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与文化必读篇目.pdf
《大学历史与文化必读篇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历史与文化必读篇目.pdf(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历史与文化必读篇目1、缰:“知识本身即为目的”,大学的理想2、阿什比:“大学的理想”,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3、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什么是教育4、怀德海:“大学教育及大学的作用”,教育的目的5、杜威:“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民主主义与教育第 21 章)6、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7、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8、梅贻琦:“大学一解”纽曼:大学的理想第五篇知识本身即为目的大学要么指学生而言,要么指学科而言。在谈论学科时,我一直在使用这样的一条原则.即所有的知识是一个整体.单一的科学是整体的组成部分。这条原则在谈论学生时也同样重要。现在我来谈一谈学生,并且还要看一看大学根据上述原
2、则要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先生们,这样我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上了,对此.我曾提出要予以讨论。这问题就是,与所传授知识相关的教学活动是否同时具有实用性,并且在何种意义上讲具有实用性。我说过,知识的所有分支是相互联系的.因为知识的题材本身是密切关联的,这正如造物主的行为和所生之物一样。因此,可以说,构成知识的各门科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内部统一协调.并且允许甚至是需要比较和调整。它们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相互平衡。如理由充分,这一值得考虑的问题则需予以关注。这不仅是为了获取真理,因为这也是各门科学的共同日的。而且也是为了这些科学对学习它们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我已说过,过分突出一门科学,这对其余的科学
3、是不公平的。忽视或取代一些科学,便会使另外一些科学偏离正确的目标。这样做会混淆科学与科学之间的界限,妨碍它们的作用,毁坏把它们连在一起的和谐。这一过程一旦被引人教育殿堂,便会产生相应的后果。一门科学被视为整体的一部分时所产生的意义,与一门孤立的科学在没有其他科学的保障(如果可以称其为保障的话 情况下所产生的意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让我举例来说明这一点。调色时,选择不同的颜料,会调出极为不同的色彩效果。红、绿、白三种颜色,根据其不同的配比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同样,一个知识分支的主旨和意思,会随传授给学生的与之相配的其他知识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学生读书只囿于一门学科,那么这种劳动会助长片面追求某种知
4、识的倾向,这样做会限制学生的心智发展,这一点我在此姑且不谈。如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那么这门学科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便依其他学科而定。因此,在英国,古典文学是提高品味的手段,而在法国,它促进了革命思想和自然神论学说的传播。在形而上学方面,巴特勒的(宗教类推)(AnalogyofReligion)一书与牛津大学师生板依天主教有很大关系.但在皮特及其他接受不同教育的人看来,它只是在无宗教信仰方面起作用。另外,兰道主教华特生,我想是在他的生平叙述中,说他觉得数学使人们不愿接受宗教信仰,而其他人在对数学的考察中却发现与基督教玄义最相类似的地方,因而为基督教玄义作了最好的辩解。同样,亚克西拉斯。不会
5、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善用逻辑,亚里士多德也不会像柏拉图那样批评诗人,然而推理与诗歌都受科学规律支配。那么,即便是为学生着想,扩大大学所要传授的学科范畴.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虽然学生不可能攻读对他们开放的所有学科,但生活于代表整个知识领域的人中间,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必将获益匪浅。我认为,这就是这个学习普遍知识的场所具有的优势。把这个场所当做是接受教育的殿堂,一大群学识渊博的人埋头于各自的学科,又互相竞争,通过熟悉的沟通渠道,为了达到理智上的和谐被召集起来,共同调整各自钻研的学科的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磋商,互相帮助。这样就造就了一种纯洁明净的思想氛围。学生也呼吸着这样的
