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第一、二、三单元教案.pdf
《二下第一、二、三单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第一、二、三单元教案.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第 13 页例 1、例 2 和“想想做做”第 14 题第 1 课时主备人复备人殷建美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从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中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等活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理解并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写出相对应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能准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2、使学生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感受除法含义的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发展比较、分析和初步的综合、抽象等水平;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的经验。3、使学生体验有余数除法产生于现实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的合
2、理性,形成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和积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一、提出问题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教学建议教学建议问:10 枝铅笔分给大家,怎样分才合理呢?(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理解:每人分得同样多。(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能够怎么分?(每人分2 枝、每人分 3 枝、每人分 4 枝)如果每人分 2 枝,能够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 枝,能够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 4 枝,能够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二、操作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3456指导操作。谈话:10
3、枝铅笔每人分 2 枝,能够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 枝铅笔每人分 2 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 枝、每人分4 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说一说: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小结:10 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表(1)表(2)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每人分几枝2552346分给几人321还剩几枝124(3)写算式:观察表(1)提问:10 枝
4、铅笔每人分 2 枝,能够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2=5(人)10 枝铅笔每人分 5 枝,能够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5=2(人)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观察表(2)谈话:10 枝铅笔每人分 3 枝,能够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能够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 枝还能分吗?这 1 枝是剩下的,它是 10 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 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理解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 103=31 中,10、3、3 分别叫什么?1 呢?如果不知道,能够看看书。反馈交流,全班
5、齐读算式:10 除以 3 等于 3 余 1。观察比较:105=2、103=31 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 4 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104=2(人)2(枝)106=1(人)4(枝)(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出示例 2,用 4 根小棒摆 1 个正方形,8 根小棒摆 2 个正方形。像这样用 12、13、14、15、16 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先摆一摆,
6、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 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 3,除数最小是几?三、反馈完善:“想想做做”13。1、第 1 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协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2、第 2 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3、第 3 题:先让
7、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4、第 4 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四、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五、当堂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第 45 页例 3 和“想想做做”第 15 题第 2 课时主备人严文龙复备人殷建美1、使学生知道除法能够用竖式计算,理解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过程,能准确地列出除法竖式并计算结果,并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写答句。2、使学生能结合操作理解并能说明
8、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通过比较理解竖式求商的思考方法,提升计算水平;初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按步骤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一、先学探究:教学重点: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教学难点: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12 个苹果图片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出示挂图: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2、谈话: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题(1)出示例
9、题:妈妈买了12 个苹果,如果每 4 个放一盘,能够放几盘?列算式:()()=()()数()数()你能尝试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竖式吗?3仔细观察老师写的除法竖式,找一找被除数、除数和商。4 1212看了这道除法竖式,你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吗?0(2)出示例题:如果每5 个放一盘,能够放几盘?还剩几个?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25=)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2)鼓励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3)汇报交流。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指名学生上台操作。提问:分的结果怎样?(放了2 盘,还剩 2 个。)剩下的 2 个桃,还能
10、继续分吗?(剩下的2 个桃,不能再分)讲述:12 个桃,每盘放 5 个,分的结果是“放了 2 盘,还剩 2 个”。如果是 22 个桃、32 个桃、42 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 5 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吗?列竖式算一算。谈话:笔算 125 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提问:125 商是几?为什么商是 2,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想法一:12 个桃,每盘放 5 个,放了 2 盘,所以商是 2。想法二:商2,二五一十,10 比 12 小,商2;三五十五,15 比 12 大,所以商 2。想法三:二五一十,2 和 5 相乘的积最接近 12
11、,又小于 12,所以商 2。想法四:12 里面最多有 2 个 5,所以商 2。提问:12 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12 个减去分掉的 10 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2”表示什么?(表示剩下的 2 个,这个 2 就是余数)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4)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能够用竖式来计算。三、反馈完善:“想想做做”15,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第 1 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小棒操作,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计算相对应的式题,协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2、第 2 题: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
12、过的表内除法的对比练习。通过计算和比较,协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练习和区别,更好地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过程和书写规范。3、第 3 题:是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专项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4、第 4 题:让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尝试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协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5、第 5 题:25 个气球,平均分给 6 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学生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四、全课总结: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五、当堂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课
