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pdf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单元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在知识的链接上起着重要作用。比例是小学数学研究“数与代数”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是前面学习的一个综合应用,是数与计算的发展。同时,比例又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如中学将学习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等,这些知识的基础就是比和比例。另外,许多物理公式是用比和比例的形式出现的,并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中学物理教材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如密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由此,可以看出比例知识的重要性。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三部分内容。本单元的核心思想就是函数思想。学生在判断正、反比例的量时,
2、易犯的错误是找到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并且一种量变大,另一种量也变大,就下结论是正比例的量。比如认为长方形的宽一定,周长和长成正比例关系,如果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的比值并不一定。再如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感到困惑:当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是否成反比例。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与标准式 xy=k(一定)相比,多了一个乘或除以 2,那是否成反比例呢?对于这个问题,要鼓励他们通过举例来证明乘积是一定的,因此是成反比例的量。又如:圆的直径与周长,圆锥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等等。分析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十分重要。因为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概念的
3、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作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数量关系特点解答。再如比例尺的应用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要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相关计算。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基本概念。比例的应用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应用,可以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单元知识综合性强,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引入一些稍复杂的正、反比例实际应用,供学生合作探究,增加一些比例尺
5、选择的内容,会根据线段比例尺进行简单口算,而且适当画图、测量、设计比例尺等。1234567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课时正比例1 课时反比例1 课时比例尺1 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 课时整理和复习1 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 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材第 4042 页。1.通过现实情境,认识比例,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提高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能力。3.在教学中,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4.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
6、索数学问题的乐趣。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写出比例。课件。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名称。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12164.52.710648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生:4.52.7 的比值和 106 的比值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7、: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1.讲授“比例的意义”。出示教材第 40 页的情景图。师:说一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课件出示三面国旗长与宽的具体数据,写出它们的比。(提示: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长宽5mm2.4m1.6m60cm40cm教师提问: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学校里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吗?求出比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操场上的国旗:2.41.6=教室里的国旗:6040=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生:这两
8、个比的比值都是,它们相等。教 师 说 明:因 为 这 两 个 比 相 等,所 以 我 们 可 以 把 它 们 用 等 号 连 起 来。(板书:2.41.6=604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让学生读一遍。师: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几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或是求出比值
9、以后再看。例如,判断 1012 和3542 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12=,再算出 3542=,所以 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对它们进行比较,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2.讲授“比例的基本性质”。讲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师: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 41 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学生看
10、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2)讲授比例的基本性质。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 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 1.660=96)师:你发现了什么?生: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学生分组计算上节课判断过的比例。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
11、更完整)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名改写 2.41.6=6040(=)师: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时,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3.讲授“解比例”。(1)教学例 2。
12、出示例 2: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出已知哪三项,要求哪一项。教师板书:x320=110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方程的形式)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项x 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 x 看作一个因数,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 x)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13、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2)教学例 3。师:这道题与上面一题的比例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教材第 42 页例 3 题)生: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师: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它转化成方程来求解吗?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2 页,试着自己把过程补充完整。学生尝试解比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订正。【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比的知识经验,给学生自主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尽可能在交流与探究中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
14、你学会了什么?生 1:我知道了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还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 2:我知道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生 3:我知道了比例是由比构成的,与比是有区别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例认识的教学。先讲授比例的意义,再讲授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根据这个基本性质讲授解比例。我在讲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讲授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工作。然后通过例题,得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再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让学生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在认
15、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2.创设探究空间,经历探索过程,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大胆地组织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了有效的探究。A 类阳光小区 9 号楼模型的高度是 6 分米,与实际高度的比是 150,楼房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考查知识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力要求: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B 类一种环保的乙醇汽油是把乙醇和汽油按质量比19 混合而成。用 16 吨乙醇可以调配这种乙醇汽油多少吨?(考查知识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力要求:灵活应用
16、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解:设楼房的实际高度是 x 分米。150=6xx=506x=300300 分米=30 米B 类:解:设需要汽油 x 吨。19=16xx=144144+16=160(吨)教材习题第 40 页“做一做”1.(1)610=915(2)不可以组成比例(3)=64(4)0.60.2=2.可以组成 8 个比例。31.5=4234=1.5221.5=4324=1.5342=31.543=21.51.53=241.52=34第 41 页“做一做”(1)不能组成比例(2)0.22.5=450(3)=(4)不能组成比例第 42 页“做一做”1.(1)x=7.5(
17、2)x=(3)x=0.62.解:设应加入水 xmL。1150=100 xx=15000第 43 页“练习八”1.不 能 组 成 比 例;能 组 成 比 例 302=1208;不 能 组 成 比 例;能 组 成 比 例1005=20010。2.(1)可以组成比例(答案不唯一)45=1215(2)不可以组成比例(3)不可以组成比例(4)可以组成比例(答案不唯一)=3.(答案不唯一)5110251=1024.(1)3.750.5=7.560.8=7.5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3.750.5=60.8。(2)内项是 0.5 和 6;外项是 3.75 和 0.8。5.(1)不能组成比例(2)能组成比例1.
