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色彩教案.pdf
《大学色彩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色彩教案.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色彩与自然教学内容一、认识色彩二、色彩组织关系三、色彩的感知教学要求1.认识色彩栗素2.认识光色关系、3.掌握色彩对比原理4.理解色彩的协调、混合规律5.掌握色彩知觉与情感6.正确认知和感受色彩教学重点1.色彩要素2.光与色的关系3.色彩对比、协调和混合关系4.色彩关系表现的实践5.色彩的冷暖关系6.色彩的情感表达教学难点1.色彩要素2.光与电的关系3.色彩对比、协调和混合关系4.色彩关系表现的实践5.色彩的冷暖关系6.色彩的情感表达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课时数9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色彩一、色彩的由来(-)色彩分类色彩是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在光线的照射下
2、,不同质感的物体表面会形成不同的色彩现象,构成千变万化的色彩。色彩分类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如下。1.有彩色和无彩色从色彩整体的倾向性分类,可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1)有彩色:除黑、白、灰以外的所有色彩称为有彩色。(2)无彩色: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2.原色、间色与复色基本色逐渐调和,可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根据调和的色彩数量,可将色彩分为原色、间色与复色。(1)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之为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颜色,而其他颜色却不能还原出原色。我们通常说的三原色,即红、黄、蓝。(2)间色三原色之间两两调和形成间色。(3)复色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原色或间色相调和形成复色。(二
3、)色彩与光生活中色彩随处可见,如朝阳、晚霞、青山、绿水等都有着美丽而丰富的色彩。认识色彩首先是从对身边色彩的欣赏、分析开始的。学习色彩需要感受色彩、理性分析色彩并了解色彩与光的关系。当我们在接受色彩信息时,色彩因光线、环境等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形成了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不同。物体表面的色彩有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种色彩表现。在研究物体表面的颜色时,必须对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分别加以研究比较。1 .固有色视觉习惯中将自然白光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物体色彩称为固有色,即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2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白炽灯光、彩色灯光、蓝天的昼光、傍晚的暮光等)形成的色光照在物体表面所
4、呈现的颜色。3 .环境色环境色指在各类光源(如日光、月光、灯光等)的照射下,环境在物体表面所呈现的颜色。环境色一般体现为周围环境色彩的反射光在物体表面所呈现的对色彩的影响。在不同的光源色、环境色下,物体色彩有所不同。物体的光源色能够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固有色并产生相应的色彩变化。(三)黑色与白色的趣味黑色与白色在色彩明度上对比最强,黑白两色搭配能体现出单纯、明快、朴素的特点,同时黑白灰色在素描表现中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过渡层次,极大丰富了黑白色的视觉语言与表现效果。黑白灰色剥离了纷繁的色彩表象,体现出物象的明暗层次、形体结构、空间体积,突出虚实关系,使人产生立体感受。摄影的黑白照片、夜幕实景等均呈现
5、出无彩色系组合的变化趣味。二、色彩要素色彩要素是指每一种色彩都同时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色相、纯度和明度,纯度和明度统称为色度。(-)色相色相指各色彩的相貌称谓,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二)色度色度表示色彩的纯度和明度。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是深色、浅色等色彩鲜艳度的判断标准。纯度最高的色彩就是原色(红、黄、蓝)。随着纯度的降低,色彩就会变暗、变淡。纯度降到最低就会失去色彩,变为无彩色,即黑色、白色和灰色。明度是指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是主要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物体表面颜色有深浅、明
