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锦集10篇.pdf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10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教案锦集10篇.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Half of fate is in Gods hands,and the other half is in his own hands.(页眉可删)大班科学教案锦集大班科学教案锦集 1010 篇篇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篇篇 1 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重难点活动重难点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空气
2、)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1、介绍材料自由找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
3、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5、幼儿操作。(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2、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
4、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3、幼儿尝试操作。4、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你是怎样做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总结:总结:小朋友们都能积极动脑,真棒,通过今天的活动,了解了空气会占位子,也会流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的秘密,我们在以后的科学活动课中再来探索。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篇篇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2、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幼儿用书(数学)白纸、笔人手一份;测量用的木棍、绳子与保健老师联系,告知活动的意图,获得配合重点
5、与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1、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保健教师依次按次序给每个幼儿测量,大声报出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请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检查记录结果,交流记录方法。2、哪个数字表示身高?哪个数字表示体重?应该怎么记录?记录有错误的幼儿再次测量记录。(引导幼儿辨认两位数和三位数,并区分左右进行记录,知道数字从左至右写。)二、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1、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
6、物品。三、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1、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2、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3、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篇篇 3 3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再探索试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3、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
7、动准备:活动准备: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一个。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故事一个,磁带一盘。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请幼儿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影子)2、引导幼儿回忆说出影子与光的关系。“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操场上你呢?)“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引导幼儿懂得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3、游戏:猜影子1)教师请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的
8、幼儿藏在屏幕后面,请其他幼儿分别猜猜他们是谁?提问:请问他是谁?你怎么知道?2)请两名特征不明显的幼儿藏起来,增加游戏难度,引起幼儿兴趣。(影子的特征与物体有关。)3)利用游戏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对影子探索的欲望。4、教师用手影给幼儿讲故事,请幼儿欣赏。A、幼儿对着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B、请幼儿换用手偶结合音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现象,当幼儿兴致较高时,教师忽然将灯关掉,引导幼儿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5、提问:影子哪去了?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打开灯进一步提问)有灯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影子?(影子、物体、光线三者密切相连,缺一即形不成影子。)活动延伸:会走的影子活动延伸:会走的影子小朋友,刚才我
9、们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走影子也走,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动,咱们猜猜他的影子会怎样?教师拿着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幼儿,并让手电筒围着幼儿走一圈,观察影子的变化,提出再次探索的要求自然结束活动。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篇篇 4 4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了解牙齿的基本外形结构。2、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了解牙齿外形与功用的关系。3、发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观察、概括能力。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重、难点:活动重、难点: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活动
10、准备: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2、幼儿换下的乳牙;牙齿模型;黑板上画好的两张张开的大嘴。3、人手一个小镜子、电筒、笔。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第一次自主观察。请幼儿用小镜子自主观察自己的牙齿,了解幼儿在观察时使用的不同方法。二、学习观察方法。1、运用提问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2、师:你能看到牙齿的几个面?你看到的每个面是怎样的?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你的牙齿有几种牙齿呢?每种牙齿有几颗?都长什么样?长在什么位置?三、第二次运用新学的观察方法自主观察和记录。幼儿边观察边记录在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第4 页上,教师关注幼儿的发现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外型特征、数量和位置
11、关系。四、师幼共同总结,引导幼儿概括出特征。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在幼儿的换牙期,教师能及时地为幼儿提供跟牙齿有关的的教学活动是有助于幼儿及时了解自己的牙齿。通过观察发现等变化让幼儿有了充分了解,使幼儿有对保护牙齿的意识。用通过照镜子,观察等方法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从幼儿生活中的自己来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篇篇 5 5一、设计思路:一、设计思路:“磁铁的奥秘”截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会相互吸住,有时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孩子觉得很奇怪,因此安排了此类具有递进性的幼儿探索活动。希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
12、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二、活动目标:二、活动目标:1、在做做玩玩活动中,初步了解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2、乐意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实验的乐趣。三、活动准备:三、活动准备:1、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贴上红色和蓝色)2、红色标志、蓝色标志、3、小鸡、虫子图片四、活动过程:四、活动过程:(一)创设“小鸡吃虫”的情景,吸引幼儿兴趣。1、教师演示小鸡吃虫(揭秘磁铁)2、设疑:小鸡为什么吃不到这条虫子?(二)玩一玩彩色磁铁,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1、每人找个朋友合作玩玩磁铁,能发现什么秘密?2、小结:相同颜色的
13、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不同颜色的磁铁会吸住。(三)找一找磁铁的两极1、幼儿利用彩色磁铁,找出另一块磁铁的 两极,分别贴上红色标记、蓝色标记。2、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3、小结:当两个磁铁互相靠近,相同的磁极会相互排斥推开,不同的磁极会互相吸引黏住。(四)游戏磁铁娃娃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篇篇 6 6活动意图:活动意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认知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技能目标:技能目标:1、通过潜水艇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3、通过反复的实验了解潜水
14、艇上沉与下浮的过程以及简单的原理。采用的科学方法:采用的科学方法:提问法、探索发现法、动手实践法、比较法。准备材料:准备材料:(一)幼儿材料:塑料瓶、医用注射器、胶皮管、重量铁杆(二)教师材料:潜水艇图片(三)实验步骤1、将瓶盖拧下2、用胶皮管连接瓶盖3、用胶皮管连接注射器4、将重量铁杆放入瓶中5、将瓶盖拧紧6、备水7、将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内注满水,两孔冲下8、推动活塞,观察现象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教师出示潜水艇图片。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潜水艇)2、谁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浮在海上,还可以潜入海底)3、让幼儿想像一下鱼在水中沉浮时的样子,他们是利用什么来完成浮与沉的?
15、(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鱼鳔并让幼儿了解鱼鳔的用处:鱼是因为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是鱼鳔控制着小鱼的沉与浮,当鱼鳔里充满空气时,鱼就能上浮;小鱼想下沉时就将鱼鳔里的空气排出来。看,小鱼就像小潜水艇一样,在水中自由上下,简直就是“活的潜水艇”。(二)活动进行中1、材料探索(1)首先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材质、形状、颜色等,并请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见到)(2)接着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潜水艇模型是做什么用的?医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中是做什么做的呢?塑胶管是安装在哪里的?铁杆有什么作用?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1)将重量铁杆放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科学教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