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案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教案课件.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 pptppt 课件课件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 pptppt 课件课件 1 1课题 简单电路的设计 课时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3.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 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护士是怎么知道的?”,“病房呼叫电路是如何设计的?”.接着通过教材的引导,使学生自主进行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产、
2、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教具 实物投影仪教 学 程 序 设 计 学生活动(活动 1)分析病房呼叫器的电路设计护士是怎么知道病房中的哪个病人在求助的?如果只有一张病床,灯和电铃该如何连接?如果有两张病床,灯和电铃由该如何连接?开关应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分析:病人闭合自己床位的开关时,值班室中的电铃就响,同时该床位对应的灯泡也发光。各床位对应的灯泡应该能独立工作,并且有对应的开关,所以两灯泡应该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无论哪个床位对应的灯亮,铃都会响,所以铃应该在干路。简单电路设计的方法:1.根据题目的要求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用电器的连接方式。2.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开关的作用,分
3、析个电路元件的位置(在干路还是支路)(活动 2)选答器的电路设计分析:每一盏灯代表一个可供选择的答案,有相对应的开关控制,所以灯与其对应的开关应串联,各灯之间则应并联。(活动 3)完成以下电路设计1.将图 17 中所给元件组成一个电路,要求 K1 控制 L1,K2 控制 L2,元件不许移动.图 17 图 182.图 18 中的元件位置不动,组成电路,L1、L2 并联,K 为总开关.3.请用如图 19 所示的电路元件组成一个并联电路,要求:K1 控制 L1,K2 控制 L2,K3 控制 L1、L2,请在实物图上连接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图 194.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要求:晚间房门被打开
4、,细导线 AB 被扯断,电铃发声自动报警,如图 20 所示.图 20 图 215.用图 21 中的元件组成串联电路,元件位置不动.6.有电池、灯泡、电铃各一个,电键两个,要求安装一个电铃电路,当前门或后门来客人时,电铃都响,并能分清前门来人还是后门来人.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观察课本 P72 图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由学生分析讨论并画出电路图总结电路设计的方法学生课堂练习利用实物投影及时反馈,纠正练习中的错误.三、思考与作业四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 pptppt 课件课件 2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
5、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力目标: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我们周围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
6、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教法建议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大纲对本节知
7、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3)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
8、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法:学生参与实验教具: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准备乐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 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 噪音方法 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方法 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
9、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二)新课教学一、音调方法 1: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实验 1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实验 1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方法 2: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
10、齿数少,振动慢.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二、响度:1.响度的概念: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方法 1: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鼓、鼓锤和镲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 5 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归纳总结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方法 2: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
11、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实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总结结论.2.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参考书 37 页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三、音色: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三)总结、扩展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
12、拓展.板书设计探究活动1)某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2)了解某种乐器的制作过程【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通过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加深对乐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活动流程】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尝试制作乐器;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尝试制作乐器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
13、(不一定成功).3.和其他成员交流.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 pptppt 课件课件 3 3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密度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其他物理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强调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教材还安排了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介
14、绍了许多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事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贯穿本章的各节。每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主要内容安排如下:1、要求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长度和体积。2、知道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形状、位置和状态而改变,同时掌握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密度的性质,并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的概念,认识用比值下定义是定义物理概念的一种基本
15、方法。4、简单介绍一些新材料及其应用,认识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教学目标1、掌握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2、认识质量的概念,并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5、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6、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2、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3、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密度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1、量杯的刻度特点。2、探究密度概念
16、的实验。3、应用密度知识解答简单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课时安排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 课时第二节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1 课时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 2 课时第四节 新材料及其应用 1 课时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 pptppt 课件课件 4 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刻度
17、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3.教学用具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4.标签【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归纳、对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 厘米或 1 米 63)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 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
18、单位制,简称 SI。(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dm=10-1m;25px=10-2m;1mm=10-3m;1m=10-6m;1nm=10-9m。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 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 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 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 25px。2、长度的估测问题 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请 5 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
19、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问题 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 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3、长度的测量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活动 1:(1 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表格中)。(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活动 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
20、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 38mm 提高到 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 21 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 11 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 28 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 pptppt 课件课件 5 5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
21、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
22、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速度(1)概念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 100 m 决赛的盛况.放录像学校田径运动会 100 m 决赛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 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 100 m 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都
23、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放录像24 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 12 s,24 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
24、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生可以比较他们在 1 s 内运动的路程.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 1 s 内的路程.一名同学板演学生演算、教师巡视.100m=8.33 m/s 12s10000m 万米冠军:=5.95 m/s 1680s 百米冠军: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生刚才计算的是 1 s 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 1 s 内的路程.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 1 min 内、1
25、 h 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可以.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生v=s t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3)单位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