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pdf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 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隋文帝开皇九年(589589 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 3030 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 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公元 618618 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唐朝成为我国历史 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 907907 年,朱全忠废 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公元 960960
2、 年,宋朝建立。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1 1唐朝国力的强盛,达 120120 余年之久的“天可汗”的实际存在,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 极为有利的环境。2 2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 3 南北文化的交融,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4 4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文人的功名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和关山塞漠,促进了文学的新发展。5 5唐人恢宏的气度和对
3、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理,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1 1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大都有漫游的经历,他们漫游名山大川、通都大创造了有利于文邑、关山塞 漠,找到了新的体验,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和边 塞诗的发展。2 2唐代士人入仕的途径很多,除科举外,入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以及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3 3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情趣的陶冶,审
4、美趣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唐诗中那种清幽明秀格调,与此有关。4 4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了唐文学。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 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著、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唐代近三百年间,以儒学为主,对佛、道思想兼收并蓄。儒家思想给文学带来了进取的 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涌现出了一批诗僧;道教的影响促进了诗人思想 的解放,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它们对于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唐一代,诗歌、散文、小说(传奇)、词等文学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既是国
5、力的强 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的南北中外融合等外因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 土壤的结果,也是文学自身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1 1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诗。唐诗的发展轨迹是:最初的 9090 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开元、天宝盛世是唐诗的全面繁荣阶段,这个时期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代 表诗人是李白;安史之乱后,诗风骤变,气骨顿衰,理想浪漫色彩消褪,表现战火中的人间 灾难、生民涂炭成为诗歌的主调,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间,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诗歌创作出现了又一个高潮,代表诗人是韩愈、白居易;长庆以后,诗歌创作进入 到一个新阶段,李商隐是本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把诗
6、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 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2 2韩愈、柳宗元发起的 古文运动,把文体文风改革与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贞元元和年起,散体文终 于取代骈文占据文坛,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3 3唐代出现了一些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 传奇小说;佛教的传播,出现了 俗讲和变文;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 的诗歌体式 词。唐代文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的产物。唐诗 达到了难以企及 的高峰,是难以模仿,无法代替的,在唐代完成的律诗,成了我国后来诗歌发展的主要体式,李白、杜甫几乎成了我国诗歌的代名词;唐代散文
7、的文体文风革新,为后来宋代的作家所发 扬,深远的影响着我国后来散文的发展;唐传奇使我国的文言小说走向成熟,也在人情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上影响着宋代的话本小说;晚唐五代词的成就,则是词这种重要文体在 以后得以发展的很好的开端。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教学要点】隋和初唐文学是六朝文学向盛唐文学的过渡,此时的文学体现出南北 文风融合的趋势,并经初唐诗人对齐梁诗风的革新,为盛唐诗歌的到来扫清了道路。对隋代 诗歌只作一般了解,重点掌握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于四杰要了解他们的诗歌是如何突破齐 梁诗风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律诗的发展和盛唐诗歌的贡献;对陈子昂重点了解他在理论和实践 上对初唐诗歌革新的贡献
8、。第一节 隋代文学隋(581581 618618)立国 3737 年,诗歌成就不高。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 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 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薛道衡受南方文学的影响,诗语骈偶工丽。代表作 夕夕盐,因其佳句“暗牖悬蛛 网,空梁落燕泥”见称于世,诗中所写乃南朝常见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 趣味偏于齐梁诗风。但杨素出塞、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渡河北等诗,就内容 风格而,卢思道以歌行体写边塞军旅生活,其从军行深
9、婉而又有苍劲之气。杨素是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其出塞其二在平实的叙 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二首,以武人而为诗格调清远,“转 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还有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第二节 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 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应制咏物的范围之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
10、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王绩在初唐诗人中市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野望等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 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二、“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 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 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
11、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 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杜甫说: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来很高的评价。”(戏【作品讲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烟”一词,点出宦游之地一“风派凄迷,伤别之已微露。颔联散承,以友情来宽释离情。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大志,对未 来充满信心,并以此来鼓励杜少府,情感细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颈联: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引,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但比曹植原句更为工整、凝炼、深沉、精警,以宽阔的胸怀提出
12、对人生离别的态度,一洗以 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奋发、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奋进的时代气息。此后,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诗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与此一脉相承。尾联由上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 挚,结出不必伤别之意。此联也化用曹植“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一联,但更显旷达。从军行: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锵,节奏感强,尤其最后一联,充满豪情,体现了初唐士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狱咏蝉:诗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清人施补华岘佣说 诗:“三百篇
