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树和喜鹊》教案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树和喜鹊》教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树和喜鹊》教案1.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 6树和喜鹊树和喜鹊树和喜鹊 是一篇童话,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小鸟和树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的过程。课文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随着画面的丰富,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由孤单变得快乐,故事生动形象,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全文共 6 个自然段,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故事性强,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语言生动活泼,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课文的第 2、4、6 自然段都是用一句话构成一段,句
2、式相同,每句话都带有“也”,这三段话还构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脉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在词语的运用上采用了反复的手法,第1自然段中连续用3个“只有”,第5自然段中先后用了2个“叽叽喳喳”,句子整齐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在第 2 自然段“孤单”的下面加了一个小泡泡读了第 1 自然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是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目标1会认“只、窝”等生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会写“单、居”等生字。2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教学难点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要求会认“只、窝”等生字,读准3 个多音字。要重点指导读前后鼻音,如“邻”不要受声旁“令”的影响读作后鼻音。“窝”的读音要清爽,嘴型不要发生变化;教学“招呼”这个词时,要指导“呼”的轻声读法。“只、种、乐”3 个多音字的读音应在具体的词句中进行认读,体现多音字“据词定音”的特点。如“种了好多好多的树”的
4、“种”是行为动词,应读第四声,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不要机械地进行以字义确定读音的训练。字形上,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进行识记。(1)加一加。“孤、邻、招、呼”可采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2)比一比。“静”可以和第一单元小青蛙中出现的“青、清、请、晴”进行比较,从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巩固这一字串;“都、邻”都是双耳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识记。(3)利用图片、生活经验来理解字义并识记。“窝”字,可以观察图片找到鸟窝。“招、呼”二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打招呼的样子识记。本课要求会写“单、居”等生字。“招、呼、快”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在教学本课时,一定要关注到“招、快
5、”是左右同高,“呼”左低右高,要引导学生关注右边穿插到左边的笔画的书写;“单、居”是上小下大,且横画之间都是等距的;“乐”是独体字,注意下面的“小”与上面部分的穿插。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如,单个、单日、单一、单人、居中、居住、招呼、招手、呼气、呼叫、快乐、飞快、快车。2朗读指导本课的朗读,重点是读正确,学生首先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再识记、了解生字词,把课文读流畅。要读准“一”的变调,“一”的变调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出现多次,在这篇课文中出现频次很高,要巩固读法。可以先让学生画出所有带有“一”的短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天一亮,天一黑、一
6、起”,自己尝试读一读,然后把短语放在句子中读准确。这些短语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 1、5 自然段,可以采用指名读、同桌互读等形式检测并巩固“一”的不同读音。指导朗读时,可从具体的词语着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文字表达的情感,再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带着自己的体验朗读,要求学生能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而有所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可以采用想象画面、创设情境、体会心理等策略进行朗读指导。同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从前的“孤单”与后来的“快乐”在情感上所形成的鲜明对比。(1)朗读第 1、2 自然段,首先找出“一棵树、一只鸟窝、一只喜鹊”,让学生想象画面,初步感受“孤单”;然后圈画出三个“只有”反反复复地
7、朗读,进一步体会“孤单”;接着,请学生回忆自己孤单的生活经历,联结课文中的文字和个人独特的体验,唤醒对“孤单”的情感记忆,从而朗读课文。(2)第 3、4 自然段的朗读,可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迁移,让学生在整齐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的节奏感: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从而为读好、理解“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做铺垫,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课文情感的变化。(3)朗读第 5、6 自然段,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化身喜鹊进入这个热闹的场景中,天亮时相互打招呼,天黑时聊一天的收获。在指名说、小组合作说中体会“叽叽喳喳”,感受“热热闹闹”,读出自己心中的“快快乐乐”。只要学生能有所感悟
8、,朗读时有所体会即可,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3理解运用本课需要重点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对“孤单”意思的理解,可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三个“只有”,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将这种学习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课文的学习中,并理解“邻居”一词的含义。课前准备1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只、窝”等生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偏旁,读准“一”的变调;会写“招、快、呼”3 个生字。2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的意思。3通过想象画面,读好课文第1、2 自然段,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揭示新课1播放课文朗
