达。活动准备挂图四幅、幼儿用书、自制花、大树、头饰按人数比例配。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小朋友,你们在幼儿园都看到了什么?这么多的花草树木你们喜欢吗
7、?二、基本活动理解图片内容,懂得保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让幼儿提出一些保护的方法。三、游戏活动(运用头饰)1、与“大树、小花”做朋友,体验怎样保护花草树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2、说说在活动中有什么感受,好玩吗?3、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丽。4、带小朋友们到园内欣赏各种花草树木,亲身体验运用手摸、鼻闻、耳听、嘴尝等方法感受花草树木。四、活动延伸1、为园内的花草树木贴上爱心标签。2、用自己的方式与花草树木成为好朋友。教学反思1、中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
8、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这些表明幼儿在这一时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1)、在活动中幼儿从开始的消积状态变为积极参与,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主动参与进来,个别甚至能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活动;有些幼儿在活动显得被动。(2)、由于自己是实习阶段,经验不足对一些突发状况无法找到照好的处理方法,对幼儿情绪的照顾不够。(3)、活动中与孩子互动较好,大部分幼儿都能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活动,对个别性格孤僻的孩子耐心引导。3、整个活动孩子的参与度较高,在表述花草的好处时显得较困难,做游戏时兴趣较高。室外体验收获很大。4、如果重新上本切课,我会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在兼顾多数的情况
9、下照顾少数发展较慢的孩子把各个环节考虑得更细致。放手让孩子能全程参与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3 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怎样使它站得稳)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怎样使它站得稳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的动脑筋的能力,能发现物体“站不稳”的原因。2.幼儿能尝试在操作中找出让物体“站得稳”的方法。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准备:毛巾、卡纸等站不稳的物品,积木、纸盒、橡皮泥等站得稳的辅助材料。活动过程:1.以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对问题思考的兴趣。师:今天宝宝商店请小朋友去帮忙整理各种物品,要求我
10、们想办法使所有的物品都能稳稳当当地“站”在货架上。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品“站”不稳的原因。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品“站”不起来或“站”不稳,.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并找出原因。如:布木偶因材料太软而站不起来。3.指导幼儿探索使物体站得稳的方法。(1)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进行探索。(2)互相介绍和演示探索结果。(3)师生共同归纳物体“站”得稳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的方法:如筷子用橡皮筋扎一头,另一头撑成三 角形。加重的方法:如把站不稳的空瓶子加水。活动反思: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
11、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4 4)中班科学教案反思爱劳动的黄牛和水牛)中班科学教案反思爱劳动的黄牛和水牛教材分析:黄牛和水牛都是牛,但是两者之间却有非常大的区别,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值得孩子细细的探究。活动目标:1、认识、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外形特征。2、激发喜爱牛的情感。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外形特征。活动难点:认识、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外形特征。难点形成原因:黄牛和水牛体型非常的相似,如果光是看外表,需
12、要幼儿有非常好的观察能力难点解决策略:1、有效提问。2、图画对比。3、列表。设计依据:以故事情境作为贯穿,再以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发现、辨别黄牛和水牛。活动过程:一、教师讲述故事。除了奶牛,你还见过什么牛?它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黄牛和水牛的不同特点。二、观察挂图,了解黄牛和水牛的不同之处。提问:黄牛和水牛都有什么自己最厉害的本领,黄牛最厉害的是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水牛最厉害的是什么?他们头上的角有什么不一样?水牛为什么喜欢泡在水里?三、观察图片,了解黄布和水牛的相同之处。提问:黄牛和水牛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他们的尾巴有
13、什么特点?他们的长尾巴有什么本领?活动反思:这节课虽然幼儿比较感兴趣,一节课下来,幼儿也能达到我的要求,我反思后,因为这节课在说出黄牛和水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时,要用到记录表,所以我是直接告诉幼儿的,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便于记住了,如果在幼儿说出黄牛和水牛相同和不同时,我用图片的形式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在讲故事时,图片有点少了,对于幼儿来说只能通过故事里的词语知道黄牛是怎么样的,水牛又是怎么样的。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所以需要老师多找一些黄牛和水牛的图片,水牛喜欢在水里,可以找一些水牛在水里泡着的图片,供幼儿观察等。这样幼儿就能更加了解黄牛和水牛了。(5 5)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乒乓球站稳了)中
14、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乒乓球站稳了活动目标: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3、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1、幼儿自由玩球。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3、再次提出
15、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四、交流。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活动反思: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查找: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乒乓球站稳了PPT 课件(6 6)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水不见了)中班科学
16、活动教案反思水不见了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1、教师经验准备: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2、幼儿经验准备:感知水的流动性,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操作材料,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3、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海绵、布、积木、餐巾纸、
17、乒乓球等材料若干。每人一张记录卡,一支铅笔。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2、幼儿
18、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每位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实验。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
19、吸水可以洗脸等等。活动延伸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紧紧贯彻纲要精神,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幼儿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物体的吸水性,有的东西能把水吸掉。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直观思维能力。!.快思
20、.教案网!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三、尝试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了溶解的含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7 7)中班科学教案反思物体
21、的沉与浮)中班科学教案反思物体的沉与浮设计意图: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有些东西沉在水里,为了满足幼儿接触沉与浮的现象、探索身边科学的好奇心,因此开展了此次科学活动。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获得知识与经验,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的沉浮情况。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目标:1.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2.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探索兴趣。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毛线、乒乓球、石子、塑料瓶盖、回形针、吸管、纸片。2.人手一份小记录表、笔、水盆、抹布。3.大记录表
22、。活动过程:一、导入1.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2.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哪些会沉,哪些会浮?二、探索发现1.逐一实验,观察沉浮,并记录在表格中。2.老师把小朋友的猜测记在了大记录表上。.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对照记录表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三、与小朋友分享实验结果1.将自己的观察记录表与同伴的对比,看看结果是不是都一样。2.对有争议物体教师现场实验。活动反思: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
23、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不足之处:1.活动中,教师讲的太多,应该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2.教学手段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脱出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8 8)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观察绳子摆动的游戏)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观察绳子摆动的游戏活动目标: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2、能
24、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重点、难点: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幼儿 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
25、的绳子短。幼儿 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幼儿 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2)请幼儿猜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教案 班班 1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