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啼》教案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鸟啼教案鸟啼教案鸟啼教案一一.课文分析课文分析鸟啼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模块“珍爱生命”专题“生命之歌”板块中的一篇课文英国作家劳伦斯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神奇生命的由衷赞美,生发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告诉人们应该向鸟儿那样面对严冬,面对死亡,面对苦难,面对绝境,不哀伤,不沉沦,勇敢地面对,顽强地抗争,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这种哲理性很强,集情、景、理于一身的文章,一直以来都挑战着教师的理解和教学鸟啼沿着“聆听思考礼赞”的思路展开文章对鸟和鸟啼的变化描写(鸟复苏,到微弱的啼鸣,再到悦耳的声音)充分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死与生虽不相容,但春天必然来
2、临,生命的冲动谁也没法阻止,表达了作者对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启示人们像鸟一样向死而生文章理解上的难点在向死而生的内涵上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心态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是基本内涵这种生命解读,实际暗含了知死守生、视死而生、轻死重生的哲学理解和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理解了死,才能理解生;看清了人生的有限,才能看清自身发展的无限二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者建议采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啼鸣声中蕴涵的生命的活力,领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围绕这个建议,笔者三轮教学采取了三种不尽相同的教学设计第一轮教学设计(简):1
3、.听一听:鸟啼有什么特点?2.看一看: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啼鸣?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鸟啼放在这样个环境中?4.想一想:鸟啼带给你怎样的思考?5.拓展延伸:人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活才更有意义?第二轮教学设计(简):1.反复朗读课文,找出议论和抒情的句段重点朗读2.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研习(1)课文第一段:“横陈”“吃净”是什么意思?作者写鸟儿的死亡如此惨烈目的是什么?(2)面对死亡,鸟儿们有哪些表现?请标注体现鸟儿表现的句子并朗诵(3)对鸟儿的这些表现,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标注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诵读并赏析(4)文中作者对死亡和生命有哪些认识?给你什么启发?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思考第三轮
4、教学设计(详):1.迅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思考:作者从这鸟儿的歌声中听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变迁的第一阵爆发大家不难发现,文章 18 节就在写这场变迁的爆发,之后就是作者的感悟那么,这场变迁是怎样的变迁?明确:冬天春天文章中鸟啼成为了春天来临的主要表现内容,那么冬天呢,通过描写什么内容来表现?明确:鸟尸在原文中哪个地方进行了集中描绘?明确:第一节请同学朗读、思考,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幅画面的特点明确:死寂、毫无生气、恐怖、凄凉所以,这散落遍地的鸟尸就象征着死亡那么,鸟啼呢?作者笔下的鸟啼也并非纯粹的,是否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趋势呢?明确:鸟啼象征生命面对冬天充满死亡气息的鸟尸的画面
5、,我们倍感凄凉压抑,那么,面对春之鸟啼,我们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明确:喜悦哪一小节最能体现这种喜悦之情?明确:分析赏读第 6 节2.作者从鸟啼中听出了这样一场变迁的爆发,有了怎样的感悟呢?请自由朗读 915 节,寻找观点句明确:提示找观点句的方法“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那么,围绕观点句,作者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感悟的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一谈明确:(学生分别分析)作者认为,生命和死亡全部相容死亡犹如冬天,不能选择;生命更像春天,不能抑制,所以,他认为要像鸟儿们那样“向死而生”鸟儿是怎么做的?找出文章中的描写明确:第 14 节放声高歌“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
6、死亡”与“它们不哀伤,不静默,不追随死亡”的比较3.当我们面对人生中不能选择、不可避免的困境、挫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向死而生”是否给了我们一定的人生启迪呢?明确:生因为死的衬托更显得珍贵,以死亡为背景的生更见顽强海德格尔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向死而生!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生命的力量不可阻挡向死而生的生命,才显得更加可贵与伟大4.结合你对“向死而生”的理解、感悟,寻找一些熟知的事例(历史人物或身边人物)加以阐述三三.反思评价反思评价以上三个教学设计是笔者在 2004 年、2007 年、2010 年分别使用的 2004年的时候,刚刚接触新课程的理念,正在进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试用,借助
