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五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五篇 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一年中庆贺时间最长,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那么大家对于过年怎么看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2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范文五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乡愁亲情、家风家教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乡愁。2022年春节即将来临,为深化实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坚决文化自信等重要论述,进一步筑牢家国情怀,营造快乐、团聚、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依据“学习强国”_的统一部署
2、,“学习强国”宁波_开展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活动。为此,我校主动响应,组织师生参加该征文活动。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同样也是充溢大爱和关怀的一年,全国人民携手奋进。春节,一个绵延数千年的传统节日,代表着旧的结束新的起先,对中国人而言,它有着特别的意义和祝福,同样记忆中那些过年才有的味道也在我们的回忆和向往中不断轮回。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富有还是贫困,无论年长还是年幼,过年今古未变的就是讲究“年的味道”。听父辈说,他们年轻的时候,过年垂涎欲滴的味道就是白面馒头和红烧肉的香味,平常家里穷,尤其农村的孩子基本都是粗粮和咸菜,猪肉是他们那个年头最重要的荤菜。无论平常生活多艰辛,
3、口袋里的钱再少,大人们在过年都是要多少买点猪肉见见荤的。 我的家乡是江苏徐州市里的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一般的农夫,我小的时候他们便去县城里打工,记得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他们。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儿时过年的餐桌上就已经很丰富了。到了年三十,一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吃个团聚饭。桌上摆满琳琅满目的食物,许多食物都是就地取材,因为是农村,自家都养了鸡鸭,集市上买一些猪牛羊肉,做上一桌子菜。记忆中总会有那么一大盘红烧鱼放在桌子中间,鱼头是肯定要对着长辈的,浓浓的汤汁,飘香的鱼肉经常让我们小孩子不由自主地伸手去夹。这时大人们划拳喝酒,小孩子们喝着饮料,围着桌子东吃一口菜西喝一口汤,开快乐心地说着笑着闹腾着。
4、天刚黑,五彩缤纷各种烟花在漆黑的天空中不断闪耀,老人、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吃完团聚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其乐融融 到了初一,总会吃饺子,我们一大家十来口人,奶奶起个大早起先和面拌馅,早上吃素馅,中午肉馅,素馅一般韭菜鸡蛋豆腐,饺子馅是水芹菜和猪肉馅的。猪肉的肥而不腻与水芹菜的鲜嫩多汁融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饺子皮必需要用死面的,男的擀皮,女的包馅,奶奶在土灶上烧起满满一大锅水,满满一屋子热气。饺子蘸上醋、香油、大蒜拌起来的调味料,会让整个人胃口大开。每当吃完饺子,奶奶总要让我们喝上一碗煮的饺子汤,说是面汤好消化。喝完汤,我们都会感到全身上下热乎乎的。当然也少不了各种腌肉,我们那最出名的就
5、是香肠,无论谁家都会在门口挂上几斤香肠,在阳光照耀下香肠里的水分会不断蒸发,肉变得更加紧实有嚼劲,再用蒸笼蒸熟切片,咸香四溢,越嚼越香。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瓜果蜜饯、桃酥点心、干果坚果,在闲暇闲聊之时细细品尝 每年过年都是爷爷奶奶最快乐的时候,他们都是经验过穷日子的人,在土地上静默耕耘了一辈子,最大的念想也就是子孙能够华蜜安康,劳碌了一年的孩子们围在父母身边,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比什么都让人快乐。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渐渐感觉到似乎年味变了。其实,细想起来,变的不过是方式,不变的是过年的内涵:记忆中我们的拜年是作揖磕头说祝愿,现在则是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发祝愿;记忆中的压岁钱是
