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2)学习指导.pdf
《大学语文(2)学习指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2)学习指导.pdf(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语文(2)学习指导第 三 十 一 课 陈 情 表(-)名词解释1 .李密2 .文选3 .表答:李 密(2 2 4-2 8 7 ),字 令 伯,一 名 虔,三 国 时 犍 为 武 阳(今 四 川 省 彭 山 县东)人。为人刚正,有文名和辩才。先在蜀国历任郎官,曾出使吴国。后在晋朝做过尚书郎、州大中正,因不合权贵之意,降为汉中太守,最后被免官,卒于家。2 .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 称 昭明文选。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也只略选“综集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3 .表,属上奏类文书,是臣下对皇上有所陈述、有所请求时所使用的文体。(二)词语辨析1.
2、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中的“闵”与“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中的“愍”有何不同?答:“闵”和“愍”是相通的。“闵”有两个含义:是忧患,伤心的事;二是怜悯的意思。那么,在怜悯的意义上,“愍”和“闵”是同义词;而在忧患的意义上,则 用“闵”不用“愍二2.问:“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 的“除和“诏书特下,拜臣郎中”的“拜”的意思?答:在古汉语中“除”多解释为:去。像“除夕”“岁除”:也有宫殿的台阶的意思。不 过 在“任命”和“授予”的含义上“除”与“拜”同义。3.问:“欲苟顺私情,则 告 诉 不 许 此 句 中“诉”的意思?答:“诉”在古代写作“想”。“告您”才是现代的所谓诉说(痛苦、冤屈)的
3、意思。这里 所 谓“告诉”只是告知。4.问:“第 登 孑 立,形 影 相 吊。”此 句 中“吊”的意思?答:现代汉语中“吊”常用的意义是,例如:(1)悬挂;(2)收回,“吊销”证照;也有(3)慰问的意思:吊孝、吊唁等等。古代汉语中的“吊”除了有(1)慰问的含义,“形影相吊”即:相互慰问;还 有(2)善的意思,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吊。”5.问:“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此句中“结”的意思?答:一般来说,古代汉语中“结”的意思是:(1)打结。这里“结草”即结草绳的意思。此外,还 有(2)结合、结交、交往。例如:司马迁 报任安书:“自结明主。”现代汉语则有:“结拜”、“结伴”、“结亲”、“结识”
4、等。(三)简答题1 .问:本文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点?答:(1)陈情表正 是“表”中的上乘之作。文 章 为 达 到“愿 乞终养”、“辞不就取”的目的,真挚地 表 达 了李密与 祖 母“更相为命”的感 情。全文情真意切,深婉感人,文笔简明流畅,层次分 明,语 言 精 美,生动形象、极具生命 力。(2)全文以“孝”字为本,以“情”字纬文。四个段落,虽角度不同却段段不离一个“情”字。文脉贯通,情理相融。其凄情、私 情(亲情)、孝情、恩情,以及文中所回荡着的抑郁之情、两难无奈之情、恐被猜疑的忧惧之情、又恐因不赴命而被责罚之情如此等等,怎一个“情 字了得。2 .问:本文有何语言特色?举例说明。答:(1)语
5、言有整齐之美。如祖孙相依的情状: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薛,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又如写诏书下后的紧迫:“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还有写做为名罪臣而得到皇帝的重用时的感受:“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等,都以四字句为主。这些语句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读之上口,听之有力,充分表达了不同境况下的复杂情感。(2)语言有抑扬之美。如“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或一句话内平仄相交,或连续的几句话的句尾平仄相对,合辄押韵。读起来高低相应,轻重和谐,表达出了深刻复杂的思想情绪。(3)语言有参差之
