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pdf
《赤壁赋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赤壁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2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 后赤壁赋3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2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人们旅游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留影纪念。而古人也喜欢出游,尤其是文人墨客,他们出游时最喜欢做什么呢?吟诗作赋。譬如今天要学的散文,就是苏轼所写的一篇文章,虽说游的是假赤壁
2、,写出来的却是好文章,题为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都是其被贬黄州所作。二写作此文的原因这篇赋写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1082)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禀、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名,告发他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作者因内心愤慨不平,借助诗文以抒发感慨。赋中所流露的“人生无常”的悲哀和旷达心情,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表现。作者是元丰三所(1080)春到黄州的。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漫游,写下了赤壁赋(后人叫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1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
3、壁。周瑜破曹兵的赤避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三解读文本(一)听朗读课文。要求:1注意字词的读音及断句;2说说你听此文的初步感受。听完朗读,让学生交流对赤壁赋有什么初步感受?在学生发表意见基础上教师归纳:1语言上有一种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2写景上有一种境界开阔飘飘欲仙的感觉.3情感上是悲中有乐,乐中有悲。(二)研读第一段1默读,要求疏通句意(略)。2朗读,赤壁之景到底怎样,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之茫然3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风月无边的赤壁秋景图。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
4、而宁静,苍茫而朦胧,风月无边,秋景如画.板书:画意美4“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些词句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明确:“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有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于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如此之美景使作者产生心旷神怡、羽化登仙之“诗情。2板书:诗情乐.此一乐也山水之乐、诗酒之乐5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
5、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6朗读第一段,要求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三)研读第二段1朗读,疏通句意.2本段是过渡段。开头继上文写泛舟时的欢乐心情,“于是饮酒乐甚,古人抒发欢乐之情往往是饮酒赋诗,此处也不例外,“扣舷而歌之就是写照。作者不仅歌“窈窕之章”,还歌“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多数人认为,作者感情脉络由喜转悲,是从箫声出现开始的.而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问:你认为文中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是客
6、的箫声,还是苏轼歌中的“美人”二字本身就蕴含着悲意?讨论后教师发表见解(供参考):美人,一般认为是君王,自己与君主天各一方,这就写出了苏轼忠君的殷切,希望君主能重用自己,希望自己能为大宋分忧,而自己却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所以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感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对天地自然界的浩渺的赞美引出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而这种悲情借客人箫声的悲凉反映出来,“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借助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把洞箫那种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连读者也不由得悲伤起来。3朗读:体会、揣摩苏子在唱歌时流露的悲情。四
7、读熟示范朗读、齐读全文、自由朗读3第二课时一、研读第三段1朗读,先疏通句意。2问:客因何而悲呢?明确:一悲英雄不在(板书):赞颂曹操的功业并不是主要的,“而今安在哉?”一句才是重点。就是这么个一世之雄,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是何等的黯然。这是客悲伤所在。3、问:客除了悲叹英雄不在,还有何悲?(朗读“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羡长江之无穷.)(渔樵,作动词,打鱼、砍柴;侣、友为意动词,以鱼虾为侣,以麇鹿为友),(“寄蜉蝣于天地,涉沧海之一粟.”“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理想与现实之冲突的悲哀
8、,此二悲也。二悲人生短暂渺小。(板书)“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说明理想美好,却难以实现。理想与现实之冲突的悲哀,此二悲也。三悲理想现实矛盾.(板书)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英雄不存),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人生不永),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脱世不得).以上三悲都是从小我的观点的出的.悲情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况吾与子之况.4如何理解“客”之所“悲”?“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
9、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就更连影子读不曾晃动一下便悄然消失了。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二、研读第四段1朗读第四段,疏通文意.2问:面对客人的回答,苏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明确:苏子以明月江水作比,从“变与不变”的角度阐发,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4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物我无尽,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因此,用不着羡慕江水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板书:由情入理3问:那苏子认为该怎样度过人生呢?明确:大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