6、必需向长辈磕头才能获得,而现在孩子们在手机上争抢红包不亦快哉;记忆中的年夜饭是长辈们老早就一样一样地打算好,而现在到饭店提前定制就可以事半功倍,还能省去洗碗刷盘子的时间,解放双手的辛苦;记忆中的过年是走亲访友闲唠嗑,而现在则是说走就走全家游 三代人之差,也就是四五十年,其改变最大的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从爷爷奶奶辈的年味,到父母辈的年味,以及我们这一代的年味,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每一代人的生活都在发生巨变。我采拾这些零星记忆,是想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好,但是人们对美妙的追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在欣慰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当为他们追求更健康、更深厚、更有
7、文化品位的“年味”而点赞。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二)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大街小巷的年味更加浓郁起来。年年花相像,岁岁人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过年的习俗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我小的时候,对过年总是充溢憧憬和期盼。那时家里生活拮据,许多平常想吃的美味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每年冬天,父母便操持着腌腊肉、灌香肠,然后风干。接近春节时,他们又忙着蒸包子、炸圆子、剁饺子馅、炸年糕虽然日子不富裕,但父母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做出各种美食。记忆中,炸圆子是我的最爱,做这道菜是很花工夫的:母亲先把糯米淘洗干净,蒸熟,拌入剁好的猪肉馅,加葱末、姜末、生粉、鸡蛋、盐、鸡精,用劲搅拌,然后搓成
8、乒乓球大小的圆子;父亲把圆子一个个轻轻地放入油锅中,此时炉火不宜大,要小火慢炸,否则会把圆子炸煳;待圆子炸至金黄色时,就可以用漏勺捞出来了。此时屋里充满着圆子的香味,我和姐姐看得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叫一个香!等除夕来临时,华灯初上, 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笑语不断,温馨华蜜。近些年,生活条件好了,我和姐姐不愿年迈的父母再为年夜饭辛苦操劳,总是提早在酒店定下年夜饭,不仅可以品尝不同的风味,而且省时又省力。 贴春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记。记忆里,正放寒假的我总是在年关将近的某天跟着母亲去街上买春联。母亲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路边的摊贩把春联从大到小依次排开,供人
9、选择。那时的春联多是手写的,大红纸上黑色或金色的毛笔字苍劲有力,洋溢着祥瑞。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大多是印刷的,纸张质量比原来好了很多,购卖的时候选择面也更多了,只是与透着墨香的手写春联相比,好像少了一点年的韵味。6年前,表弟报了书法辅导班,几年下来,技艺不断提高,于是,我家的春联几乎都被他“承包了”。看着大门上家人书写的春联,我感觉特殊亲切,仿佛有一股暖流在心里涌动。 过年少不了置办年货。过去买年货, 往往要来来回回跑许多趟。记得小时候,我家旁边没有什么大商店,母亲经常带着我去较远的地方买年货。那时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挤公交车的味道实在不好受, 而且有些外地特产在本地根本买不到。如今, 电
10、商、微商等各种新兴商业平台火爆升温,网上买年货成了“新气象”,快递物流服务便利快捷,我只要在家里轻轻点击鼠标,各种年货很快就会被送上门来。 儿时的年是少不了鞭炮的。每逢过年,家里总会买上好些花炮类产品,有“摔炮”“神仙棒”“冲天炮”“地老鼠”等。虽然我对鞭炮有些胆怯,但小伙伴中有胆子大的,主动要求放鞭炮,我只要听着、看着就很兴奋了。除夕的夜晚,当家家户户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绚丽的烟花在空中次第绽放, 新年就这样热喧闹闹地来了。虽然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近些年许多地方都禁止燃放鞭炮,或改用电子鞭炮,这样做不但净化了环境,也消退了平安隐患。 拜年
11、是过年最具仪式感的事。大年初一早上,父母会带着我和姐姐到亲戚或挚友家拜年,而现在则变成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电子贺卡拜年、微信语音拜年,传递祝愿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利。 小时候过年,长辈们给的压岁钱都是现金,如今,小字辈们收到电子红包已不足为奇;过去交通不发达,我们都在家里过年,如今, 交通业发展迅猛,我们间或也会选择去外地旅游过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年俗里,包含着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团聚的期盼;新年俗也体现出人们对美妙生活的祝福与寄予。悄然改变的年俗折射诞生活的日新月异,然而,不管过年的方式如何改变,亲人阖家团聚、辞旧迎新、祈求华蜜祥瑞的情怀依旧不变 过年中国人
