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模板五篇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下面就是整理的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
2、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第 1 页 共 20 页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 同学
3、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图 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第 2 页 共 20 页国之一(课件展示 P34 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3.课件展示:图 7.35“印度人口的增长
4、”,并思考: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50 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从 1951 年开始,每间隔 10 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 10 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 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 3 倍,从 1951 年开始,每间隔 10 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5.学生朗读 P36 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70 年代
5、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第 3 页 共 20 页口大国。课件展示:图表 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 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7.课件展示:图 6.10“亚洲的气候”和图
6、 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 月),特别是 7 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 月次年 5 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9.课件展示:图 7.39“南亚 1 月风向”和图 7.40“南亚 7 月风向”,并思考: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课件展示:表格 1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第 4 页 共 20
7、页69 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10 月 次年 5 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表格 2:水灾:旱灾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11.课件展示:图 7.36“印度的洪灾”和图 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2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
8、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第 5 页 共 20 页“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日本的领土范围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
9、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 32 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第 6 页 共 20 页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 10 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 5 分钟。1.阅读课本 55 页图 8-1-3、地图册 32 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
10、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展示材料,日本2011 年的 3.11 地震与中国 2008 年的 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 36N 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完成表格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五)风采展示第 7 页 共 20 页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六)达标检测1.日本的地形以()为主。A.山地、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A.石油和煤炭 B.水能和森林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3.同步学习巩
11、固提升 16 题(七)课堂小结谈一谈你的收获。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3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第 8 页 共 20 页1、展示“亚洲地形图”。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引导
12、: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4、引入地形剖面图。(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 30 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 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第 9 页 共 20 页北
13、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下册 地理 教案 模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