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pdf
《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教具:豆腐、橙子、珠子、米、不同形状纸片(圆形、五角星、六边形、蝴蝶形)、分类盒、记号笔、剪刀、称、量杯、尺。学具:豆腐、橙子、珠子、米、不同形状纸片(圆形、五角星、六边形、蝴蝶形)、分类盒、记号笔、剪刀、称、量杯、尺。活动过程: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实物二等分)1、提出要求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东西,看有哪些?(豆腐、豆干、纸片、珠子、米、)等会请你们将这些东西每一样分成两份,两份大小要一样。比如说将一块豆腐分成两份,两份的大小一样,将一块豆
2、干分成两份,两份的大小一样。将一个篮子里的珠子分成两份,两份的数量一样多;米也一样,将一个篮子里的米分成两份,两份一样多;这里的纸片,你可以任选一张,将一张纸片分成两份,两份一样大。小朋友们可以利用旁边的一些操作工具来分,好现在请小朋友去选一种材料分一分。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3、操作结束后,集体讨论操作过程和结果a.提问:珠子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多?苹果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大?米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多?纸片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两份一样大?b.引导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师:(出事圆形和半圆形纸片)请你们看这是刚才小朋友将一张圆形纸片分出1来的一半,这是原来的
3、一张,你们看是分出来的大还是原来的大?分出来的正好是原来的什么?(一半)小结:像这样将这些东西分成了两个相同的部分叫做二等分。二、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不同的分法)1、提出要求:选另一种材料分,想想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3、操作结束后,集体讨论验证新的分法a.提问:谁有新的分法,你怎么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你分好的两份一样?(共同验证)三、教师总结师:你们今天真聪明,想出了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还知道了分出来的一半肯定比原来的?(小)总结:分出来的二个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的一份。四、活动延伸师: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分,比如说这里有一碗水,你怎么将碗里的水分成相等的两份?那除了二
4、等分,可不可以四等分,八等分?我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活动目标:1、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等分活动,探索图形等分的多种方法,知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3、能从生活和操作中感受事物等分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活动准备:1、一根绸带、各种图形的纸、记录纸2、勾线笔、图形卡片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一根绸带。提问:一根绸带怎样扎到两个小辫子上呢?22、幼儿讨论。3、幼儿边讲解边演示,老师协助。二、动手操作,探索图形二等分的方法1、为幼儿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分成一
5、样大的两份。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3、小结: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4、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请幼儿把等分部分与原来的材料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小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两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三、再次操作,探索同一图形二等分的多种方法1、为幼儿提供多种图形,引导幼儿想办法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小结:爱心形,三角形分成两份是从中间分开.正方形可以从中间折,对角线折分成两份,长方形可以从中间横、竖折,也可以对角折来分成两份。四、游戏活动:按等分标志分类1、玩法:把物体按可以二等分的和不是二等分的分类,各贴到相应的地方。2、教师小结
6、五、延伸活动,了解生活中物体二等分的有趣现象。1、教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二等分的东西?”2、看生活中的物体二等分的有趣现象进行小结。设计思路: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小朋友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师帮忙。本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获得发展。活动目的:1、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2、引导幼儿运用二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3活动重、难点1、重点:将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2、难点:尝试多
7、种分法探索二等分的分法。3、关键性语言;可以用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物体进行二等分。活动准备:材料纸:圆形、正方形、梯形形、长方形等;毛塑料绳、吸管、剪刀、笔;一瓶水、量杯等。活动过程:1、故事引入课题狐狸分饼(边讲边演示)教师提问:“假如请你帮忙,你会分吗?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面包?”2、教师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样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呢?”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加以证明。3、验证(我们验证一下,是否一样大,剪开,重叠,所有的边所有的角完全重合,说明它们一样大。)教师小结:通过先对折再剪的方法,我们把圆形分成了大
8、小一样的两部分,这就是二等分。3、探索发现:如果小笨鼠捡到的是正方形的饼干,可以怎么分呢?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正方形的纸,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们分成一样大的两份。”(2)幼儿操作,先折后剪,鼓励幼儿探索正方形的多种分法。(3)集体交流,请幼儿讲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种方法。(4)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把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部分的。怎样证明它们是一样大的?”(5)小结:一个物体(图形)被分成同样大的两个部分,就是物体(图形)二等分。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整体。4、分组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第一组:把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进行二等分,进一步感知物体的二等分现象。第二组:把毛线、吸
