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城市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城市化》.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32.3 城市化第城市化第 1 1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授授课课学学校校及及主主讲讲广西玉林市田家授课对象授课对象人人课题课题炳中学谢艳香新人教版地理必授课时间授课时间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第 1 课时)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研究和剖析法”来理解城市化的真正含义和主要标志。2、借助图表、材料等“读图分析讨论法”,对世界城市化过程及各阶段发展特点进行有效判读和理解。3、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层层剖析,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对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这一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4、“微视频教学法”的辅助教学,将难点知识进行再次突破,达到攀升强化次数的效果,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重难点重难点重点:重点:世界城市化过程及各阶段特点。难点:难点:世界城市化过程及各阶段特点。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城市风光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高一文科班学生2018年 4月9日星期一电 子 相 册 展用欣赏自然美用动态的图片1示:城市风
3、光的眼光,欣赏展 示 引 入 课图片欣赏承上启下承上启下城市风光图片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城市化的实质提问:本节课回答:城市化将本节课所学“城市化”与对一个城市而内容与上一节上一节课“城言,就是:城课进行前后联市等级体系”市等级提升的系,有利于学存 在 什 么 关过程。城市化生形成完整的系?对一个地区而章节知识结构言,就是:城体系,增强学市等级体系形生对知识内在成的过程。联系的认知能力。学习目标呈现学习目标呈现有关“城市化”呈现本节课学阅读并理解学明 确 学 习 目学习目标的呈习目标:现。习目标。标,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目标进行知识的层次化学习,做到学习方向上的心中有数。1、理解城市化概念,并能
4、分析城市化进程的指标。2、运用“推拉理论”分析城市 化 进 程 原因。3、解读并运用城市化相关曲线图,分析城市化各阶段特点及发达国家2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问题引入问题引入长江三角洲城指导学生结合思考问题,并以问题引入的市发展变化课本 P31 图尝试回答老师方式进行新课的讲授,激发学 生 思 维 活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总结的学习能力。2.16 中思考:的提问。1985年到2000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概念剖析概念剖析城市化的内涵1、引导学生通思考,尝试列让学生懂得地及主要标志过“长江三角举和总结“城理概念的由来洲城市发展变市化”概念及方式,由此培化特点”及结主要标志。合课本
5、相关内容,尝试总结“城市化”的概念。2、从“城市化”概念中,引导学生尝试提炼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养学生能从图表或是数据或是 相 关 材 料中,提炼地理概念的能力,以此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联系实际乡联系实际乡玉林市城市用出示“玉林市观看,并对比联系家乡城市土地理土地理地拓展玉玉东新区城市分析玉林市城化发展情况,东新区用地”图片,市地规模变化培养学生关注联系实际,融前后,加深对家乡城市化进入乡土地理。“城 市 化 概程以及热爱家念”的理解。乡 的 人 文 情3问题思考问题思考怀。城市化的推拉1、指导学生结看图,思考问培养学生读图原理及城市化合图 2.17,个题,回答老师看图判图,得意义人
6、 思 考 并 回所 提 出 的 问出相关结论的答:是什么样题。的力量推动着城市化的发生呢?2、提问:城市化的意义又是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能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 1世界城市化进出 示 探 究 问先个人独立思合作探究环节程及各个阶段题:1、城市化考 2 分钟,再有利于培养学的发展特点进程可以分为以 6 人小组用生之间的合作哪几个阶段?2 分钟时间整分工能力,达各阶段有什么合汇总到导学到生生互动的特点?案里的表格。目的,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氛围。2、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表格总结表格总结汇总:世界城出示“世界城对比老师出示表 格 汇 总 知市化进程及各
7、市化进程及各的汇总表格及识,有利于学个阶段发展特个阶段发展特自己导学案里生对“繁杂乱点点”汇总表格,所 填 写 的 表多”的知识点指导学生进行格,进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知识核对和修的 核 对 和 修和梳理,并且改。改。通 过 核 对 知4识,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对重点难点知识学习的“对 症 下药”。微课呈现微课呈现难点突破:逆播放已经录制观 看 微 课 视以微视频方式城市化现象好的微课视频频,思考落实再次对本节课逆城市化现象难以理解的地这一难点理名词“逆城市化”进行讲解和分析,可以较为生动形象地加深学生对地理名词学习的印象。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2 2看图比较发达1、出 示 相 关