6、美。如儿个短句接长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又如几个长句接短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些语句长短参差,散中见整,长句舒而缓,短句疾而促,洒脱灵动,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变幻多姿的节奏美。(4)语言形象比喻之美。如“箫第孑立,形影相吊”单身孤影的写照,又 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乌鸟私情”等比喻的巧妙运用,具体形象,绘声绘色,如画而传神。至 于“结草”典故的运用更使文约而事丰。3.问:以下几个句子怎样用现代汉语翻译?(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
7、慈父见背答:我自认为命运坎坷,罪孽深重,幼年时便遭不幸。我出生六个月,父亲就世了。(2)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答:我既无叔叔伯伯,也少有兄弟。家门衰微福薄,很晚才有子孙。(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微浅,朝不虑夕。答:但是祖母刘氏已是迫近西山的太阳,呼吸已很短促,人已活不长了,早上虽然活着,保不住晚上就会怎样。(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答:乌鸦尚有私情,我也企望为祖母养老送终。(四)古文翻译译文:臣李密告禀陛下:我自认为命运坎坷,罪孽深重,幼年时便遭不幸。我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年纪到了四岁,我的舅男强迫我母亲改嫁,而母亲则立志守节。我的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弱,就亲自
8、抚养我。臣李密年幼多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伶仃一直到长大成人。我既无叔叔伯伯,也少有兄弟。家门衰微福薄,很晚才有子孙。家外没有服丧期长的近亲,家内没有照看门户的五尺孩童,孤孤单单,形影相吊。而且我祖母刘氏一直疾病缠身。常年卧病在床。我服侍吃药,从未停止和离开。到了侍奉朝廷,身受清明的教化。前任太守陈逵,荐举本人为孝廉。后来刺史又使我获得乐荣耀,推荐我为秀才。我则以没人奉养祖母,辞却报到。皇上的命令下达,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到国恩,免旧职任命为洗马,以微贱之身侍从太子,即使杀头也不能报答皇上的恩典。这些我都以奏章呈报,辞不就职。而皇上的命令严厉,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逼我上路,州官都来到
9、我家,催得比星火还急。我是要接受任命前往效劳,可是祖母刘氏的病却天比一天加重;想姑且迁就个人的情意,请求又得不到许可。我是进退两难,实在尴尬。我恭恭敬敬地想:圣朝以孝治理天下,凡是属于故旧、遗老,尚且得到怜悯和抚养,何况我孤苦的情况特别厉害。而且我年轻时供职前朝,一直做到郎署,本来就是打算做官求得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现在我是亡国俘虏,极为卑微低贱,蒙皇上过分的提拔,恩宠有加,岂敢犹疑另有更高的指望。但是我祖母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微浅,朝不虑夕。我没有祖母,无法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无法了却剩卜的日子;我们祖孙二人彼此相依为命,就因这些区区小事不能停止供奉而远离。臣李密今年四十四,我祖母