12、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三) 过年,是一种味道;过年,是一种华蜜;过年,是一种寄予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在匆忙逝去的岁月里,始终不变的是暖和如春的亲情。即使舟车劳顿也要回家过年,因为年与亲情相接,年与希望同行。 灶台里的火烧得正旺,锅里蒸着白白胖胖的大馒头,整间屋子里充满着蒸汽。母亲趁着蒸汽擦拭着玻璃,我从温煦的被子里艰难地钻了出来,拿起一个刚出锅的馒头,一块一块地揪着吃。“这一锅馒头蒸得好,吃了饭,给你爷爷送几个馒头,回来把家里整理整理。”母亲起先了她的碎碎念,但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停止。 母亲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因为家庭缘由,过早地辍学挣钱、补贴家用,吃尽了生活的苦。所以,对她而
13、言,过年是一件累并欢乐的事。馒头肯定得足够大,肯定得足够圆,若是碰上喜事,母亲还会在馒头上点一个红点或是一朵“梅花”。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年便是冬日里蒸腾的那团白汽。 对我而言,过年最快乐的莫过于赶年集。集市像一块磁铁,吸引了方圆十几里的乡亲,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用来买年货。年糕、粉条、糖果、腊肉各种各样的年货仿佛在向人们招手。我跟着母亲一起选择有着祥瑞富贵寓意的年画。随着年画的张贴,庄户人一年的乏累也随之消逝,新年的希望也就有了暖暖的丰盈。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喜庆的年画慢慢被“志存高远”“安静致远”等一系列书法作品所代替。但每次去爷爷家贴春联,他总会恭尊敬敬地打开毛
14、主席的画像,让我贴在屋子里。看着他肃穆的神情,似乎有一种奇妙的力气在鼓舞着我。 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年就是记忆深处的喧闹与庄重。 一番辛勤劳作后,最隆重的庆祝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摆满了饭桌,母亲照旧是最终一个落座的。她总是先夹一个饺子放到灶口,说:“这是为了讨好灶王爷,来年会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饭后不久,父亲和弟弟早已躺在炕上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而我和母亲忙着包明早要吃的水饺。 日历撕下最终一页,是新年伊始,亦是我匆忙的脚步。在外地求学的四年里,每次我回学校,母亲总要大包小包塞满了我有限的行李箱,但怎么也塞不下她满肚子的不舍和牵挂。“我和你爸爸没啥大本领,只要你们姐弟俩好好学习
15、,身体健健康康,我们就心满足足了。”我和弟弟带上父母的嘱托,踏上了新的征程,父母怀着期盼,起先了新一年的劳作。新的一年,父母希望子女长大成才,孩子们希望学业进步,恋人希望家庭华蜜美满,老人希望一家健康平安 周而复始、历久弥新。新一年的春耕秋收,新一年的平平安安。中国,又起先了新的一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四) 对外的游子,过新年是再美妙不过的词语了,不管有多少的艰辛,他们总会带着满满的对家人的思恋回到属于自己的家乡和家人来一个密切的拥抱,这个时候的世界多了许多人情味,到处都洋溢着喜悦的味道。 过新年的时候,大家都抛下自己的旧衣服,换上自己的新衣服,连环绕在我们四周的空气里传来的都
16、是温馨的风味,“过年”的时间作为中国人最看重的一段时间。过年的味道当然不止这些了,还有很多味道没被发觉。 过年的鞭炮味 “啊!姐姐快来!打算放鞭炮啦!”四岁的堂弟急得像兔子一样四处乱跳,鞭炮、鞭炮你欢乐响吧!好,我刚挂好鞭炮要点了,堂弟这只兔子却不知去哪儿了?原来跳回“兔子洞”里去了,躲藏在门后,不敢出来,睁着一双大眼睛盯着鞭炮等着我去点燃它!真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小不点。我硬把他从门后拉出来,在我几十遍的激励声下,在我说了比沙漠里的沙子数量还多的“不怕,没事的!”堂弟最终拿着带火的木棒走到鞭炮前,只见他左手拿鞭炮,右手捂耳朵。左脚在后,右脚往前跨出一大步,一幅要将要飞奔而出的样子,逗得大家
17、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最终,堂弟下定决心看他一幅视死如归的样子,点燃了鞭炮,然后比光还快的速度,闪回到门后,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随着“啪啪”的声响,鞭炮燃尽了,发了的白烟,那味道虽然有点熏人,但在大家快乐地笑声中,鞭炮味给人一种快乐暖和的过年味道。 过年满屋飘香的饺子香味 最让我难以遗忘的还是那饺子的香味。“快来!快来包饺子、打算煮饺子了!”我们一大家子人围在桌子旁,闻着自己和的玉米面与大米面混合在一起的“独门面皮”的芳香以及散发着浓浓芝麻香的“独门饺子馅”。每个人的嘴角都流出了一串,发着“银光”的“透亮液体”,大家把嘴边的口水都用纸巾擦一擦,别流到食材里面去了,不干净!”一向贪吃的表姐发话了,还