6、空气,尽管他本人只攻读众多学科中的少数几门。他得益于一种理智习惯,这种习惯不依赖于特定的教师,且能指导他选择学科并及时替他解释所选的学科。他领会知识的大框架,领会知识所基于的原理,领会知识各部分所涵盖的范围,其闪光之处和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以及它的重点和次要部分。要是换作另外的情况,他就无法领会这些。由此,他所接受的教育被称为“自由教育”。一种以自由、公平、冷静、克制和智慧为特征的终生思维习惯得以形成。我在前面一讲中姑且将这称为哲学习惯。相对于其他教学场所和教学方式而言,我认为这是大学教育带来的特殊成果。这也是大学培养学生的主要口的。那么有人会问,这有什么用?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主要回答这一问题
7、。持谨慎而又实际的想法的人会问我,这种哲学到底有什么好处,值得我如此费尽口舌,如此寄予厚望?19怕这种哲学能使我们得以运用恰恰要靠各门科学才能获取的信任程度,并对随处遇见的真理作出精确的估价,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面对我一直以来所称道的这一重要观点呢?难道这种哲学与劳动分工原则不相违背?通过对它进行培育,是否更有益或更有碍于达到实用目的?它要把我们带向何处?它在什么地方结束?它要做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它有什么前景?特定的科学分别是产生具体的学问的基础,而这些学问会带来实在的、有益的结果。而且,由此产生出的真理是我们所获得的知识的内容。那么这门有关科学的科学,其学问究竟何在?这一哲学的成果是
8、什么?当我们着手创办大学的时候,我们要实现什么目标?会对天主教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有人问我,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所设想应该传授的自由知识或哲学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我所说的已足以表明,大学教育有非常实际、真实、充分的目的,不过,这一目的不能与知识本身相分离。知识本身即为目的。这就是人类心智的本性。如果真是如此,任何知识便是对知识自身的回报。如果所有的知识都这样,那么作为特殊学科的哲学也应如此。我认为,哲学存在于对真理的各个分支的综合看法之中,存在于对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它们的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综合看法之中。与我们所追求的一财富、权力、荣誉或是生活的便利和舒适一相比,这种知识的价
9、值是什么?在此我不作讨论。不过我姑且认为并要表明的是,这种东西就其本质来说,实在是好,好得不容置辩,以至于在领会过程中,它是对许多思想的补充;在获取过程中,它是对许多问题的补救。知识不仅仅是达到知识以外的某种东西的方式,或是自然地发展某些技能的基础,而且是自身足以依赖和探求的目的。我这样说,当然绝不自相矛盾,因为我所说的既是本身可以理解的,也是哲学家们一直以来都这样看待,人们也普遍这样认为的。我所说的是,至少当今的公共舆论应该不会急于否认,因为最近几年,那些妙趣横生、令人好奇、五花八门的反对宗教的知识,让我们太耳熟了。我想说的只是,所有的书籍试图要说明的,也无非是“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哲学、
10、文学、艺术作品中精选出一些例子,以此来表明,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不能扼杀渴求知识的欲望”。我的确远不是要否认,除了知识自身的价值,拥有知识还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优势并有助于他人。但是,没有这些优势,我们在求知中会满足于本性的直接需求.而且我们的本性不同于低等动物的本性,不会马上趋于完美。为了达到一种完美的境地,它必须依靠大量的外部手段和途径。作为这些外部手段和途径的主要成分,知识对我们是有价值的,拥有知识能以习惯的方式为我们所用,尽管从知识身上我们不会得到其他的好处,也不会对任何直接的目的有益。由此,西塞罗在列数各种各样的智力超群的人时提出,为知识本身而追求知识。他是这些人中这样做的第一人。“
11、这几乎是人类的天性”,他说,“因为我们都积极探求知识。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把出色看做了不起,而犯错、栽跟头、无知、欺诈既不好,又有失脸面。”他还认为,知识是除生理需求外,我们应追求的首要目际。至于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和邻居,他告诉我们,继我们的动物存在所具有的需求和义务(姑且这么称)之后的便是“探求真理。一旦我们摆脱了必要的生活累鳌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就立即去看、去听、去学、去考虑摸不着的知识,或者把知识看做是获取幸福的绝妙条件,0尽管这番话只是许许多多作家所写的大量相似的论述中的一段,但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对此是极为熟悉的。而且,先生们,我也希望你们去观察一下,探求知识与由此而引起的深层次的
12、追求是多么不同。我想,也只有那些问我大学或自由教育有何用处的人,才会去思考这一点。这位大演说家决不是想说,知识的培养主要也是直接为了满足物质的舒适与享乐,为了生活和做人,为了键康,为了婚姻和家庭团圆,为了社会联系与公民安全。他的言下之意是,只有当我们物质上和政治上的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并且当我们“不再受必要的职责和生活累赞困扰”之时,我们才有条件“渴求看、听、学”。他一点也没有去考虑,一旦获取了知识.知识对我们在求知之前就准备获取的物质资料有何反应或后续作用。相反,他明确否认知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这一做法令生活在培根哲学兴起之后的人们困惑不解。他还告诫我们要反对这样的知识培育,因为这将妨碍我们