6、暗的变化,如深黄、中黄、淡黄、柠檬黄等黄色在明度上就不一样,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橙红等红色在明度上也不尽相同。颜色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构成了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明度变化。三、色彩的实践对于色彩的认知并非在实验室完成,而应该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产生。借助自然色彩,理解色彩之间的关系和色彩的分类,这是深入研究色彩的重要途径。(一)同类色认知实践同类色指在色相上相同,但色度有所不同的颜色。同类色是所有具有共性的色彩的统称,如红色类包括朱红、大红、深红等,称为红的同类色;绿色类包括浅绿、草绿、深绿等,称为绿的同类色。处于同一类别的色彩相互更易协调,但缺乏变化和对比。同类色搭配使色彩在统一中
7、变化,层次丰富、画面协调,给人以单纯、柔和的感受,产生的画面整体感强、协调统一。(二)邻近色认知实践所谓邻近色,就是在色环中相距9 0 度范围之内的色彩。邻近色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橙红与橙黄,橙红以红为主,有少量黄色;橙黄以黄为主,有少许红色。虽然邻近色在色相上有很大差别,但在视觉上却比较接近。邻近色虽然不属于同一类别,但色彩间有相互包含和共属的成分,在色彩表现上既可以体现出对比变化,又和谐、统一。第二节色彩组织关系一、色彩的平衡当若干色彩组合成一幅画面时,不同的色块间会互相影响,它们以彼此互补或协调的方式共同作用于画面,形成稳定而和谐的整体。这种色彩间保持统一、和谐的形式
8、,即是色彩的平衡。色彩平衡包括色彩的对称和色彩的均衡。(-)色彩的对称自然界中有很多对称形态,如人体的左右结构对称等。对称中等形、等量或等色易使观赏者产生平稳、安定的感受,如同天平的平衡关系。自然界事物的色彩与形状间有着天然的平衡关系,如蝴蝶翅膀外形和翅纹色彩的平衡;孔雀开屏时尾部装饰形与色的平衡;物象与水面倒影的平衡等。平衡使自然界事物和谐、丰富、绚烂夺目。然而,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对称的,就像无法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人们在欣赏对称的平衡状态时,在视觉上也有着对变化形态的自然需求,追求统一中的变化和庄重中的活泼。(-)色彩的均衡即使是在不对称的情况下,大自然也能在呈现出不等形、不等量、
9、不等色时依然稳定的关系,这即是均衡。均衡在视觉感受上舒展、自由,色彩与形式分布更加富于变化。二、色彩的对比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不同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色彩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称为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在作品中很容易表现出来,如画面上所呈现的色彩的面积、形状、色相、纯度、明度等差异,这种差异会为色彩观察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当色彩对比关系过于强烈时,反差过大的色彩组合较易产生 不协调感;与此相反,反差过小的色彩组合易因缺乏对比形成沉闷的色彩气氛。好的色彩作品需要在较为适当的强弱对比中,使作品形成协调、变化、对比丰富的视觉效果。(-)明度对比1.作品中的明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明暗程度
10、的对比。明度对比产生色彩明亮或暗淡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强化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在一幅色彩作品中,色彩明度对比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在图案或装饰画面中,如果色彩只有色相的对比而无明度对比,则画面形象的轮廓形状难以辨认;而只有纯度的对比而无明度的对比,画面形象的轮廓形状将更难辨认。色彩明度对比的力量要比纯度及色相大得多,可见色彩的明度对比是十分重耍的。2.提高和降低明度的方法使色彩的明度产生变化的方法有许多,一是在间色中加入明度高的原色,能提高间色的明度,如在橙红色中加入黄色成为橙黄色,在草绿色中加入黄色,成为浅草绿色;二是在某种颜色中加入白色,明度就会逐渐提高,加入黑色,明度就
11、会变暗;三是相同的颜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二)纯度对比不同色相的色彩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相同。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世界上有如此丰富的色彩。同一色相的色彩若纯度发生了细微变化,产生的视觉感受也会大不相同。色彩中纯度弱对比的画面视觉效果比较弱,形象的清晰度较低,适合长时间及近距离观看,这种对比往往产生色彩和谐的视觉观感,画面效果含蓄、丰富,主次分明。而纯度强对比会出现“鲜的更鲜、浊的更浊”的现象,画面对比明朗、富有生气,色彩认知度也较高。(三)对比色1.对比色的特征当三原色两两调和时(如红黄调至橙、红蓝调至紫、黄蓝调至绿),未参与调和的颜色与另两色调和的结果形成对比色
12、,即红绿对比、黄紫对比、蓝橙对比。在色环中,这三组对比色距离最远、反差最大,也最容易在画面中产生冲击与不协调感。生活中,人们也经常利用对比色的色彩搭配,产生鲜明、独具个性的色彩效果。在表现色彩作品时,只要合理使用对比色,加强对比色之间的缓冲与协调感,也会形成丰富、鲜明、和谐、节奏感强的视觉画面。2.如何运用对比色在使用对比色搭配时,强烈的对比效果易产生画面的不协调感,因视觉冲击力过于强烈,画面的整体性易遭到破坏。那么,对比色节奏感强、画面响亮的特点怎样在作品中大胆体现呢?此时往往需要在对比色运用时适当加入其他色彩进行缓冲,其方法如下。(1)面积对比加大使用对比色的面积的大小对比,形成主体色和补