9、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班上交流听到的故事,其他学生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口语表达。3师:“蓝天是白云的家,森林是鸟儿的家。”当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只喜鹊的时候,他们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当树变得越来越多,喜鹊也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动人的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4课件出示喜鹊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喜鹊。喜鹊是一种鸟类。体长4050 厘米,雌雄羽毛相似。嘴尖,尾长,身体大部分为黑色,肩和腹部为白色,叫声嘈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喜鹊在中国是喜庆、吉祥的象征。5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作者的
10、相关资料,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金波,1935 年生于北京,原名王金波,笔名金波。诗人、儿童作家。1957 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诗歌、童话、散文、幼儿文学、文学评论以及诗词歌曲集四十余种。代表作有诗集我的雪人 回声,童话集小树叶童话 苹果小人儿的奇遇 追踪小绿人等。板块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1)标出自然段序号。(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回答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 个自然段)(2)指名开火车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
11、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开火车朗读。教师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警示。“邻”是前鼻音,“只、种、招”是翘舌音,“静”为后鼻音。教师指导学生读“窝”时嘴型不要发生变化,“窝”的读音要清爽。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图片、生活经验来理解“窝”,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窝,从而理解“窝”是指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孤、种、邻、招、呼”,如:子瓜孤 禾中种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都、邻”的部首都为“阝”,强调字形为左宽右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打招呼的样子,了解“招呼”一词的意思。教师出示第一单元小青蛙中出现的“青、清、情、请、晴”,与“静”进行对比,引导学
12、生发现每个字都有相同的部分“青”,引导学生从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巩固这一字串。课件出示一些会认的字与熟字组成的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窝:鸟窝、狗窝孤:孤单、孤儿单:单子、清单都:都是、全都邻:邻居、邻近招:招呼、招手呼:呼叫、欢呼静:安静、动静全班齐读生字,强化记忆。3同桌互相读课文。(1)轮流读自然段。(2)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4圈出课文中带有“一”字的词组,指导学生把读音读正确。一(y)棵树一(y)只喜鹊一(y)起板块三图文结合,理解词语1学生自.由朗读第 1 自然段,教师指导多音字“只”的读音为zh,不读 zh,并拓展“只”不同读音的组词。只(zh):只是只要只好只(zh)
13、:一只两只2引导学生找出并圈出这一段中的事物。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一(y)个鸟窝天一(y)亮天一(y)黑3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引导学生知道“孤单”表示只有一个。4学生结合板画读好“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并体会:一棵树,让我们感受到“树很孤单”,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受到“喜鹊很孤单”。5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动画展示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孤”字和子字旁,了解“孤”的字理;学习“单”的偏旁“丷”。教师拓展子字旁的字“孔、孙”,倒八的字“羊、兰”。6 课件出示句子,让学生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三个“只有”,把“只有”换成“有”进行句子比较,引导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
14、人陪伴的“孤单”。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7提问: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陪伴,当时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呢?8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发言。9引导学生了解树和喜鹊孤单的原因,因为“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他们居住的地方只有他们自己树没有同伴,喜鹊也没有同伴。所以“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10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树和喜鹊“孤单”的心理:(1)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你一棵树,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2)如果你是这只喜鹊,只有你一只喜鹊,
15、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11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第1、2 自然段。语速要舒缓,突出孤单。重读“一棵”“一个”“一只”“树”“喜鹊”“也”,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板块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1课件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招、快、呼”。2学生齐读,指名学生朗读。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如:扌召招忄夬快口乎呼4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应该注意的地方。“招”右边的“刀”的撇穿插到提手旁横和提的下边;“口”略扁,比提手旁略高。“快”竖心旁左边垂,右点平;右部撇为竖撇,上段宜直,捺与撇对称,要舒展。“呼”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部分的横穿插到口字旁的下部。5教师在田字格里板书“招
16、、快、呼”字,学生书空,描红。6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写一个。7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并作评价。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多音字“只、种、乐”,会写“单、居、乐”3 个生字。2理解“邻居”的含义。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3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树和喜鹊因为没有邻居而感到孤单,那之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吧!板块二品读词句,探究新知1学生自.由朗读第 26 自然段,思考:
