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有关光的思考教案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教学单元课课题题第一单元光1.有关光的思考总(总(7 7)课时)课时第(第(1 1)课时)课时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和来自物体反射的光。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2.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
2、重要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及难点及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资源资源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图片、实物蜡烛、盒子、苹果等,活动手册。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图片后能想到什么。2.揭示单元主题: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光的相关问题。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关于光,你都知道什么?4.聚焦本节课研究主题:光是从哪里来的?二、探索1.用 PPT 展示各种与光有关的物体的图片(太阳、月球、星空、点燃的蜡烛、
3、夜晚的灯、霓虹灯、萤火虫、反光镜、亮着的电灯、发光鱼等),布置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图片中显示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简单说明理由。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12.小组研讨并分类3.汇报交流研讨的结果,从确定的光源中归纳出光源的特点,即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针对有争议的分类结果继续进行研讨,明确正确的分类结果。4.思考:熄灭的蜡烛是不是光源?三、研讨1.光源自身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得见。那么,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见的呢?2.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还能看见物体吗?3.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入盒子中。提问:如果将窗帘全部遮上,并且将教室的灯全部关掉,
4、然后你把眼睛贴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和箱子,不让一点光进到箱子里,你觉得你会看到盒子里的苹果吗?4.找三名不同选项的同学到前面体验,并揭示结果: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四、拓展1.引出夜视仪:实践证明,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在黑夜里,由于光线的不足,也会导致视线的模糊。人们为了保证在黑暗环境的中能够顺利看清东西,就发明了夜视仪。2.出示夜视仪相关的图片。3.生活中,还有什么设计是跟光相关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1.有关光的思考板板书书设设计计教教学学反反思思光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2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
5、月日教学单元教学单元课课题题第一单元光2.光是怎样传播的总(总(7 7)课时)课时第(第(2 2)课时)课时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2.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2.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科学、技术、社科学、技术、社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会与环境目标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及难点及难点重点:能够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难点: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6、图片、实物蜡手电筒、纸屛等,活动手册。课件。资源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聚焦情境设计: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隔着黑色幕布对全班同学说话:“你们能听见我说话的声音吗?你们能看到我吗?”提问:我们能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这是为什么呢?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索(一)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并说明理由。板书,梳理学生的猜想。(二)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提问:我们对光传播路线有了自己的猜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1.出示实验材料:4 张矩形卡纸、4 个能直立的夹子、手电筒。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设计这个实验。3二次备课二次备
7、课(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2.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 6 页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明确实验思路和实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学生分组实验4.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需做 3 次;(2)手电筒的光不能照射同学的眼睛;(3)小组合作完成(4)观察并记录:把手电筒放在离你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直接穿过这些小孔,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实验 3 次)把中间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 5 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实验 3 次)三、研讨1.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2.你能利用光
8、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板板书书设设计计教教学学反反思思2.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案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教学单元课课题题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第一单元光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总(总(7 7)课时)课时第(第(3 3)课时)课时知道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1.能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光传播路径的变化。教教2.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学学3
9、.知道人们很早就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目目标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科学、技术、社科学、技术、社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会与环境目标会与环境目标重点:在空气中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和不通过等现象。及难点及难点难点: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日食和月食。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手电筒、玻璃、杯子、纸、书、水槽等,活动手册。课件。资源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聚焦回顾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光的传播方式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光会一直
10、传播下去吗?课件出示 4 幅图片(引出课题: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二、探索(一)光照射玻璃、纸、书的探索1.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玻璃、杯子、纸、书,如何进行实验探索呢?2.提出实验要求:(1)关闭屋子电灯,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为唯一光源。(2)在手电筒前放一个杯子,保证可以看清楚杯子上的图案,将玻璃、纸、书依次放在手电筒前,对比观察三次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讨论:光照射玻璃、纸、书三种物品,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能够说明什么?5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5.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和结论。(二)光照射烟雾的探索1.出示激光笔和
11、水槽,观察激光笔照射到水槽中的现象。提问:如果在水槽中放入烟雾会影响激光笔的光束吗?2.实验要求:(1)将线香放在水槽中,用火柴点燃。等到烟雾充满整个水槽时,用激光笔向水槽的水平方向照射,观察现象。(2)对比两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激光笔的光一定不要照射人眼,以免造成危害。建议此实验由老师演示。4.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看。5.小组讨论,看到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6.学生汇报,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进行板书。三、研讨1.光能穿过任何物体吗?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情况?2.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因为太阳被月球所遮挡,人们
12、就会看到部分太阳或全部看不见,这就形成了日食;月球自身不发光,需要太阳照射再反射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中时,来自太阳的光部分或者全部被地球遮挡,人们就会看到月食。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板板书书设设玻璃通过纸部分通过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书不通过光穿过烟雾一条清晰的光柱计计教教学学反反思思6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教学单元课课题题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第一单元光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总(总(7 7)课时)课时第(第(4 4)课时)课时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
13、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用对比的方法观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科学、技术、社科学、技术、社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会与环境目标会与环境目标重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及难点及难点方向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图片、激光笔、水槽、鱼缸、鱼等,活动手册。课件。资源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
14、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导入并聚焦核心探究主题PPT 出示图片,复习旧知识并引出新内容。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光遇到的物体是一个透明的物体,光能穿过物体继续传播。那么,这时光的传播路线是会发生改变吗?(板书课题)二、探索(一)激光笔射出的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1.实验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让一束光射进水里,观察实验现象。PPT 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激光笔不要照到同学的皮肤及眼睛,防止出现伤害。(2)实验完毕及时关掉激光笔,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3.提出学习要求:同学们,把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用光的路线图的方式记录下来。4.