13、充色的关系,将极大缓冲对比色的不协调感。(2)色度对比改善对比色块的明度或纯度对比,如运用深红色配草绿,或普蓝色配橙黄等,减弱对比色的视觉冲击力.(3)加入缓冲色加入黑、白、金、银 等 色 块(或勾线),形成色彩缓冲带,减弱色彩对比。(四)形态对比除了色相之外,在肌理、形状、面积、动态上产生的对比称为形态对比。1.肌理对比肌理对比是对不同自然物表面形态进行的对比。肌理有砂砾肌理、树皮肌理、叶片肌理、棉花肌理等。在进行色彩表现时,可利用人们对自然肌理形成的触觉经验,运用丰富的色彩材料进行画面肌理表现,在视觉上形成丰富的色彩质感。2.形状对比形状对比是运用形状差异进行对比变化的方法。形状差异会影响
14、色块对比的强弱,形状越完整、统一,外形轮廓越简单,对比效果就会越强;形状越分散,外形轮廓越复杂,对比效果则会越弱。3.面积对比面积对比是运用面积的不同进行对比变化的方法,画面中面积大的形状显得色彩鲜明,而面积小的形状显得色彩含蓄、温和。当相同形状面积相同时,不同色彩的对比效果强烈,画面呈现出抗衡调和;而当不同形状面积大小悬殊时,不同的色彩则产生烘托、强调效果,也称优势调和。4.动态对比色彩因形状和绘制路径不同,会令人产生静止或动态的不同感观。纸面上疾速泼洒的色彩,将与涂绘的色块产生相对的动静对比;空间中多色电筒的交错缭绕,将远比静止的光源更具动感。这种色彩现象中的快与慢、疾与缓的对比关系被称为
15、动态对比。三、色彩的协调色彩的协调是在色彩搭配和组织画面时产生出的适合、统一的相互关系。色彩整体感与协调性是色彩协调的两个重要因素。(-)色彩的整体感色彩的整体感即将不同颜色经过合理的搭配统一在画面中,形成和谐的整体。在色彩组合中,不同质感、形状、面积的色彩搭配将产生不同的对比变化。设计色彩时,明确主色调、兼顾全局色彩关系、合理安排色彩位置更能使画面在对比中富于整体感。(-)色彩的协调性画面中无论形状、肌理或色彩如何变化,居于画面中大色块的色彩,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主色调,支配着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而从属的其他色彩,将为主体的色彩倾向服务,以产生画面所必要的协调关系。画面色块破除平均分配而加强大小
16、对比、肌理对比,并非要突出矛盾与对立,而是要增强色彩主体与从属的关系,形成既有对比又丰富、和谐的色彩搭配效果,使色彩具有协调性。四、色彩的混合将两种或多种色彩互相叠加,造成与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色彩的混合分为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和空间混合三种形式。(-)加色法混合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由色光的叠加产生。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明度的提高、而纯度并不下降。加色法混合被广泛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计算机设计等领域。(二)减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通常作画
17、时调取颜色就是运用的减色法混合。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或多种色料混合后会产生新色料,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多,色彩纯度就越低,呈现的色彩就越暗越浊,最后呈现出一种近似于黑灰色的状态(如在完成色彩作品时,所有颜色的洗笔水混合,所呈现出的即是这种黑灰色)。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和都属减色法应用。(三)空间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在一起,在一定的视觉空间下,能造成空间的混合效果。空间混合发源于法国新印象主义修拉等人的点彩实验,画家们将高纯度和未经调和的色点并置在画面中,他们发现观赏者的眼睛能自发调和这些视觉色彩,形成色彩的空间混合效果。这种调和不是在调色盘中完成的,而是通过肉眼在空间
18、完成的,称为空间混合。第三节色彩的感知一、色彩的知觉与情感在欣赏画面时,欣赏者的情绪会随着笔触的变化而激荡,同时也会随着色彩的绚丽表现而被激发出丰富的视觉想象与内心感受。应该说,色彩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使作品传达出知觉与情感,而正是这种知觉与情感,为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是一种视觉感受,色彩本身并没有冷暖温度变化,但通过人们的视觉会产生心理联想。在生活中,火红的太阳和篝火会让人们感到温暖,蓝色的大海和天空会给人以冰凉感受,嫩绿的叶芽和树林有着蓬勃的生机,等等。这些温暖、冰凉等的感受,是自然物及色彩共同作用形成的。若色块与自然物相剥离,当人们站在色块面前看到红、蓝等色后,同样
19、会产生相应的自然物联想,并生发出相应的冷暖感受。因此,各类物体借助五彩缤纷的色彩给人一定的温度感觉。红、橙、黄等颜色使人想到阳光、烈火,故称“暖色绿、青、蓝等颜色与黑夜、寒冷相联,称“冷色”。色系一般分为暖色系、冷色系、中性色系三类。红色给人积极、跳跃、温暖的感觉,属暖色系。蓝色给人沉静、安详的感觉,属冷色系。绿与紫属中性色系,刺激程度小,效果介于红与蓝之间。中性色彩使人产生轻松的情绪,可以避免产生疲劳感。人对色彩的冷暖感觉基本取决于色调。色彩的冷暖效果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暧色系色彩的饱和度越高,其温暖的特性越明显;而冷色系色彩的亮度越高,其沉静的特性越明显。(-)色彩的轻重色彩是没有重