13、对自己的同胞尽贵任。“所有的这些做法,他说,“都致力于探求真理。为了探求真理而不安心本职工作是读职行为。美德是否值得赞扬完全取决于表现。然而经常有言行脱节的现象发生.于是我们转向这样的追求。我这并不是说,即便自己不竭尽全力,有了富有活力、不停运转的头脑,便足以使我们求得知识。”通过“学会科学和知识”来报效社会的思想,与知识和科学培育的动机根本沽不上边。这就是大加图在向国人介绍希腊哲学时提出反对意见的根据,当时卡尼庇斯和他的同伴正作为特使对希腊哲学作出雄辩的阐释,迷倒了无数罗马年轻人。大加图作为讲求实际的人的合适代表,他对一切事物的评判标准都是依据实际产生的结果,而追求知识除了可以获得知识本身以
14、外,没有别的什么好处。他哪视那种心智修养或心智扩增,尽管在这方面,他并没有什么经验。凡是能脱离其他东西,并得以生存下来的东西,自身肯定有生命力。尽管迫求并没带来什么,但还能长期坚持不懈;也不管追求还没证明自身的用处,但被认为是令人仰慕的,这样的追求肯定有其自身充分的目标,不管这一目标最终会是什么。考虑一下大家用来指所说的知识的那个字眼所包含的力量,我们就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通常我们说 自由(liberal)知识”、“自由(liberal)学科”以及“自由(liberal)教育”是大学和绅士所具有的特质,可是“自由”(liberal)这个字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从语法意义上来看,它与奴性(s
15、ervile)一词相对。按照教义手册的说法,“奴工”一词指的是体力劳动、机械劳作以及诸如此类的工作,很少需要或根本不需要心智活动参与。与这些奴工相应的是诗人所说的。那些艺术(如果它们名实相符的话。这些艺术的起源及方式都归因于偶然,而不是技巧,这正如经验主义者的实践和行动一样。只要说这一对比有助于理解这个字眼的意思,自由教育与自由探究就是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动。仅仅对它作些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体力劳动也是有自由的,而思维活动并不见得一定是自由的。比如古代的从业医生通常是奴隶,而就其本质来说,给人看病是需要动脑的技能.尽管它像现在一样有虚假成分,有欺诈行径,有庸医误人的时候。这些当然为人所不
16、屑,但它的救死扶伤的目的是崇高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将自由教育与商业教育或专业教育作一比较,没人会否认,商业和专业可以使大脑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话,就有许多五花八门的才智训练,但从专业角度说,这些训练并不能是“自 由 的 另 一方面,有些体力活动则的确被冠以这样的称呼,比如古代的角斗,又如必须结合身体及大脑的力量和灵巧性才能取胜的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在苏格拉底学生色诺芬的作品中,我们读到过一位年轻的波斯贵族接受边学骑马边说真话的训练。这两者都是绅士所具备的才能。战争也一样,无论多么残酷,它一直被认为是自由的,除非碰上战争超越了战争而变得崇高。不过,这会使我们转人另一话题。现在,如
17、果我们把这些例子放在一起作一番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所分析的这一术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明显变化。要确定这种变化的原则并不难。适宜男人的运动,或技巧性运动,或军事技能.尽管都是体力活动,却似乎被称为“自由.运动。另一方面,一些纯专业化的工作尽管需要很强的心智活动,而且尽管与贸易、体力劳动比较起来要更自由,但并不能简单地称其为“自由”,商业也就根本谈不上“自由”的特征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因为自由知识本来就是为了引起我们思索,自由知识立足于自己的要求.不受后果支配,不期望补充,不受目的的影响(如人们所说),也不会被任何技艺所同化。最普通的追求具有这种特征.只要这些追求是充分而完整的。而最
18、崇高的追求也会失去这种特征,只要这样的追求是为了获取追求之外的某种东西。就价值与重要性而言,把一篇探讨如何减少骨折的文章与打一场板球或玩一局追狐游戏相提并论,这是荒谬的。但在这两者中,体力活动具有我们称其为“自由 的特征,而智力活动则没有这种特征。所有要求博学多才的职业;仅仅从职业这一角度来看,情况也如此。尽管其中的某一职业对大众最有利,另一职业在政治上最重要,另外还有一种职业是人类一切追求中最基本、最崇高的,但是,这些职业所指向的口标的伟大之处,也即身体的健康。全体公民的健康和灵魂的健康,会减少而不是增加这些职业被说成是“自由”的可能性。而且,如果它们被严格限制在急需的目的上,这种情况则更是
19、如此。打个比方.如果传授神学过程中不需要敛心默祷,而仅局限于在教堂讲坛七宣讲或进行教义问答.那么它所失去的不是神学的实用性,不是神学的神圣特征,不是神学值得赞赏的东西(通过善举往往可以赢得这些赞誉),但它的确失去了我一直在说明的特征。这就好比漂亮的脸蛋会因为流泪和禁食而失去光彩,又好比干粗活的人的手不会娇嫩。被这般运用的神学巳不单单是知识,而是一种技艺,或是一项运用神学的使命。因此,似乎甚至是超自然的东西也未必是自由的,英雄也未必要成为绅士。原因很简单,一种思想不能取代另一种思想。同样,培根的哲学通过把自然科学用来为人服务,从而把自然科学从自由追求转到与之相区别的实用性追求(我并不认为这低人一