10、刘氏今年九十六了。如此是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长,报答我祖母刘氏的日子短了。乌鸦尚有私情,我也企望为祖母养老送终。我的苦处,不仅是蜀地的人士和二州的长官了解,天地神明也实实在在看得清清楚楚。愿降下怜悯我的愚拙诚恳,准许我的小小的心愿,或许我祖母刘氏侥幸保全到底,我愿活时杀头抵命,死后作草绳来报答祖母。臣子李密不胜犬马,诚惶诚恐,以此奏章上呈。(五)分析要求:熟读全文分析文章中是如何以“情”字纬文。答:全文四个段落,虽角度不同却段段不离一个“情 字。一说自幼连遭不幸,孤苦零丁,幸得祖母抚养才得以长大成人;眼下祖母年事己高又疾病缠身,由内而外均无亲可依,无人可靠,实在离不开。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之状,其凄
11、婉之情,催人下泪。二说此前已蒙太守及刺史提携,都因供养祖母而辞不赴命,而今皇上下诏,加之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本想奉诏奔驰,还是由于祖母病情的日益加重,而不能改行,进退狼狈。此中既有对朝廷的报恩之情,又有对祖母的亲情。身处两难,却两情毕现。三是为了使自己从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作者终于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那就是儒家的“以孝治天下”。于是向圣上说明了“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今“不矜名节”(不敢自夸清高,讲求名节),又作为一个亡国贱俘(“罪臣”),却能受到“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待遇,岂敢盘桓”的心境,从而释去了武帝的猜疑。进一步道出了 辞不就职”完全在于“私情”,在 于“刘日薄西山,气息奄
12、奄,人命微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文思又落在了一个“孝”字上。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揣度并体会出作者行文中是如何由战战惊惊的解释到安安稳稳以“孝”字落地的心态变化的艰难程了。四是为了既能以孝为本,又能向陛下效忠,使忠孝得以两全,还 是 得“终养”祖母,而后再侍奉皇上,这是因为“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作者乞求皇上能够生出同情怜悯之情,“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让自己实现这一愿望。最后明誓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以诉衷肠。全文从自幼父死母嫁的悲情,令人酸楚凄婉的同情;与祖母终生相依的祖孙之
13、情,以孝为本不可动摇的亲情;由武帝下诏而蒙受的恩情,辞不赴命的歉疚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报恩之情。纵览全文,凄情、私 情(亲情)、孝情、恩情,以及文中所回荡着的抑郁之情、两难无奈之情、恐被猜疑的忧惧之情、又恐因不赴命而被责罚之情如此等等,怎 一 个“情”字了得。难怪晋武帝读罢此表,深受感动,说“密不空有名者也。”并赐奴婢二人,命郡县供给赡养刘氏的费用。以“孝”为本,以“情”纬 文,这是全文的命脉。如 林 纾 文微所说:“命脉所在日枢纽,文中有此,虽千波百折,必能自成条理。”此篇陈“情”之 表 文,可谓愁肠 百 转,然而层次分明又分寸适度,实在是因为紧紧抓住并层层围绕着命脉展开所致。第三十二课吊古战
14、场文(-)名词解释1 .李华2 .中州3 .戎4 .夏5 .期门6 .组练7 .莺鸟8 .缗9 .r1 0 .辎重1 1 .,犹答:1 .李 华(7 1 5 7 7 4 ),字遐叔,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散文家。2.中州,本指古豫州,因在九州的中心,所以称中州,这里指中原地带。3 .戎,泛指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4 .夏,指中原地带。5 .期门,汉官名。汉武帝好微行,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约 会)于殿门,所以后来把执兵器护送的人叫作期门。6 .组练,这里指军队。组,组甲。练,练袍。7 .莺鸟,凶猛的鸟。8 .缗(ze n g 一声),吊,丝织品。9 .r(k