15、学生汇报交流。5.小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在接触面时发生了弯折。(二)分组实验:观察铅笔放入水中的现象1.同学们猜一下,如果让光线垂直照射进水里,还会发生弯折了。如果我们用铅笔模拟光线,将铅笔垂直放入水里和倾斜放入水里,会看到什7么现象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出示实验要求3.再次提醒:激光笔不能照射同学。4.学生分组实验,组内交流并记录。(三)实验: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教师 PPT 出示图片,在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在养鱼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鱼缸里放进一条鱼,有时候却能看到两条鱼。怎样才能看到两条鱼呢?请同学们自己变换角度尝试一下,并把看到了现象画下来
16、。学生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三、研讨1.问题: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引发全班学生讨论。2.问题: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3.问题:怎样能看到两条鱼?学生汇报:学生交流如何调整角度,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是两条。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解释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这种现象。教师 PPT 出示光路图。四、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渔民在水面上看到了水里的鱼,捞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实例,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能够发现更多关于光的折射的有
17、趣现象。板板书书设设计计教教学学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不会发生折射反反思思8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棱镜教案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教学单元课课题题第一单元光5.认识棱镜总(总(7 7)课时)课时第(第(5 5)课时)课时1.知道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2.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太3.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教教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学学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样。目目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18、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标标科学、技术、社科学、技术、社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会与环境目标会与环境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可以折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难点: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及难点及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图片、实物蜡烛、盒子、苹果等,活动手册。课件。资源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一、聚焦出示彩虹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彩虹的样子和颜色,回忆一下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彩虹。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揭开彩虹的奥秘,认识这个自然界最美丽而神奇的光的现象。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光在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偏折,光的
19、路线发生了变化,这个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聚焦: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里时,也会发生折射吗?请说出你的猜想。下面让我们借助玻璃三棱镜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二、探索(一)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第一部分,认识三棱镜结构。出示三棱镜,学生观察三棱镜的结构特点。讲解:光学上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物体叫做三棱镜。第二部分,实验探究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现象。1.介绍实验材料,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营造一个较暗的实验环境。2.指导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提示操作要领。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结。讲解或是学生阅读书中资料:白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棱镜后,发生了
20、折射,并在“纸屏”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9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借助科普视频讲解彩虹形成的奥秘,雨后空气中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相当于我们实验中的三棱镜,当太阳光照到小水珠时发生了折射,就分散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便形成了美丽、奇特的彩虹。可见,雨后出现彩虹,与太阳光的组成以及空气中的小水珠有关,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现不同颜色的光是一样的道理。(二)制作一个彩色轮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与思考。我们通过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发现了白光可以分散
21、出不同颜色的色光,那么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呢?第二部分,通过制作一个彩色轮研究色光混合成白光的现象。1.介绍制作材料与制作方法2.学生制作并测试,让彩色轮快速旋转,观察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的变化。3.教师提示,扎孔或用剪刀时要注意操作安全。4.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结。白色,这说明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在一起后会变成白色光,但必须是等量的红、蓝、绿三色光才能混合成白光。三、研讨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变成有规律的、不同颜色的色光组合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三棱镜对光的作用是,让光发生折射,而且可以把白光分散出不同的色光。2.彩色轮或是彩色陀螺,在快速旋转
22、时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接近白色的颜色,这说明不同的颜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也证明了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定是等量的三原色光,即红、蓝、绿三种光才能混合成白光。教师小结:当陀螺或旋转轮快速旋转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板板5.认识棱镜书书设设计计教教学学反反思思1 0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反射现象教案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教学单元课课题题第一单元光6.光的反射现象总(总(7 7)课时)课时第(第(6 6)课时)课时1.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
23、上有光反射到眼睛里。教教1.能根据阴影、晃眼睛等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学学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探究问题及假设。2.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规律。目目标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善于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欲望。2.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规律。科学、技术、社科学、技术、社 1.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会与环境目标会与环境目标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重点: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如月光。难点: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及难点及难点到光源或该物体
24、。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图片、“纸屏”及手电筒,活动手册。课件。资源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聚焦你玩过小镜子反光的游戏吗?天花板上亮亮的光斑是从哪里来的?想不想知道小镜子反光的科学原理和控制小镜子的秘密?二、探索(一)做光的反射实验1.材料:手电筒、黑卡纸、剪刀、胶带2.实验步骤拉好窗帘,关闭教室内的灯;放好“纸屏”及手电筒,调节距离,保证有一条光线照到“纸屏”上;在“纸屏”的光斑处做好记号,并记录手电筒和“纸屏”的位置。1 1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个性化修改)不改变手电筒和“纸屏”的距离,在同一平面水平移动手电筒或“纸屏”,使光线照不到标记处;利用平面镜,调节角度,照亮“纸屏”上的标
25、记;记录手电筒、“纸屏”及平面镜的位置;重复实验,总结规律。(二)指挥光线 1.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黑板上的标记处,照亮标记;2.完成活动手册。三、研讨1.你能画出光在镜面反射的线路吗?2.我们发现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吗?6.光的反射现象板板书书设设计计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教教学学反反思思1 2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制作一个潜望镜教案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教学单元课课题题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第一单元光7.制作一个潜望镜总(总(7 7)课时)课时第(第(7 7)课时)课时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教科版五 年级 科学 上册 表格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