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pdf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pdf(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单元教学总览单元教学总览【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1.单元主题: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古诗,描写了祖国山水的美景,表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海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海滨小城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本单元课文旨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各地
2、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饱含着对祖国无限的赞美与深厚的感情,配合表现祖国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2.2.单元重点:单元重点:(1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是。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的泡泡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了解总分的构段形式。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启发学生根据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鼓励学生在习作的
3、时候也学着这样写;“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运用中了解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2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运用关键语句。)学习书面表达,体会运用关键语句。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语文教学中的大循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仅仅是教材中的课文,而应该指向未来生活,注重学生阅读情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他们需要掌握的是喜欢阅读的态度和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
4、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阅读方法比知道阅读答案更加的重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使阅读更有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教法建议】【教法建议】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本单元课本中,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地阅读,引导学生适时借助文中的插图,鼓励
5、学生对照插图理解段落的意思,效果相当明显。2.阅读与习作相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与本单元课文的阅读教学关联非常紧密,因此,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围绕关键语句把一段话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在课堂上相机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小练笔,并在习作教学时,以课文的典型段落作为范例进行引路,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依,降低习作难度,提高习作质量。3.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教材中对习作的修改和交流提出了具体建议,在改正错别字时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学会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提高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和发现、改正错别字的能力。把习作读给同学们听,分享各自描写的美景,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
6、习作的成就感和愉悦感。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分类分类课文内容内容17.古诗三首18.富饶的西沙群岛19.海滨小城20.美丽的小兴安岭习作语文园地合计合计1717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五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望天门山。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词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
7、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望天门山。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词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词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关键能力必备品格课时课时2-32222212-1312-13这儿真美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课时目标】1.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大意,背诵古诗。(重点)3.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
8、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内容容荣德基荣德基课件页课件页码码(2)(3)(4)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导入类型:了解背景,导入诗题。教师口述:教师口述:同学们,请欣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图片展示的是张家界永定区的一座海拔最高的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北距城区8 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最早被记入史册的名山。主峰1518.6 米,1992 年 7 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素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誉,千百年来,“天门洞开、天门翻水、天门转向、野拂藏宝、鬼谷显影、天门瑞兽”六个难解之谜的相继涌现,更为这
9、里增添了灵异的奇趣。展示图片: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天门山)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上的景色?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过渡:这么美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 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
10、天门山。理解题目:“望”,看。“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因天门洞而蜚声世界,被誉为“湘西第一神山”、“武陵之魂”和“张家界之魂”。【设计意图: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观看天门山美景,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从而初步感受意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板书: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二、介绍作者,了解天门山二、介绍作者,了解天门山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
11、杜”。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因天门洞而蜚声世界,被誉为“湘西第一神山”、“武陵之魂”和“张家界之魂”。三、初读感知三、初读感知1.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2.学生初读。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3.检查初读情况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理解词语练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中断】指江水流向在这里有一个转折。【开】相互对峙,出,突出。【至此会】从中间被断开。【相对出】孤独
12、的一叶小舟。【孤帆】冲开。(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四、学习“会写字”四、学习“会写字”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5)(6)(7)(8)(9)(10)断 楚楚 至至 孤孤 帆帆1.1.学生字:学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孤瓜”“帆凡”“至到”。加一加:“子+瓜=孤巾+凡=帆”。2.2.指导书写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孤”:“子”作偏旁时,中间的横画变成提。“孤”字的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孤、帆”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断”是左右结构,左右基本同宽。)(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
13、下结构的字“楚、至”和左右结构的字“孤、帆”,学生练写。断:左边的竖折,竖长折短;“米”稍小。楚:上边“林”要扁,两个捺都变为点;下边的横带钩,“人”撇短捺要长。至:第二笔撇折转折时下笔要重,然后渐轻,第三笔是点;“土”下横要长。孤:“子”要窄,横变为提;“瓜”中间是竖提,竖长提短,提末端有一点。帆:左右要匀称。“巾”要窄,横折要带钩;“凡”上窄下宽,里面不要忘了一点。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良好的书写习惯。】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4、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课件出示: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3.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六、品读欣赏,深入探究。六、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初解诗意。1.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指名多个学生读,师生评议。)2.同学们们刚
15、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古诗。)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3.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教师评议,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停顿。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5.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6.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二)探究前两句诗。1.指名读一读前两句
16、。2.引导想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流经古(11-15)练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16)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3.探究“碧水东流至此回”。(1)“碧水东流至此回”,教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江水碧绿、水势湍急、激荡回旋)(板书:楚江 碧绿)4.你觉得诗人在这两句诗里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1)小组交流。(2)小组派代表做
17、汇报发言。(3)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诗的前两句中“断、开、流、回”用的很好,“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挡的气势;“回”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17)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作者站在船上看到了碧绿的江水、青色的大山、红色的太阳。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1)指名读,学生点评优点或缺点。(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4)女生读、男生读、齐读。【设计意图
18、: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和想象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三)探究后两句诗。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板书:青山 青色)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感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畅谈感受。(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首诗的后两句,“孤帆一片日边来”点出“望”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而是站在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上望的。“出”字不
19、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18)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板书:孤帆 白色太阳 红色)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6.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和停顿。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4.教师再次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5.自由读,练习背诵。(五)再读悟情。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日,
20、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板书:近看 远看)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课件出示)(断、开、流、回、出、来)4.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板书:喜爱天门山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热爱一起朗诵。【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于学生
21、展开丰富的想象,领会意境与情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并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六)诗句积累。1.谁还了解诗人李白的哪些诗句,说给大家听听。2.李白写山水的诗句还有哪些?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七、课文主旨七、课文主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八、课堂小结八、课堂小结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九、当堂检测九、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
22、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十、课后作业十、课后作业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19)(20)(22)(23)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24-25)望近看:楚江碧绿天青山:青色喜爱天门山门远看孤帆:白色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山太阳:红色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成功之处:由欣赏天门山图片和了解天门山引出今天要学的诗,然后,安排自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的空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理解诗意。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读永远都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手
23、段,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自由读,再分节奏读,再试着用气势雄伟的语气读前两句,用高兴的心情读后两句,接着让学生比赛读,齐读,背诵。学生很自然地掌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熟读成诵。不足之处:课件的运用较少。在这首诗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悟,效果会更好。例如,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诗句的意思时,课件出示长江动感的视频及配乐的解说,这样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了解长江水的特点。当学生理解第二句时,继续播放长江水击打天门山的声音的音频,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了解天门山的高,陡峭的特点。第二课时第二课
24、时【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生字。2.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大意,背诵古诗。(重点)3.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内容容荣德基荣德基课件页课件页码码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入类型:导入类型:了解作者,激发兴趣。教师口述:教师口述: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苏轼的诗,谁能把自己读过的苏轼的诗句朗诵给大家听?(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教师小结: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5、。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导入课题:导入课题: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课题。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