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枣核》教案3.pdf





《部编版《枣核》教案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枣核》教案3.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8*枣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则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一对夫妻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为他取名“枣核”。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帮助庄稼人从县官那里夺回了被强行牵走的牛和驴。故事充满丰富的想象和活泼的民间色彩。主人公枣核虽然长得奇小,却能发挥他的力量,惩罚恶人,帮助乡亲,获得大家的尊敬。学情分析学生对枣核应该不陌生,故事主人翁用“枣核”作为名字,形象贴切。小枣核勤快、聪明,利用自身特点,为村民村民取回牛、驴,这对学生应该会富有启发。教学目标:1.会认 8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2.学会用列表格、填关键词句等方法复述故事,并能尝试续编故事。3.感受文中枣核勤快、聪明的美
2、好品质,感知“怪异儿”故事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学会用列表格、填关键词句等方法复述故事。教学难点:学会用列表格、填关键词句等方法复述故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大意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民间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民间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枣核。(板书课题)核,注意读音 h。瞧,他来了,和他打个招呼吧。2.检查预习情况生字我会认。强调多音字。理解词语。3.自读课文。思考: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边读边圈画出有句子。交流。预设一:“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本领”预设二:“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板书:勤快天天干活,本领高强聪明二、指导学法,理清故事1.默读课文第 4 至
3、 13 自然段。思考:枣核聪明,体现在哪几件事中?交流:赶回牲口惩治县官。完成表格中事件部分。2.默读第 4 至 7 自然段,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第一行的内容,即赶回牲口的起因、经过、结果。3.自学第 8 至 12 自然段,独.立完成表格第二行内容。写完后同桌交流。出示答案和老师的对照,理清惩治县官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根据提纲,学讲故事1.先根据提纲记住内容,自己练习,再同桌互讲。思考讨论:怎样讲故事才吸引人?具体又通顺语气有变化表情有变化加适当动作2.班内讲故事。3.讲后评价,看看能得几颗星。四、归纳拓展,续编故事1.归纳类型,拓展延伸师: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枣核虽然体型小,但本领高。像这样的形
4、象,民间故事中,还有很多,比如美人鱼,哪吒,葫芦娃等。(出示图片)大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体型怪异,人称“怪异儿”。他们勇敢、善良、充满正义,智慧超群,为民除害。课下同学可以找来中国民间故事 读一读,并选取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开启想象,续编故事师:同学们,枣核惩治了县官,县官挨了打,吃了亏,他会善罢甘休,放过枣核吗?枣核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板书设计:28枣核讲故事勤快:天天干活具体又通顺本领高强语气有变化聪明:赶回牲口惩治县官表情有变化加适当动作枣核枣核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自主默读课文,抓住“关键人物、主要事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特点。2感受
5、民间故事的魅力,实践训练借助表格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3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的民间故事源远流长,它用曲折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习俗,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和思想,凝聚了人们的智慧和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多姿多彩的民间故事,去感受故事的有趣,去汲取智慧,去辨别真假美丑。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枣核”这个朋友,揭示课题。二、回顾学法,品悟主人公形象二、回顾学法,品悟主人公形象1回顾学法:熟读课文厘清顺序抓住重点有序复述。2你认为故事的主角枣核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文中其他人
6、物分别是怎样的人?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说说理由。3学生交流。枣核:勤劳、能干、聪明、勇敢;枣核爹娘和乡亲们:善良;县官和衙役:蛮横无理。三、以例悟法,深入自读三、以例悟法,深入自读重点情节,练习复述。1明确学习任务:复述枣核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乡亲们的故事。2熟读课文,厘清顺序。思考:(1)枣核是怎样帮助乡亲们夺回牲口并惩治县官的?(2)学生交流:牵走牲口智赶牲口勇担责任智惩县官。(3)借助表格提示重点学习课文表现枣核聪明、勇敢的部分,练习复述。人物言行内容衙役智赶牲口勇担责任智惩县官枣核县官4评价要点: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讲具体;讲出的故事有趣味。四、图书拓展,自主阅读四、图书拓展,自主阅读1