15、u a n g 四 声),绵絮。1 0 .辎重,指军用物资。1 1 .微 犹(x i a n 三 声 y u n 三 声),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词语辨析1 .问:“浩浩乎平沙无垠,篁不见人”中“篁”是何意思?答:“篁(x i o n g 一声)通“迥”,远。2.问:黯兮惨悴,风悲日嚏”中“悴”、“嚏”是何意思?答:“悴”,忧愁。嚏(x u n 一 声)”,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是昏暗不明的意思。3 .问:“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中“铤”、“亡”是何意思?答:“铤”,疾走貌,即快跑的样子。亡,失去。4 .问:“寄身锋刃,膈臆谁诉?”中“膈臆”、“谁诉”是何意思?答:“膈(bi四 声)臆 ,抑郁不
16、舒的心情。“谁诉”,向谁诉说。5 .“秦汉而还,中州耗教”中“耗教”是何意思?答:“耗数”,凋敝破败。耗,损。数(du四 声),败坏。6 .问:“王道迂阔而莫为”中“迂阔”是何意思?答:“迂阔”,迂远而不切合实际。7 .问:“法重心骇,威尊命贱”中“威”、“命”是何意 思?答:“威”,指主将的威严。“命”,指战士的生命。8 .问:“凭陵杀气,以相剪屠”中“凭陵”、“剪”是何意思?答:“凭陵”,叠韵连绵字,凭藉。“剪”,通翦,杀。9.问:”鼓衰兮力尽”中“鼓衰”是何 意 思?答:“鼓衰”,指鼓声逐渐低下去。10 .问:“两军蹙兮生死决”中“蹙”是何意思?答:“蹙(cu四 声),迫近。这里指两军相
17、接。11.问:“汉倾天下,财弹力痛”中“歹 单”、“痛”是何意思?答:“婵(d a n 一 声)”,竭尽。痛(p u 一声):病,这里指疲敝。12.问:“提携捧负,畏其不寿”中“提携捧负”是何意思?答:“提携捧负”,这里指尽心尽力地供养父母。提携,搀扶。捧,两手承负,背,以背载物。13 .问:“生也何恩,杀之何咎”中“咎”是何意思?答:“咎”,罪过。(三)古文翻译要求:将课文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浩瀚的沙场,无边无际,渺无人影。河水像带子一样环绕着,群山交错乱。气象黯淡愁惨,风声凄厉,天色昏暗不明。蓬校断折,野草枯萎,严明同降霜的早晨。鸟儿惊飞不停,野兽狂奔失群。亭长告诉我说:”这里是刮的战
18、场,军队常常在这里覆灭。天阴的时候,往往可以听到鬼的哭声。”伤心啊!这是秦代的战场,还是近代的战场呢?我听说,齐魏时各国征发劳役戍守边塞。楚韩用钱财召兵。他们万里跋涉,常年置身露天之下。早晨在沙漠中的草地上牧马,夜里在黄河的冰上渡过。天远地阔,不知何处是归路。置身于枪锋刀刃之间,抑郁不舒的心情向谁诉说?秦汉以来,中原地带败坏,没有一个朝代不是如此。古代夏之王师,有征无战,以文教安天下,少数民族都不敢抗拒。但是后来礼乐教化废而不用,武将的诈谋却得以施展。人们认为王道迂远而不切合实际,不去实行。啊,唉呀!我想,在那北风在沙漠上肆虐的时候,胡兵便侦察进攻的机会。因主将轻敌,导致武将们受敌。原野上竖起
19、军旗,河川环绕着军队。军法严厉,人心恐惧,主将威严而士兵的生命卑贱。利箭穿骨,飞沙扑面。两军激战,厮杀声震撼得山川迷乱。声响之大足以把江河的水震得分流,气势之凶猛如同电闪雷鸣。至于在天气极为阴沉乌云密布的日子里,寒气袭人的水边;积雪没过小腿,冰凌挂上胡须;凶猛的鸟都躲在巢中不出,战马止足不前;丝绵衣服不能保暖,冻断了手指,冻裂了皮肤。在这凄苦寒冷的时候,老天总是给胡人以机会,让他们凭借着严寒天气,前来屠杀。直接拦路截抢军用物资,横行攻杀士卒。都尉刚刚投降,将军又战败身亡。尸体堆积在江河口岸,鲜血注满了长城的孔穴。不论贵贱,一同化作枯骨。那悲惨情景怎能说得尽呢!鼓声逐渐低落下去啊,气力耗尽,箭用
20、光了,弓弦也折了,白刃相击啊,宝刀断裂,两军迫近啊,生死相决。投降么?终身成为夷狄。战死么?尸骨暴露于沙石碎粒。鸟儿无声啊,山谷静寂,长夜漫漫啊,风声萧萧。魂魄集聚啊,天色昏暗阴沉,鬼神相聚啊,阴云凄惨森森。日光寒冷啊,百草不长,月色惨淡啊,映照白霜。令人伤心惨不忍睹的竟是这样的景象!我听说,李牧率领的赵国的士兵,大败匈奴的林胡,开辟千里土地,使匈奴远遁,不敢近赵。汉朝尽全国之力攻打匈奴,财力耗尽。用人得当罢了,难道在于众多么?周朝驱逐海犹,一直赶到甘肃固原县北,在朔方筑起了城墙,保全了军队。回到国都祭祠宗庙,把功劳记载在简策上,君臣之间和睦闲适,端庄和敬,雍容娴雅。秦国修筑长城,关口 直到海
21、边,残害百姓,血流万里。汉朝进击匈奴,虽然夺了阴山,却使尸骨相枕,功劳不能弥补损失。天下这么众多的百姓,谁人没有父母?即使尽心尽力地供养,还担心他们不能长寿。谁人没有兄弟?相亲相爱如同手足。谁人没有夫妻相敬如宾,相爱如友?让老百姓活着,有什么恩德?把老百姓杀死,他们有什么罪过?士卒或生或死,家人无从得知。如果谈到从军者生死存亡的消息,也是半信半疑,心 中忧闷。只能在梦中见到他们。摆放祭品,泗洒祭奠,望着天边哭泣。天地为之忧愁,草木为之悲伤。祭奠之情达不到远方,战死的灵魂依附于何处呢?争战过后必定会有灾荒之年,人们又将到处流离。啊,唉呀!是时运决定的呢?还是命中注定的呢?自古以来一直如此。这又有