13、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第 6 页练习一第 16 题第 3 课时主备人严文龙复备人殷建美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掌握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准确列式、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求商方法,增强计算水平;能说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3、使学生通过练习发展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一、知识再现:1、口算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的试商课件77 96 213 34 248 122357 47 69 4
14、88 182 567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是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的?(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 根小棒。(1)10 根小棒,每 5 根一份,能够分成几份?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05=2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为什么?(2)10 根小棒,每 4 根一份,能够分成几份?还剩几根?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提问:商为什么是 2?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2?(3)比一比,以上两道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教学建议教学建议2、完
15、成第 1 题。出示图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后让学生叙述,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三、综合练习:1、练习一第 2 题(1)学生独立完成左边的一组填空。(2)提醒学生利用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计算右边4 题。2、练习一第 3 题(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3、练习一第 4 题(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2)反馈。(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4、练习一第 5 题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题,说说算式的意义,余数是几,表示什么?5、练习一第 6 题(1)协助学生弄清题意。(2)独立解题。四、反思总结:
16、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五、当堂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第 7 页练习一第 712 题和思考题第 4 课时主备人严文龙复备人殷建美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法竖式计算,进一步了解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能准确实行除法竖式计算;能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准确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初步学习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合理确定问题结果。2、使学生通过除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除法竖式计算的熟练水准和初步计算水平,进一步发现除法里余数出现的规律,培养观察、比较等初步水平;进一步了解平均分有剩余实际问题的数
17、量关系,初步感受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问题结果的思考方法,发展初步的思维水平。3、使学生初步具有观察比较、独立思考等学习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是具有规律的科学;体会实际问题的数学处理方法,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一、知识再现:教学重点:除法竖式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果课件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能够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口算:43 9 8 459 69
18、 328 244567 56 85 366 357 492、口答:25 里面最多有()个 6。48 里面最多有()个 7。36 里面最多有()个 8。28 里面最多有()个 6。3、用竖式计算:436 327 204 367(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的商是否准确。指出:看被除数是多少,能够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三、综合练习:1、练习一第 7 题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题的计算过程。2、练习一第 8 题(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提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
19、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教学建议教学建议(3)提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能够是几,为什么?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3、练习一第 9 题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4、练习一第 10 题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5、练习一第 11 题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6、练习一第 12 题(1)学生独立填表。(2)说说余数是怎样变化的?(3)如果除数是 5,余数怎样变化?7、练习一思考题(提示:除数控制在一位数的范围)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交流解答时的想法:先想除数可能是几,再根据商和除数的情况,想出被除数是多少。提
20、醒学生思考时做到有序。协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四、反思总结: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当堂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时时分分秒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第 810 页例 1、例 2 和“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7 题第 1 课时主备人殷建美复备人严文龙1、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了解钟面的结构,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并能记录钟面上的整时;认识钟面上表示经过1 时、1 分的方式,能以具体事例说明 1 小时、1 分的时间长短;认识 1 时=60
21、 分。2、使学生在经历认识时、分过程中,初步体验时针、分针的计时原理,能感受 1 小时、1 分的时间长短,形成单位时间时、分的观念;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推理、抽象能力。3、使学生体会认识钟表和时间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了解时、分是日常生活里的时间单位;培养认真观察、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一、激趣导入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感受1 小时、1 分的时间长短教学难点:建立 1 小时、1 分的时间长短观念教具钟面和学具钟面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
22、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二、思索探究1、初步认识钟面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有 12 个数,让学生从 1 顺次读到 12。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2、初步认识整时(1)出示7 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 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2)总结: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3)教学
23、试一试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3认识大格。(挂图出示:钟面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 112 这 12 个数;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 5 个小格,一共有60 个小格。)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 大格(板书:大格),所以 12 到1 这两个数之间是 1 大格,同样,1 到 2 之间也是 1 大格。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引导学生从 1 开始依次数出 12 个大格。学生数好后板书:12 个)4认识小格
24、。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 1 小格。(板书:小格)提问:那么,1 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板书:5 个)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 个 5 个数一数。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 个大格,60 个小格。5认识时。讲述:时针从 12 走到 1 是多少时间?(1 小时)从 1 走到 2 呢?(也是 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 1 大格都是几小时?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1 大格,也就是 1 小时。(板书: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提问:时针走 2 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 走到 4,走了几小时?走到 7 呢?那么,
25、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 12 出发,分别拨出 2 时和 5 时)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6、认识分。讲述: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 小格的。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 小格,也就是 1 分。提问:走这样的 2 小格是几分?走 3 小格呢?7 小格呢?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分针从 12 走到 1,走了多少分?分针从 12 走到 4,走了多少分?分针从 12 走到 7,走了多少分?再走3 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分针从 12 出发,分别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第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