20、等)。试再举一个不同的例子。无论何时,只要追求动机在于个人获取,对特定追求的性质便会产生更加独特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希腊,赛马曾是一种自由的锻炼,而一旦用来赌博,便失去了其社会历史地位。我刚才所说的话,可以用伟大的哲学家亚里上多德说过的几句有典型意义的话加以概括。“在你拥有的东西中“,他说,“有用的东西带来收益,自由的东西用以享受。所谓收益,我指的是能获得收人;所谓享受,则指除了使用之外,不会带来任何结果。”五我这样谈论古人,不要认为我是想让时光倒流2000年.并给哲学套上异教理性的枷锁。只要世界永存,亚里士多德关于这些事情的论述也会永存.因为他是自然和真理的代言人。只要我们是人,
21、我们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不由自主地信奉亚里士多德哲学,因为这位大师分析人类的思想、情感、观点、观念等实在是鞭辟人里。甚至远在我们出生之前,他就已告诉我们,我们所说的话及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意思。对很多事情,要正确思考,我们就得像亚里士多德一样去思考。无论愿意与否,我们都是他的门徒.尽管我们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就拿我们面前的这一特例来说,“自由”这个词适用于知识和教育时,表达了特定的愈思,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如此。因为人性是一样的,正如“美丽”、“崇高”、“荒诞”、“卑鄙”等词所表示的含义是特定的一样。这个词现在是这个意思,在当时也是这个意思。在信念教理方面.延续不断的历史传统说明了这个词。从诞生之日
22、起,这个词从未脱离过实际。至于什么追求、什么技艺曾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的确不时会有意见分歧,但这样的分歧只不过是对实际悄况的补充说明罢了。这一思想必定是有实质内容的.在冲突变化中保持不变,同时又一直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井被一成不变地由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而对于我们天性中本身不具有的观点或思想等.它便会对其大施影响。如果这单纯是概括,它会因所概括的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尽管对象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它本身不会变。角斗在莱克尔加斯眼里是自由运 动,但对塞尼加。而言却是不自由的。赛马车、比打斗在伊利斯得到认同,而在英格兰则遭到谴责。在一些现代人眼里,音乐也许让人看不起,但在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眼里,它却
23、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特定地运用“美”、“善”、“美 德,等思想时也是这样,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判断)。这些变化说明了而不是动摇了这一典范思想。这种思想只不过是原先的一个假设或一种情况。通过变化.竞争性的观点之间有了争辩的话题。没有这种变化,便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了。知识本身即为目的,这种知识应被称做自由知识或绅士知识。接受教育是为了获取这种知识,应把它纳人大学范畴。我认为我这么说并不自相矛盾.也无可厚非。而当我说,所要获得的并不是在模糊和普通意义上的知识,而是我特别指称的哲学或更广意义上的科学时,我所招致的指贵就更少了。因为知识无论包含什么,都必须被认为是好的;而当知识不是含糊 地、一般地.
24、而是精确地、超常地被看做是哲学时,知识在更大程度上具备了这些含义。如果不去考虑每一个外部的和最终的目标.当知识带有哲学的特性时,它就是格外自由或尤其自足的。关于这一点,我接着会予以说明。先 生 们,如果我接着要说的乍一看外表很迷人.请多包涵。哲学或科学以这样一种方式与知识相关联:一旦理智作用于知识,影响了知识,或 者,如果可以说得更形象一 点,渗透进知 识,知识就可以被称做科学或哲学。理智是知识内在丰富性的本原。对于那些拥有知识的人来说,知识具有特殊的价值.它可以使他们无需四处寻找可以依托的外在目的。实际上,一旦知识提升到科学形式,它也是一种力量。它不仅仅自身卓越不凡.而且无论这种不凡之处会是
25、什么,它远不止是知识,它具有自身之外的结果。毫无疑问,这需要进一步考虑,但我不想深究。我只想说,在它成为力量之前,它是好东西。它不仅是一种手 段,而且是-种目的。我深知.它会演变成为一种技艺,终而成为一个机械的过程,会有实际的成效,但它又得依靠影响它的理智,从而发展成为哲学。一方 面,它被称做实用知识;另一方面,又被称为自由知识。同一个人可以同时用两种方式培养知识,但这又是题外话了。在此我只想说,有两种使用知识的方式。实际上.以这一种方式运用知识的人不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来运用它,至少在非常有限的程度内是如此。这样就有了两种教育方法。一种教育的目的是哲学性的,而另一种的目的则是机械性的。一种要达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历史 文化 必读 篇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