13、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 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杜审言与“沈宋”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超过了杨炯,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的写出了早春的气息,这也是它最有名的 五律。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 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他们的作品格律形式完整,为历代批
14、评家所推崇。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 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新唐书宋之问传:魏笔法精炼,平仄合律,音韵铿肩。谓苏武李陵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律,宋之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1 1陈子昂的生平(见教材 228228 页)。2 2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
15、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 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 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雅”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 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 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 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3 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重要的诗歌有感遇首、)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 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
16、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作品讲读】感遇其二:诗咏兰若,托物寓意,后四句写秋风之中芳草摇落,表现出一种草 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壮志未酬,美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 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无处施展自己才智的悲哀和 苦闷。登幽州台歌:首句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次句表达岁月无穷,而 生命有限的巨大孤独感,三句写天地辽阔,反衬出人的渺小,于是(三十八悲愤、孤独便弥漫在浩浩 空间,诗人便发出了极为感伤的最后一句。此诗没有藻饰和刻画,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背 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独激愤
17、的诗人形象,意境沧凉浑茫。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 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刘希夷和张若虚的歌行体 则为诗歌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张若虚今存诗两首,单凭一首 春江花月夜 奠定 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类似的诗境创造,也体现在刘希夷的诗中。表明唐诗意境的 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准备。【作品讲读】春江花月夜:前八句为第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写春江夜月 照耀花林
18、之美景,创造出一个明月高悬、月光盈盈的幽美、恬静、朦胧的意境。次八句为 第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逐渐将诗情推向 高潮。最后为第三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 过对春江月夜没景的描写,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并展 示了现实人生中有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示了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 惜。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称赞此诗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称赞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体诗的自赎)。本章作品讲授篇目:卢思道:从军行 王 绩:野望 王 勃:送杜少府
19、之任蜀川 杨 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在狱咏蝉 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蓟丘览古(选其一)、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教学要点】盛唐诗歌是唐诗繁荣的顶峰,本章主要介绍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学习本章要了解形成两大诗派的各种因素以及两大流派的代表诗人和他们的创作情况。水田 园诗派重点掌握王维、孟浩然创作、成就和影响。边塞诗派注意比较高适、岑参诗歌的不同 特色,了解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的诗歌创作。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一、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1.1.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
20、居田 园的物质条件。2.2.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3 3)文 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二、王维:1 1王维的生平(见教材 236236 页)。2 2王维的诗歌创作。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 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 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
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 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等;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 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作品讲读】观猎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章法、句发、字法俱臻绝顶”,章法上来看,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起处须有崚嶒之势,收处须完骨之力,则中二联愈形警策。如 摩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倒戟而入笔势轩昂。草枯一联,正写猎字,愈有精神。忽过二句,写猎后光景,题分已足。收处做回顾之笔,兜裹全篇,恰于起笔倒入着相照 应,最为整密可法。”这段话正指出了此诗开头气势突兀,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而 尾联气势宏大,意境高远,稳收全诗。字法上“劲”、“枯”,“疾”、“尽”、“轻”、“忽过”、
22、737737)张九龄罢相为“还归”,字字传神、精练。顾小谢唐诗消夏录说“全是形容一快字,耳后生风,鼻端火出,鹰飞兔走,蹄响弓鸣,真有瞬息千里之势。”确矣。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壮阔,直字似无理却 切合实情,圆字似太俗却最合适,可见诗人炼字功夫。送元二使安西 首句抓住“朝雨”“客舍”“柳色”,为送别勾画了一个明朗清新 的环境,这样一来,送别的气氛就不是伤悲,而是轻快明朗的。尾联用最能表达感情的事和 语言入诗。他不说送别时的其它种种活动,而只提取把酒相送的一句话,真挚的友情和豪壮 的胸怀皆有,既充满人情味。所以,这首诗被人们谱成曲,成为千古传唱的别离歌。明李东 阳麓
23、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3山水田园诗。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的静逸明秀诗境,兴 象玲珑而难以句诠。【作品讲读】山居秋暝本诗为王维山水诗名作、“诗中有画”的代表。首联,总写山的秋色,同 时点出山居的幽静空旷。颔联写景,视听结合,造就出极为幽静的意境。颈联动静相生,突 出人的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尾联以山居感受
24、作结,表示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放情 山水,以求洁身自好的志向。诗人对山水的描绘,以寄托情志,故笔下的景物都具有高洁品 质的象征意义,如明月、清泉、青松翠竹以及人物的纯朴洁净,都表示了自己在山间的隐居 自好的高雅志趣。鹿柴本诗为辋川集二十首之四。辋川在陕西蓝田县,首都长安附近。王维在此 购得宋之问辋川别业。此处有景二十,王维与裴迪经常在此欢聚优游,各自分别以辋川二十 景作诗二十首,皆五绝。两人得四十首,结成辋川集,全是山水诗,大多精美如画,表 现了诗人澄彻超脱之心境,风格清空自然。有些作品流露出抑郁寂寞之感。是王维山水诗的 代表作,也是盛唐山水诗的代表作。通过对鹿柴及其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深山
25、密林中傍 晚幽静而美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离尘世的空寂境界的追求。二、孟浩然及其他山水诗人1 1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是诗人孟浩然。贴近生活,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孟浩 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但也有少数诗写得气象壮阔,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作品讲读】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本诗为干谒求进之作。诗前半写洞庭景色,景象开阔,气势雄 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联为唐诗中咏洞庭湖的名句。后半转入本题,表明请张 丞相汲引之意。此诗写作得体,措词巧妙,“湖水”与“济河”、“垂钓”照应,暗示了自 己的要求,但却不露痕迹;称颂对方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隋唐 五代 文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