9、管、彩带等剪成一样长的 2 段,感受长度的二等分。第三组:把一杯水进行二等分,运用二等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5、活动延伸:把班级人数进行等分,一起去游戏。附故事:狐狸分饼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有一天,哥儿俩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它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块饼,捡起来闻一闻,嘿,喷喷香。可是只有一块饼,两只小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大黑说:“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少。”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哥儿俩正闹着呢,狐狸大婶来了,狐狸说:不忙不忙,我来帮你们呀,我是最公正的,你们完全可以相信我。说着狐狸就把饼掰作
10、了俩半,左一半,右一半,她故意把左边一块分大一点递给 d 大黑,把小的一块给了小黑。小黑哭了:我不干,我的小。狐狸说:没事没事,我是最公正的。狐狸咬了大黑的饼,大黑哭了:不行,小黑的比我的大。狐狸说:不怕不怕,我是最公正的,我一定会做出公正的调节。说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小黑的饼。小黑又不干了.到了最后,兔大黑和小黑什么都没吃到,一块饼子就这样被狐狸左一口、右一口的咬光了。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将图形二等分,并知道分后的两份是相等的,而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图形小,原来的图形都比分后的每一份大。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重点:学习二等分。活动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
1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5活动准备:1狗熊、狐狸、饼的图片。2人手一份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的纸。3长方体、正方体的蛋糕。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1以两只笨狗熊故事引发幼儿讨论。问题:为什么两只笨狗熊会上狐狸的的当?究竟“笨”在哪里?2归纳:两只笨狗熊就笨在不会把干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所以上了狡猾狐狸的当。二、学习二等分1请幼儿拿出藏在小椅子下的圆形,练习用纸(平面:圆形)代替“饼”,尝试二等分。2教师提问:怎样把圆形饼干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幼儿回答。3请幼儿练习用纸(平面:正方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代替“饼”,再一次操作,尝试二等分。(提醒幼儿比较,等分后两份是否一样大?再把分后的
12、每一份与原来的作比较。)4 教师请幼儿说说将正方形、长方形和等边三角形二等分的分法并演示自己分的方法。(把纸对折,角对角、边对边,就是一样大的两份了。)5 汇总各人分“饼”的情况,强调将“饼”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二等分”。三、学习将长方体、正方体的“饼”二等分。1教师示范将长方体的蛋糕二等分。2分发正方体的蛋糕,让幼儿尝试二等分。(一)活动目标:1.尝试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能大胆介绍自己等分的方法。3.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活动准备:1.幼儿每人 2 张圆形纸、剪刀。62.分组活动材料,每组材料若干份:糖果若干,小盘若干;颜料水若干,量杯,不
13、同大小的本子若干;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各 2 个,剪刀等;补图游戏材料。(三)活动过程:1.能小熊分蛋糕的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小熊过生日,准备了一块圆形蛋糕,小熊把蛋糕分给朋友吃。如果来了两个朋友,它要怎么分才好呢?如果来了四个朋友,又应该怎么分?请小朋友帮小熊想想办法吧。幼儿动手操作,在圆形纸上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可用折或剪的办法)。师幼交流:一块圆形蛋糕,平均分给两个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平均分给四个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小朋友刚才是用折叠和分割的方法把一块圆形的蛋糕平均分成2份和4份,如果是糖果、饮料可以怎么分?2.幼儿分组活动,尝试用多种方法将物体二等分、四等分。(1)介绍
14、分组操作材料。分糖果:将一盒糖果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分饮料:将一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喝,怎么分,分几份?制作拼图玩具:分别将 2 块正方形、圆形、长廊形的纸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等分方法。补图游戏:先找出图形缺少的部分,再把图形补成整体,并让幼儿说一说补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几等分后又是什么图形,有几份。(2)幼儿操作活动,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鼓励幼儿每一组的内容都要尝试。3.分享交流等分的做法:你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来分糖果和饮料?分几份?一样多吗?你用什么方法将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活动反思:在学习活动
15、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7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活动目标1.借助四季花圃设计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将物体分成两份和四份。2.探索各种图形四等分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通过种花的活动体验园丁的辛勤劳动,培养幼儿绿化意识。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活动准备正方形花坛图片一张,长方形、
16、圆形、椭圆形各种形状花坛卡片若干;剪刀;胶水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话题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四季典型的花图片。师:这里有一些是特定季节的花朵,你能说说它们是在哪个季节开花的吗?2.在教师的示范下,幼儿在白纸上绘画这四种花,并剪下。(二)实例操作,理解知识1.出示正方形的花坛。师:裴老师家的小院子里要建造一座小花坛,准备种上刚才的那四种花,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办法,在这个花坛里种上四种花卉,并且让每种花卉所占的地方一样多呢?(幼儿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要把正方形的花坛分割成大小相同的 4 块,才能保证四季的花卉所占的地方一样大。3.师:观察一下这个正方形的花坛,怎样才能把它平
17、均分成大小相同的四块呢?你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分法?4.教师小结:用对折的方法,先把正方形二等分,然后再对折一下,就能得到四块形状、大小都一样的花坛了。85.师:小朋友,我们来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用过对折的方法?(整理跳绳、折叠小手帕等)(三)问题拓展,升华课堂1.出示各种形状的纸(长方形、圆、椭圆)。带着幼儿再次认识一些这些图形。2.师:花园里还有许多各种各样形状的花坛,都要种上四季花卉,请你们试着把花坛分成大小不一样的 4 块。3.布置任务,幼儿从三种图形中任选一种自己喜欢形状的花坛进行等分活动。4.完成任务,交流挑战成果:(1)谁分的是长方形花坛?你