17、后来树和喜鹊有了什么变化?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2学习第 3、4 自然段。句段 1: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1)引导学生抓住“好多好多”体会树的多,抓住“每棵”“每个”体会鸟窝和喜鹊的多,与第 1 自然段中的“只有”形成鲜明的对比。(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顺序“树鸟窝喜鹊”,理解因为种了很多很多树,所以喜鹊才有地方做窝,才会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3)让学生借助拼音,齐读第3 自然段。“好多好多树”重读,强调树非常多;“每棵”“每个”重读,语速稍快,表现因为树多了,所以鸟窝多了、喜鹊多了,要读出他们的喜悦和快乐。(4)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种”,“种”
18、在文中读zhng,不读 zhng,并拓展“种”不同读音的组词。种(zhng):种地种菜种树种(zhng):种子种类播种句段 2: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1)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所以树和喜鹊才都有了邻居,理解上文是对下文做的铺垫。(2)引导学生理解“邻居”一词。抓住上文两个“都有”,理解邻居就是指住在家附近的人家。(3)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邻居是谁,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4)结合教材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树的“邻居”是树,也有喜鹊;喜鹊的“邻居”是喜鹊,也有树。引导学生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表明他们有了邻居后就不再孤单了,暗示了他们的快乐心
19、情。(5)指导学生朗读第 4 自然段。“树”“喜鹊”“也有”重读,表达出他们因为有了邻居而十分高兴的心情。(6)过渡:喜鹊是怎么和邻居相处的呢?他们会在一起做什么呢?3学习第 5、6 自然段。句段 3: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1)课件播放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让学生感受喜鹊叫声的热闹,引导学生理解“叽叽喳喳”的含义,体会喜鹊有了邻居后,生活变得十分热闹。(2)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化身喜鹊进入这个热闹的场景中,想象自己是喜鹊天亮时和同伴相互打招呼,天黑时和同伴聊一天的收获。(3)引导学生想象并指名说说喜鹊天亮
20、时和同伴打招呼、天黑时和同伴聊一天的收获的内容。天一亮喜鹊 1:“早上好!让我们一起出去找食物吧!”喜鹊 2:“好啊!今天天气可真不错啊!”天一黑喜鹊 1:“今天我抓了好多小虫子,你呢?”喜鹊 2:“我今天运气不太好,不过也填饱肚子啦!”(4)引导学生抓住“天一亮”“天一黑”,感受喜鹊生活的忙碌和充实;抓住“一起”,感受喜鹊相处得很愉快、团结友爱。(5)课件出示教材第 2 幅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晚上喜鹊都睡觉的时候,树会和邻居做些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6)指导学生圈画出“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让学生说说类似的AABB 结构的词语并朗读积累。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21、大大小小(7)学生齐读第 5 自然段。“叽叽喳喳”要重读,表现出现在这里很热闹。“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重读,表明他们邻里关系很友好。句段 4: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1)结合第 2 自然段中的“孤单”,理解“快乐”和“孤单”是两组意思相对的词语,“快乐”与从前的“孤单”相对比,突出他们有了邻居后的快乐。(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思考树和喜鹊很快乐的原因。因为“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他们都不孤单了;而且喜鹊们每天早晨一起飞出去,晚上一起飞回来歇息,彼此相处得很友好,所以他们都觉得很快乐。(3)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乐”,“乐”在
22、文中读l,不读yu,并拓展“乐”不同读音的组词。乐(l):欢乐乐于助人乐(yu):音乐乐曲(4)指名学生读第 6 自然段,要求重读“很快乐”,读出他们的快乐心情。4小结: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同学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也是多么快乐呀!板块三指导书写,巩固生字1课件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单、居、乐”。2学生齐读,指名学生朗读。3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应该注意的地方。“单”中间的竖要又直又长,最后一横要长。“居”尸字头上部要小,撇要长,“古”的横伸在尸字头外。“乐”竖钩在竖中线上,位置要放正;下面两点
23、左右对称。4教师在田字格里板书“单、居、乐”生字,学生书空,描红。5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写一个。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并作评价。7课件出示儿歌,让学生读儿歌,在儿歌中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一棵树,一个窝,一只喜鹊孤单单。许多树,许多窝,互做邻居真快乐。天一亮,一起飞,叽叽喳喳打招呼。天一黑,一起回,安安静静回窝睡。板块四结构图示,回顾课文1课件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从前: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孤单树和喜鹊保护环境早晨一起飞出去后来:树多、鸟窝多、喜鹊多快乐晚上一起飞回窝2总结: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大树就是喜鹊和其他鸟儿的家,我们要多种树,树多了,有家
24、了,鸟儿才会有更多朋友,才会更快乐,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给鸟儿一个安稳的家。练习设计完成教材 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1侧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词语的意思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不能机械地给出解释,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语,从而落实课文的重点。2运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采用初读感悟、分段教学、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重点采用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角色体验等方法,理解后来树和喜鹊都很快乐的原因。同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在这个循序渐
25、进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到树和喜鹊的变化及其原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领会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快乐的道理。7怎么都快乐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课文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全诗共4 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特点,然后进行具体的玩法举例。这首儿童诗十分益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因此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踢毽子、搭积木、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树和喜鹊 部编版 喜鹊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