8、学生个人先结合作探究环节国家和发展中图表及探究要合图表独立思有利于培养学国家的城市化求:进程不同考 2 分钟,再生之间的合作2、指导学生如以 2 人小组为分工能力,达何进行有效的单位,用 2 分到生生互动的合 作 探 究 活钟整理汇总到目的,不仅能动。其中一位同学激发学生探究导学案里的表问题的兴趣,格。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中国城市化情出示“中国城观 看 曲 线 示由世界城市化况市 化 进 程 发意,尝试分析发展情况回归5展”曲线示意总结得出“中到本国城市化图,指导学生国城市化发展发展情况,让读图看图规律”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地理,从而使其情感态 度 得 到 升华。知识小结知识小
9、结呈现本节课的点拨本节课的聆听,回忆,将本节课的重主要知识结构重点知识,指梳理知识框架图导学生回忆主要知识点,形成心理思维导图点知识化繁为简,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实战:沙场秋实战:沙场秋题组呈现:文说 明 答 题 要回顾本节课重抽签器的随机点兵点兵字型选择题、求,并打开班难点知识,思性,更能反馈图 表 型 选 择级抽签器,进考并做好答题学生在本节课题、判断题、行随机抽签答准备填空题题。中 的 学 习 成效,而且还能活跃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活动交流。课后调研作业课后调研作业调研主题:玉将 全 班 分 好聆听,记录调“玉 林 是 我林是我家,城组,并对调研研要求市美化靠大家
10、活动及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和指导家,城市美化靠大家”,将课 本 知 识 升华,内化为学生 的 实 际 行动,树立学生热爱地球生存6环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城市化是对前面章节的一个升华和总结,在第二章的内容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左右,所以对于刚接触新知识的高一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板块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承接“城市等级”的知识点,又要由此与后面知识进行有效衔接,既要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又要明白“城市化的发生势必引发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环境方面的不同程度影响”。所以,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需要结合
11、多种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步步深入,理解知识规律的由来。通过各方面的准备,本节课的试题讲评形式在某个程度上是一次新的尝试,其中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一、本节课的优点。1、本节课重难点突出,课程思路清晰,并能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较好的融合和相互联系,拓展学生知识涉及面和思维视野。72、通过多元化的课改教学模式,不管是在教师的“教”方面,还是学生的“学”方面,都能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3、课堂各个环节进行较为紧凑有序,学生在老师的多方面引导下,做出层层深入思考和学习效果上的反馈,整节课中,学生整体
12、学习反应较好。4、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讨论,并能通过其他同学的帮助进行问题的分析及有效解决。5、知识结构框架图及地理图表的应用,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有效借鉴。6、借助多样化的媒体播放形式,如电子相册、微课视频等,化生硬为灵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中“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要求。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预设问题不足,对于学生的具体问题把握情况还不能摸透,导致课中的个人自学检测完成情况时没有达到老师想要的结果。2、上课语速过快,特别是问题提出后,没有留足时间给学生进行个人思考,所以问题引导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3、在
13、小组进行合作前或课前,应该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比如小组的分组情况,小组成员里,各个成员的分工细化,时间分配问题,发言记录先后问题等,都没有处理到位,所以课上讨论环节只是达到初步的表体的效果,深化效果还没落实。4、在“沙场秋点兵”环节的试题点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培养学生提取题目关键词的能力,点评时较为浅泛。三、今后的教学改进。1、继续以课本为载体,深挖教材资源,有效整合教材与素材之间的关系,达到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和高效性。2、地理离不开生活中的地理素材为背景,比如材料、案例、图片、表格等,往后要注重收集贴近生活的地理素材,以此为体,激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学习对生活有启示意义的地理知识。83、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查找题目关键词,形成“找出原因阐述形成过程得出结论”这样一条解题思路,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答题能力的目的。4、授课中的问题设计没有达到步步深入引导的目的,只是呈现一些过于大体化的设问,学生未能很好根据这些问题的设问方式,进行知识规律的总结,所以在“个人思考”“合作探究”等环节,应该要将问题细化,循循善诱,由此及彼,才能真正将知识的规律总结权利下放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5、在试题问题设计中,要注意预设问题背后的各种学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做到讲评试题时的取舍得当和心中有数,从而高效地推动整个讲评课的进行。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