18、顺手拿纸巾将自己嘴边的都快掉到地上的口水擦了一把。在大家娴熟的包饺子的技术下,比机器包的还美丽还快速的动作下,一盘又一盘饺子被堂弟开着“货车”运进了厨房,让一分钟只能包两个饺子的我自愧不如。 饺子下锅了,抽烟机“轰轰”地工作着。坐在沙发上看“春晚”的我闻到了饺子那清爽的玉米面的香味,不一会儿,淡黄色的饺子就端了上来。表姐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往嘴里送“啊!烫!”她连忙拿手把饺子从那狮子般大口中拿出,放了一会,她咬开饺子,那饺子馅的香味满屋都是。“谁偷吃饺子了?”在房里埋头苦干的老妈冲了出来,“啊,哈哈!偷吃被发觉了吧!”。我一脸坏笑地说完,就拿起一个饺子往嘴里送,果真这饺子真是人间美味啊!不一会儿
19、,饺子都熟了,大家大开“吃戒”。 整间屋子充满着饺子香味,那阵阵玉米面香、芝麻香混在一起,让我倍感温馨,在饺子里香味里我闻出了一种其乐融融的过年味道。 这就是我的家乡留给我的过年的味道,虽然很平常,但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啊!多么温馨和谐快乐的过年味道啊!我想不只在我的家乡有这种过年的味道,整个中国也有这般过年的味道,甚至在海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到了过年也肯定有这般温馨和谐快乐过年的味道!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五) “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家过年,是从腊月初八起先的。过腊八自然要喝腊八粥,除了放油、盐、酱、醋以外,至少还要放八种东西:面条、米、蒜、馓子、花生、姜、菠菜、香菜。
20、别以为粥就得是甜的,腊八粥可是咸的。 日子过得真快。到了腊月二十四,奶奶就起先买肉、打算年货了。大人们个个忙得团团转,自然就无暇顾及我们小孩子了。小孩子去买炮玩,炸一下,也算有年味了。 最终到除夕了!我这几天始终待在奶奶家里。我和爷爷、奶奶从大清早就起先贴对联。奶奶家是个大院子,上上下下好多房间。房间多,门就多;门多,要贴的对联就多;贴的对联多,要用的时间不是了吗?对联贴在左右两扇门上,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上下联要对仗工整,还要分出一副对联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千万不能贴错。 除此之外,上下联要对齐贴在门上,不能贴歪了,也不能贴得一个高一个低,横批贴在门头上,横批上面再贴一个“福”字,不
21、过,“福”字得倒着贴,寓意“福到了”(福倒了)。贴完了对联就得放炮,“噼里啪啦”地乱响一通,假如离得近一些,非得用手捂着耳朵不行。中午吃饭前还得放一次炮,放完了炮才能吃饭。吃过中午饭还得吃“团聚”。“团聚”就是一块大饼,大饼上面放几颗蜜枣。吃的时候把“团聚”分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上必有一颗蜜枣。我虽然喜爱吃“团聚”,但不喜爱吃“团聚”里的葱,总是把葱挑出来扔了。下午的时候,大人们就起先打算包大年初一的饺子了。 大年初一,要发压岁钱。把报纸垫在地上,跪在上面,给长辈磕个头,然后才能领压岁钱。大年初一,是要吃饺子的。我不太喜爱吃饺子里的肉馅儿,只喜爱吃饺子皮儿,因此还闹出了场戏呢! 镜头一:某年过
22、春节,我坐在桌子前,姑姑坐在我旁边,桌子上有一碗饺子。我抓了一个饺子,把饺馅儿四周的饺皮儿吃了,留下饺馅放在桌子上,等爸爸回来帮我“解决”掉它们。姑姑看我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个“小太阳”,忍不住哈哈大笑 镜头二:爸爸与我“合作”吃饺子。某年过春节,我和爸爸、二叔叔、姑姑一起吃饺子。爸爸与我“合作”,他把饺馅先吃了,剩下的饺皮都归我吃。叔叔见我这么吃,笑着对我说:“我们来竞赛吃饺子好不好?我和你姑姑一组,你和你爸爸一组,看谁吃得快。”爸爸对我说:“好啊,我只吃饺馅,你来吃饺皮,分工吃,确定比他们快。”“那可不肯定,”姑姑说,“我们一口吃一个,比你们一个饺子分两下吃快。”结果是,我跑去看电视,他们几个
23、大人还在那儿吃饺子。 过了大年初一,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过元宵节吃元宵自然是不用说了,但我却喜爱元宵节有关面灯的事。 淮北有正月十五蒸面灯的'习俗。在我看来,面灯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只不过上下两部分在一起罢了。上面部分很像碗的形态,下面部分则是圆柱体。别看它有点“其貌不扬”,但可好吃呢!点面灯也好玩。天一黑下来,就可以点面灯了。在面灯凹下去的地方插一根棉签,然后倒一些油,不要太满,但是要把棉签浇透,最终用打火机把棉签点燃,一个面灯就点好了!这时候关上电灯,捧着面灯就可以把屋子照亮。送面灯也不错,人死后三年,家里的人是不能蒸面灯的,但可以点面灯,面灯是由乡亲们送的。奶奶拉着我的手,给别人家送面灯。人缘好的人可以收几十到几百个面灯呢! 转瞬间,年过完了,大家由各忙各的了。淮北人过春节,也有跟别的城市不同的地方。 2022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五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