7、于多媒体课件的“听看想拓”的思路,确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007 年的时候,苏教版高中教材已完整使用一轮,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注重形式的基础上,重视了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到了 2010 年,教材使用两轮,对教材的优劣势有了明晰的认识,也接受了文本细读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就形成了上述的设计比较这三种设计,我以为只有进行文本细读才能更加接近语文的本质,让语文更有语文味1.文本细读或可避免语文的“娱乐化”和“应试化”这两种倾向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热闹人们在为语文不再枯燥、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而欢欣鼓舞的时候,突然发现,语文课的语文味越来越淡,娱乐味越来越浓动辄讨论,动辄活动,课堂热闹了,却丢掉
8、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涵咏;不在文本中品读字词句篇,却跑到文本外面研究与理解文本没有关系的问题,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丢了语文的根我至今仍保留着 2004 年上鸟啼时所用的课件,声音、色彩、画面不可谓不精致;我至今也还记得在“拓展延伸:人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活才更有意义”这个环节中表现出来的“热烈气氛”;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识之士的一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不说“振聋发聩”,亦不说“醍醐灌顶”,但着实让我警醒:热闹能带来快乐的氛围,却不一定能带来快乐的语文!2007 年的教学设计,走出了繁杂,走向了语文的技能训练,但总也感觉少了一些语文味,有“应试化”的影子第三个设计,立足于文
9、本设计,着眼于文本字词句的解读,让学生在品读词句的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思想,同时也学会表达思想个人认为,文本细读有效避免了语文教学“娱乐化”和“应试化”这两种基本倾向2.文本细读应该关注到文章的“文”、“质”、“道”三个方面文本的文即为文本所表现或反映的客观事物;文本的质即为隐藏于文本外在物象之内的思想,它包括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的内容;文本之道是文本之构成法则文本,是文道质和谐的统一体解读文本,就应解读文本之文、文本之道、文本之质高中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加之编者明确的编排意图和作者直白的抒情议论,学生说出文章的主旨似乎并无困难因此,有老师提出,这篇文章不值得上事
10、实真是这样的吗?教材编写者大概会首先反对苏教版教材按人文话题组元,“珍爱生命”这个专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他人关爱的感受;还有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告诉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以上均引自必修二教学参考书“珍爱生命专题内涵解说”)可见,鸟啼一文构成了编者对生命的认知和思想体系,不教的话,显然不能将编者“珍爱生命”专题的编写意图忠实地贯彻下来,也势必影响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在接受媒介多、接受途径广的信息社会,学
11、生缺少的不会是思想,而恰恰是表达思想的方法,即“道”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比“文”、比“质”更重要第三个教学设计恰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以赏析“哪一小节最能体现春天鸟啼的喜悦之情”、“作者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感悟的”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诗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感悟思想的同时掌握了技能笔者以为,“因道悟文”是近阶段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重视和强化的3.语言是文本细读的重要抓手叶圣陶说:“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由此可见,语言是文本阅读的重要抓手第三个教学设计中的“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与“它们不哀伤,不静默,不追随死亡”两句的比较,就是从语言的角度体会鸟儿的不同心情“不能”强调主观能动,“不”侧重客观陈述“不能”句,不是说鸟儿没有哀伤、静默、追随死亡,而是说鸟儿克制了这样的情绪,为“放声高歌”提供了真实的背景,更显真切、更易动人再如,讨论“像鸟儿们那样向死而生,鸟儿是怎么做的”的过程,就抓住了“像一样”的基本结构,既理解了句子,又细化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为下面的拓展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和方向抓住这些质朴又充满韵味的语言,文本细读就深入了,文章理解就深刻了,语文味就显现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