7、默读图书“小小的人儿”一组中的灯花姑娘长发妹两篇文章。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1)抓住“主要人物”与“主要事件”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2)两人复述灯花姑娘,两人复述长发妹,注意详细复述重点情节。人物言行灯花姑娘情节老爷爷长发妹情节长发妹五、交流汇报,分享收获五、交流汇报,分享收获1生交流。2听故事的同学评价。评价要点: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讲具体;讲出的故事有趣味。六、创设情境,续编故事六、创设情境,续编故事1出示:枣核大摇大摆离开县衙后,回到村子里,村民们有何反应?爹娘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动笔续编枣核,让你的故事与众不同。2推荐优秀故事全班分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枣核有序复述灯花姑娘主要人物
8、 详述重点长发妹主要情节 人物言行山神老人人物言行恶少灯花姑娘28*枣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认识核、妻等 10 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折、涨”。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教学重难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枣子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吃掉枣子剩下的就是?(枣核)。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就叫枣核。(板书课题)再读课题。2.简介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是人们用口头形式传播而流传下来的,故事一般体现人们的美好愿望。故事中充满幻想,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拥有特异功能,要么主人公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故事的情
9、节有超自然的性质。二、学习字词1.摘枣游戏:开火车读词语。理解钱褡:(出示图片)就是古时候装钱的袋子。2.认识多音字。指名生上台选择正确的读音。(折腾折磨枝折花落)(涨红涨潮)齐读词语。3.读句子。(指名读、齐读、带动作读)结合图片相机理解:县衙门、衙役、惊堂木。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枣核为什么起名叫枣核?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交流汇报:因为他的和枣核长得一样大,所以起名叫枣核。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a.勤劳:(出示课文)从这段话中,你看出枣核能做什么事?(扶犁、赶驴、砍柴)b.理解过渡句:(出示课文)枣核不光勤快,还很聪明。在这句话之前,写的是枣核很勤快,
10、这句话之后,写枣核很(聪明),这是一句过渡句。试起小标题。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表现枣核的聪明的事件。赶回牛驴智斗县官3.(出示表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413 自然段,结合表格在文中画出关键的词句。比较长的句子,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全班交流。赶回牛羊:他吆喝了几次?(3 次)怎么吆喝的?试着吆喝一下(哦喝哦喝!)为什么要吆喝?(折腾衙役)结果呢?智斗县官:枣核怎么做?(蹦来蹦去)抓不到枣核县官心情如何?(生气)文中那一句话让你感受到县官生气?(出示句子,读)这句话描写了县官的?(神态、语言)你看,抓住人物语言、神态,还可以加上动作,就能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5.从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小
11、结:民间故事就是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我们以后也要像枣核一样,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有需要的人。四、练习复述1.做游戏回忆练习复述的方法。(画图、看插图、列提纲、抓关键词、列表格)2.明确复述要求:讲故事有顺序;重要情节不遗漏,特别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还可以利用语气、表情、动作让故事更有趣。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也可以结合刚才列的表格,选择一件事练习复述。3.展示复述,全班评价。五、续编故事1.枣核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县官手中逃脱,大摇大摆地回去了,县官此刻心情怎样?你们觉得他会善罢甘休吗?枣核有办法对付县官吗?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2.请你们来当故事大王,同桌合作,放飞想象,继续
12、往下编故事?温馨提示:故事中可以加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3.展示、评价。六、布置作业1、回家把枣核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试着续编故事。板书设计:28*枣核小勤劳聪明枣核教案枣核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核、妻”等 8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枣核的勤快与聪明。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续编这个故事。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认识“核、妻”等 8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枣核的勤快与聪明。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续编这个故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枣核 部编版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