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pdf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贵明课题:1.1正数和负数(1)备课时间:上课时间: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正数和负数 容分析: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入中的举例就是这 个目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
2、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 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 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热情.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涵.5.教学过程: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
3、数,并由 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 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 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
4、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俞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一”的新 数。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
5、的量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 明课堂练习:教科书第5页练习6、课堂小结: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围就扩大了;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一7、课后作业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1,2,4,
6、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8、教学反思:1.1正数和负数(2)备课时间:上课时间: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正数和负数 容分析:本科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向指定方向 变化的量.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知识的回顾和深化而放到本课.教科书的例子是用正负数表示量的实际应用,用这种方式描述的例子 很多,要尽量使学生理解.本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 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
7、中感悟和深化知识.通过实际例子的学习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 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师生合作,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负数及零表示的量的意义.5、教学过程: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 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
8、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 说:数的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 呢?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 子供参考)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 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 零上7C 最低温度是零下5C时就应该表示为+7C和一5C 这里+7C和一5C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C),
9、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深化对正负 数概念的理解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 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 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 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水
10、位上升一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收人增加一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等等。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页练习阅读思考:教科书第8页6、课堂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 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7、课后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8、教学反思:课题:1.2.1有理数备
11、课时间:上课时间: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有理数 容分析:本课在引入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 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 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醋精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学 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3、教学目标分析知
12、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集合里.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5、教学过程: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 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 出)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学生
13、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 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 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 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 和分数都称为分数)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扌既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试一
14、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画出一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 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2、教科书第10页练习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 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 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
15、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正整数正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 Y.负分数6、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 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7、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2、教师自行准备8、教学反思:1.2.2数轴备课时间:上课时间: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数轴 容分析: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 接受.教学方
16、法:问题教学、合作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教学过程突出了情景抽象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现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 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 法.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数轴的三要素 会画数轴.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表示的数.过程与方法:1.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2.通过数轴的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事物之
17、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建立数轴的概念,正确地画出数轴.5、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 柳树和一棵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 境(小组讨论 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
18、的点表示有理数吗?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 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 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 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 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问题3: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
19、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2页练习6、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1、数轴的三个要素;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7、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8、教学反思:课题:1.2.3相反数备课时间:上课时间:2、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相反数 容分析: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
20、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 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他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举例想等 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教学引入以开放式的问题入手,拍样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 互转化也能加深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
21、技能:1.了解相反数的意义.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3.给出一个数,能说出他的相反数.过程与方法:1.从数和形两个不同的侧面来理解相反数的真正含义,经历操作、对比、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的方法.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相反数的识别及理解.5、教学过程: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4,2,5,+2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
22、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 出5和一5,+2和一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给出相反数的定义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 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一a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问题3:(+5)和一(一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学生交流。分别表示+5和一5的相反数是一5和+5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
23、6、课堂小结:1、相反数的定义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7、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2、选做题 教师自行安排8、教学反思:课题:1.2.4绝对值备课时间:上课时间: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绝对值 容分析本节课的容包括绝对值的概念和数的绝对值得求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教学容很 多,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建议分两节课进行教学.: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求一个数绝对值的法则,实际上是绝对值概念的直接应用,也体现着分类的数学思想 所
24、以直接通过例1归纳得出,显得非常紧凑,是教学重点:从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角度来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好教学的组织 和引导,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有理数的大小的比较法则是大小规定的直接归纳,其中第(2)条学生较难理解,教学 中要结合绝对值得意义和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他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 的顺序”,帮助学生建立“数轴上越左边的点到原点的举例越大,所以表示的数越小”这个 数形结合的模型.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球一个数的绝对值;2.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正数、负数、0的绝对
25、值的学习,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2通过对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的学习,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绝对值的意义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绝对值的意义的学习.5、教学过程: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 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用有理 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 升?学生思考后,教师作如下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具体值,而与相反意义无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 级数 上册 集体 备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