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pdf





《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2 01 0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语 文 I 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 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 难/多 难 兴 邦.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 叶 知 秋.C.大 度/审 时 度 势 长 进/身 无 长 物 解 救/浑 身 解 数.D.参 差/扪参历井 披 靡/风 靡 一 时 畜 牧/六 畜 兴 旺.【答案】C【解析】A.ta n/d a n,yd/ya n,n a n/n a n;B.xi a n/xi a n,b 6/b o,xi 6/yf e;C.d0/d u
2、o,zh a n g/c h a n g,j i d/xi e;D.c e n/sh e n,m i/m i,xti/c h t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这 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招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1.1.1.下,分类处理。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答案】D【
3、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耀 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 用 来 比 喻 议 第-1 -页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 正确。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 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
4、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 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 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酊8T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 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解析】属,提取关键词 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
5、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 碳链式反应 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 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 一 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2)请 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答案】(D安徒生;海的女儿。(2)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上海世博
6、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解析】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二、文言文阅读(19分)第-2-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5 8 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
7、舍虽座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日: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了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
8、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 自 欧阳修全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答案】B【解析】B.容止:仪 容 举 止(根 据 汉语大词典解释)。,止 即有,居住、止息 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第-3 -页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组是(3分)出其哭内之诗而悲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闻其贤者也则悦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且其
9、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B.C.D.【答案】B【解析】表现其妻之贤惠,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关注百姓疾苦。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答案】C【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
10、 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答案】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解析】(D 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 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第-4 -页(
11、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附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 自 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
12、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
1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之所以 可不必译出。)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
14、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第-5-页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 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 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
15、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D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原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解析】(D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 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之句。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 字,可推出,愁 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 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
16、句内容和,代为之思 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 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第-6-页1 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不见复关,(诗 经 卫 风 氓)(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3)诗云:“,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4)奇文共欣赏,(陶 渊 明 移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 白 蜀道难),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苏 轼 水调歌头)【答案】(1)泣 涕 涟 涟(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行 百 里 者(4)疑义相与析(5)剑阁峥噪而崔嵬(6
17、)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解析】,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一句难度稍大,其他都比较容易。其 中 诗经卫风氓未选入教材但在 考试说明规定的3 9 篇之内,然而多年未考,今年再不考查,怕是说不过去。此外,这几年杜甫、苏轼都常考查,而李白一直未曾考过,今年考到实属预料之中。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 3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 成 1 1 1 4 题。溜 索阿 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
18、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第-7 -页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
19、,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试题 语文 江苏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