20、量的,但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中,色彩的明度变化会给人以不同的轻重感受。在相同重量、大小和形状的物体上涂以不同颜色,明度高的物体会较明度低的物体显得轻盈。(三)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比较两个颜色相反(如一黑一白两色),而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可以发现有趣的现象,即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由于各自的表面色彩相异,会给人以不同的面积感觉。白色正方形似乎较黑色正方形的面积大。这种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视觉中物体面积大于实际面积的现象称为“色彩的膨胀性”,反之称“色彩的收缩性(四)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等距离地看两种颜色,会给人不同的远近感。(五)色彩的情感不同的色彩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并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
21、的记忆与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二、色调色调是由一组颜色共同产生的整体性倾向。无论色彩之间是否交叉,当它们组合起来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一种明确性的指向,传达出整体画面的视觉信息,形成鲜明的作品色彩基调。(-)色调色调使画面协调、统一,色调所营造的情境能够增强画面的意蕴,引导欣赏者对画面主题的快速判断和审美捕捉。(二)色调表现色调能够烘托色彩气氛,传达画面意境,体现色彩情感。从面积上看,主色调的色彩是面积最大、最足以控制全局倾向的色彩。色彩设计要围绕主色调进行色彩统一和对比的变化练习。色调表现的方法需要通过对大自然进行采集和学习.归纳与 本单元通过对色彩的概念,色彩组织关系,色
22、彩的感知等方面的学习,帮提高 助读者学会认识色彩要素、认识光色关系、掌握色彩对比原理、理解色彩的协调、混合规律、掌握色彩知觉与情感和正确认知和感受色彩。第二章色彩表现教学内容一、色彩造型二、色彩构成三、色彩插画四、色彩图案五、色彩装饰六、色彩装置教学要求1.理解色彩造型规律:2.理解色彩构成形式3.把握色彩构成规律4.理解色彩插画的表现形式5.能够进行创意插画实践6.理解色彩图案的组织形式和制作步骤,能独立进行图案设计及绘制;7.理解色彩装饰画的基本规律8.学习认知和欣赏色彩装置作品9.学习色彩装置作品的表现方法教学重点1.色彩造型的方法2.色彩造型的空间表现3.色彩构成表现4.儿童插画绘制方
23、法5.色彩图案的组织形式6.色彩图案的制作步骤7.色彩装饰构图方法8.色彩装饰的节奏表现9.色彩装置的组织形式10.色彩装置的空间构成方法教学难点1.色彩造型的方法2.色彩造型的空间表现3.色彩构成表现4.儿童插画绘制方法5.色彩图案的组织形式6.色彩图案的制作步骤7.色彩装饰构图方法8.色彩装饰的节奏表现9.色彩装置的组织形式10.色彩装置的空间构成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课时数18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造型一、色彩造型色彩造型即是运用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将物体色彩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等准确画出,传达较强实体和空间感的色彩表现方法。色彩造型体现在对自然与光的深入理解和色彩认知上
24、,除真实再现物体外,还融入了表现者更多的情感与创造力。色彩造型需要通过造型采集、造型准备、造型变化、主题方案等步骤完成。(-)造型采集此阶段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提高造型表现的技巧,内容包括素材的选择、标本的收集、拍摄、色彩归纳和分析理解等步骤。色彩的采集范围很广泛,一方面是从变化万千的自然物象和生活当中提炼;另一方面可借鉴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从一些原始的、古典的、民族的艺术中寻求灵感。(二)造型准备此阶段主要通过对基础材料进行写生和速写练习,完成造型前的形象素材准备。在观察物象的结构及造型特征,积累素材后,通过大量的速写训练提高认知经验和技法能力,为色彩的造型变化储备资源。(三)造型变化人
25、物、动物等形象的造型设计应掌握他们的骨骼及肌肉结构,植物形象的造型设计应注意表现植物层次及体积形成的特定结构关系,观察植物在季节和环境的影响下展现出的不同美感,并进行分析。在造型变化中应懂得提炼所搜集的材料,将关键的特征提取出来,并可对表现对象进行适当的取舍和夸张。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对现实形体和材料、色彩进行主观的干预、推导及再创造,形成既起源于现实自然,又具有风格性变体、特定观念及意义表达的创意色彩画面。(四)主题方案围绕色彩造型的主题方案进行探讨,基于前期造型变化的经验进行服装手绘、壁画手绘、产品手绘或环境装饰等色彩实践,提高色彩组织能力。二、色彩造型手法色彩表现时需要对形象进行构造,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色彩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