18、是怎么分的?还有其他方法吗?(2)圆形花坛怎么才能平均分成 4 块呢?你是用什么办法分的?(3)椭圆形花坛的分法和哪种形状的分法是一样的?5.幼儿将课堂开始时画的花粘贴在花坛上。(四)延伸活动想一想,三角形的花坛能分成 4 块同样大小的花坛吗?怎么分呢?活动反思:今天的数学教学中,我准备了一些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我邀请幼儿自己来动脑筋先将圆形分成两份,并且分出两份的要一样大。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好老师,正式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效的和幼儿互动起来。幼儿都非常愿意的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更能让幼儿去集中精神思考如何能将物体进行二等分,也能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
19、但是幼儿对“二等分”这个词是很陌生的,这是需要老师帮助更好的理解。经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的数学学习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也使幼儿思想集中,开始研究怎么样进行二等分。通过学习二等分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分的概念。接下来的四等分,幼儿们就更容易掌握。接下来的环节“分蛋糕”,是要求孩子进行四等分。这个提材非常好,使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充满着数学知识,使孩子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整个活动下来,幼儿逐渐认识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愿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9去解决问题,即运用数学知识
20、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收获颇多,做为一个教师应该更注重数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小百科:在初等几何中,二等分是指对几何图形进行对称等价的分割,这里既有线,也有面。为了实现二等分,进行面积分割多对应的图形,以轴对称图形为主。一、活动目标:1、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二等分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比较和判断能力。2、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二、活动准备:苹果、绳子、各种图形的纸若干、剪刀、吸管、杯中的水、若干图形、笔等三、活动过程1、回忆故事两纸笨狗熊的故事中狐狸是怎样骗小熊的面包吃的?如果让你给狗熊分面包,你会怎么把面包分得一样大?2、幼儿操作,等分正方形,
21、引出概念二等分。(1)请你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分好了还要想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幼儿操作:任意对边折。(2)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正方形面包分成一样大的两份的?演示验证。(3)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4)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幼儿说,然后老师演证。出示两个一样的正方形,将其中一个二等分,然后将等分后的图形相比,得出结论:部分小于整体,二等分后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是整体的一半;整体大于部分,整体3、探索操作(1)提供幼儿材料,指导等分方法,幼儿操作: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
22、2)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他的经验10(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都不止一种分法。你们已经会了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还有一个分法如果你们掌握了,能使一个正方形、长方形有若干种二等分的结果。这就是过中心点折的方法(4)其它材料操作:绳子、正方形、三角形、吸管、杯子中的水(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4、讨论理解:组织幼儿讨论各材料的等分方法。四、延伸活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图形,让幼儿探索等分后不一样形状的方法,探索数量守恒的道理。【活动目标】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2、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学习感知二等分。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活动准备】各种图形若干、各
23、种实物图片若干、夹子若干、拱形两个、记录卡人手一张。【活动过程】一、参观商店导入,引起兴趣,初步感知二等分。1、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参观商店,好吗?”2、幼儿自由参观。3、小结:“你看见了什么?”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5、要求: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喜欢的折成相同大小的两份。6、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二、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感知二等分。1、示范演示。2、操作要求:(1)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完成记录卡。(2)操作时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三、小结与评价。11四、游戏:“找朋友”,巩固二等分的学习。一、设计意图: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
24、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习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习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第三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四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联系生活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二、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
25、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3、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活动重点: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活动难点: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三、活动准备:1.材料:绸带,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各种食物(花片、毛线、吸管、米、水)。2.工具:笔,剪刀,直尺。四、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讲解演示1.出示绸带问: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想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请小朋友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等分 大班 数学教案 二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