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海洋地理(新课标I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W-4 C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图3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1)、烟台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答案】7、B 8、A 9、At解析】试题分析:7、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校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
2、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故乙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目结冰期更长。B正确。8、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A正确。9、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前渤海海岸地带冬季结冰期短,冰层薄,海冰资源数量有限。故A正确。考点:海洋环境。【名师点睛】该试题情境新颖,重点考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组试题以一幅等值线图,考查了海冰形成的影响因素一一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等。(福建卷)A.【选修2一海洋地理】波浪能
3、是指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图1 8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海域波浪能密度大小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原因。(9分)(2)简述我国波浪能利用的前景。(6分)【答案】(9分)差异: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原因: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2)(6 分)我国海岸线长,波浪能资源较丰富,海岸线曲折,适宜波浪能发展的地点较多;波浪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波浪能密度小,开发利用难度大,发电成本高。【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示等波浪能密度值线数值分析,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其原因受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分类 汇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