18、42=2840(3)能组成比例=(4)不能组成比例6.1 分=60 秒546045=72(次)小红说得对。7.能写出 8 个比例。248=93249=8338=92439=82483=249824=3993=248924=388.(1)x=(2)x=1.6(3)x=3(4)x=369.解:设水的体积是 xdm。40 x=x50 x=4510.(1)58=40 xx=64(2)x=x=(3)x2=52.5x=411.(1)解:设轿车的实际长度是 xcm。120=24.3xx=486(2)11.76m=1176cm解:设模型车的长度是 xcm。120=x1176x=58.812.解:设这个将军俑的
19、实际高度是xcm。110=19.6xx=19613.35m=3500cm解:设模型的高度是 xcm。5001=3500 xx=714.(答案不唯一)(1)38=1540(2)2.50.5=20.415.(1)足球与篮球的单价之比是43。(2)解:设篮球的单价是 x 元。43=40 xx=30(3)略正比例教材第 45、第 46 页。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3.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课件。师:同学们,听说过“正比例”吗?想了
20、解“正比例”吗?师:下面是文具店某一种型号铅笔的销售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表,仔细观察,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 45 页例 1)师:表中有哪两种量?生:表中的两种量是数量和总价。师: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生:总价随着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大。师:自己试着分别写出表中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算一算比值是多少。学生尝试独立写出表中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并算出比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在小组里对比交流,仔细观察所写出的答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吗?生:我发现表中对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的比值都相等。我觉得是因为
21、这个比值表示的都是同一种型号的铅笔的单价,所以当然相等了。说明: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师:如果用字母 y 和 x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你可以用式子表示出正比例关系吗?生: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k(一定)。师:这个表中的数据还可以用图象表示出来,看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6 页最上面正比例关系的图象)生: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师: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并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
22、能发现什么?生: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师: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 9m 彩带,总价是多少?生:根据图象可以知道,买 9m 彩带的总价是 31.5 元。师:49 元能买多少米彩带?生:49 元能买 14 米彩带。师: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 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生:他花的钱应该是小丽的2 倍。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成比例关系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会说: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只要学生举出的例子正确就要给予肯定鼓励。【设计意图: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之后,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
23、含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存在的数量很多】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正比例1.学习方式的一点点转变,带来学习效果的巨大进步。要改变以往接受式的学习,多给学生探索、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发现规律。实践表明,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正比例的练习中,学生都会用除法去验证结果是不是一定的,从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可见教学效果非常好。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放慢学习速度,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
24、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正比例意义一课包含的难点很多,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图象都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把这些知识都集中在一堂课中,学生囫囵吞枣,理解得不深不透。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在发现规律上重点着墨,看起来好像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已经深刻理解了重点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的含义,这为后继学习扫清了障碍。A 类下图表示每小时行驶 60 千米的汽车 1 小时、2 小时、3 小时所行使的路程。看图估计:这辆汽车 2.
25、5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4.5 小时呢?(考查知识点:正比例;能力要求: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具体问题)B 类下面是甲、乙两个工程队挖水渠进度统计图。(1)你认为哪个队施工速度快?为什么?(2)如果丙队每天都挖 80 米,请你在图中画出丙队的施工“线”。(考查知识点:正比例;能力要求: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这辆汽车 2.5 小时行驶 150 千米,4.5 小时行驶 270 千米。B 类:(1)我认为甲队的施工速度快,因为从图上能看出来甲队每天挖水渠 40 米,乙队 2 天才挖水渠 40 米,每天只挖 20 米,所以甲队的施工速度快。(2)如图所示:教材习题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第四单元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第四 单元 全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