22、什么办法呢?只有和仁德使四夷归附,戎夏为一,四夷各为天子守土,就没有战争的祸患了。(四)简答题1.问: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答:作者借描写古战场的广漠荒凉,极目悲怆的景象,想像昔日战争场面的残酷血腥,阴森恐怖,联想到历史上中原与四方少数民族的战与和平,对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表示了极度的哀悯乏情,表达了希求和平、安定的善良愿望。2.文:本文各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答:全文共分五段:第一段概括地描写了古战场旷远、惨悴、阴森的环境,因 此 地“常覆三军”,而感到极度悲伤;第二段概述连年战事频频,只 因“文教失宣,武臣用奇”的缘故,点出了全文题旨;第三段重写三军战士覆亡的惨烈情景;第四段痛斥了自古以来统
23、治者的穷兵黯武;第五段以后方百姓的哀怨引发出全文主题,应用文德使四夷归服,而不应引发战争的祸患。(五)分析题要求:阅读下面三个自然段,试分析作者是怎样援古证今,充分联想的?引文;吾 闻 夫齐魏摇戍,荆韩召慕。万里奔走,年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液 地 阔 天长,不知归路 寄 身 锋刃,腊月意谁诉?秦汉而还,中州耗数,无世 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 师。文教失宣,式臣用奇。奇兵有异于仁 义,王遥远阔而莫为。呜 呼!嘻 嘻!吾忽夫北风振 漠,胡兵伺 便。主将骄 敌,期门受 战。野竖花旗,川迥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 镀 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 搏,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察冽
24、海隅,积雪没腔,坚冰在须,莺鸟体 巢,征马路口踊,缮扩元温,堕才旨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裕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 满 长 城 之 窟。元 贵 元 贱,同为桔骨。可 胜 言 哉?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是兮生死决。降 矣 哉?终身夷狄。战 矣 哉?骨暴沙砾。鸟元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渐。魂魄结兮天沈沈,鬼神聚兮云累累。日光寒兮苹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 如 是 耶?吾 闻 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追逃匈奴。汉倾天下,财弹力痛。任人而已,其 在 多 乎?周逐险犹,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
25、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竞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答:援古讽今,极尽联想,是本文的 大特点。援古以讽今。主要见于第二和第四自然段。文章第二段以“吾闻”起笔,写“齐魏徨戍,荆韩召募”,“秦汉而还,中州耗载,无世无之”,纵述自战国至秦汉以来战乱从未平息过。至于战争的原因,作 者 以“古称戎夏,不抗王师”的陈述,方面叙述了史实,方面排除了外因,直指自古以来各朝各代的“武臣用奇”,其用意完全在于讽喻当今依然“文教失宣”。文章主旨显赫。第四自然段,也 以“吾闻”开启,列 举 战 国“李牧”、“汉倾天下”、“周逐狼猊”、“秦起长城”、“汉击匈奴”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 学习 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