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8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科学教案8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8篇.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eople always like to wander between loss and gain.In fact,those things you have experienced will become yourwealth.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8 8 篇篇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1 1我从事科学研究是出于一种不可遏止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别无其他动机。爱因斯坦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幼儿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幼儿不断发现科学奥妙,激发其学科学的兴趣。今天推荐一个“磁铁找朋友”的科学活动,希望能够为大家所用。游戏准备配
2、套材料:条形磁铁2 块、环形磁铁2 块、分类盒1 个、铁屑 2 盒、魔法盒 1 个、骰子 1 个、迷宫图卡 1 套、太阳系图卡 1套、操作记录表 32 张、探索图册磁铁找朋友。园所自备:其他形状的磁铁(如 U 形磁铁)、铁球、回形针、布条、白纸等。游戏方法玩法一:淘宝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用磁铁在其中来回移动。看能找到哪些可以被磁铁吸住的“宝贝”。玩法二:找好朋友(1)将分类盒里装满物品,如回形针、小图钉、羽毛、布块、石头、纸片、细绳等。(2)用磁铁分别靠近物品,看看哪些会被磁铁吸引,哪些不会(如图 2)(3)根据磁铁与分类盒中物品不同的反应将材料进行分类。玩法三:回形针走迷宫将回形针放在迷宫图
3、上,把磁铁放在迷宫图卡的反面,通过移动磁铁带动回形针走迷宫(如图 3)玩法四:太阳系将铁球放在太阳系图卡上,把磁铁放在太阳系图卡的反面,通过移动磁铁改变小球的位置(如图 4)游戏价值1.在游戏中培养分类与比较的能力。2.通过探索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通过游戏与实验的方法了解磁的穿透性。3.激发探索磁力现象的兴趣,培养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4.在探究中发展沟通能力。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2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海绵若干,记录表,海绵制品
4、,非海绵制品,颜料水。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认识海绵,引起探究兴趣。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2、动画片里有谁呀?(海绵宝宝)3、你们知道海绵宝宝有什么本领吗?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1、提问: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变一变”的游戏,我把笑脸的海绵宝宝捏一捏、扭一扭,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啊?(变成哭脸的海绵宝宝)如果我把手放开,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吗?你是怎么想的?2、预测记录:如果你认为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请将苹果贴在有笑脸的纸上,如果你认为不能变回笑脸的请将苹果贴在画有哭脸的纸上。提问:我们来数一数觉得可以回复原状的朋友有几个?认为不可以的有几个?3
5、、操作验证: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等会请你用捏、卷、扭、弯等各种方法和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的游戏,每次变的时候仔细看,海绵宝宝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操作指导:教师观察幼儿用什么方法变得?指导幼儿观察海绵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4、交流分享重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宝宝变成了什么?如果放开手海绵宝宝会变会原来的样子吗?教师小结:不管我们是卷一卷、压一压、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绵宝宝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看来海绵宝宝不只有柔软的特点,它还是有弹性的!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1、观察发现: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2、自主探索:猜猜这些小孔有什
6、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一些水,请你们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3、交流分享:海绵宝宝放进水里后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四、联系生活,寻找海绵制品1、认识物品:王老师带你们到后面的大海里一起去看一看,海里有些什么东西?2、海里寻宝:请你们每个人到海里寻找一件有海绵的东西,然后带着它马上回到位置上坐下来,那我就知道你的速度最快了。3、验证宝物:我们来看看,你们找到的是海绵制品吗。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是用海绵宝宝做成的,海绵宝宝的本领可真大!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3 3活动目的:活动目的:1、通过探索让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2、通
7、过讨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3、培养幼儿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1)请幼儿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认识空气(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
8、?为什么?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实验:验操作,探索活动。1、身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2、土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四)幼儿集体讨论。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2、请各组轮
9、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五)教师小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结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老师简单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教育幼儿要将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新。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4 4(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科学知识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力培养能力
10、培养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体会合作的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二)设计意图:(二)设计意图:“保护心脏”是“生理与健康”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从健康角度着手,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收集资料等探究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分析问题、类比推理、搜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是单元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学习学生已逐步熟悉了该类研究身体内部结构的“解暗箱”课的学习方法。在本课中学生将继
11、续通过分析、推理、比较等“解暗箱”的方法,获得与心脏血管有关的科学知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尝试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动于课堂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参与到一个一个的活动,使探究活动在合作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开发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三)教学流程:(三)教学流程: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四)重点难点:(四)重点难点: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五)课时安排:(五)课时安排:2 课时(六)教学准备(六)教学准备一次性水杯(约 70
12、 毫升),250 毫升或 1.25 升的空饮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一、活动一: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了解心脏跳动时的“工作量”。其方法是用杯子装水和倒水,模拟心脏输送血液,认识心脏的功能,并体验心脏的工作强度,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心脏保健的重要性。这个活动操作容易,材料易找,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约 70 毫升的塑料水杯一个、250毫升的空矿泉水瓶一个、塑料盆两个、一桶清水。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人的心脏工作的情况,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 70 毫升的
13、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有 75 次,那么心脏 1 分钟内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 5000 多毫升了。活动开始时,先用空矿泉水瓶分多次,把 5000 毫升水倒进一个空的塑料盆中。然后用塑料杯子迅速把盆子里的水,一杯一杯地装起来再倒进另一个空的塑料盆中,数一数用 1 分钟时间能倒多少杯?也可以试一试,按 1 分钟 75 杯的速度倒水,按这个速度,算一算一个小时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倒多少杯?如果按照这样一天不停地倒水,人会有什么感觉呢?活动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想像一下我们的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管道叫做血管。不同大小血管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动脉把血液从
14、心脏带出,静脉把血液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比毛发还细)则把这两种血管连接起来。心脏一直不断地在跳动,就算你睡着了,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的。心肌非常特别,能够不停地搏动,使血液循环。引申的问题:a人身上的血管都是一样的吗?人身上的血管分两大类:负责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叫动脉;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叫静脉。b人身体内的血管有多少?血管从心脏开始,分布在我们身体内的四面八方。把人体内的血管和毛细血管统统加起来,总共有 10 万千米长。c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吗?如果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 10%,就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后果。一个正常人献 200 毫升血,仅占血液总量的 4%5%,不会影响
15、身体健康。d血液里有些什么?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四种: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含有很多物质,包括各种矿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激素、酶、维生素及水分等,可以提供能量,满足我们成长的需要。体积极小的红细胞可以携带氧气。白细胞能和细菌斗争,清洁血液。血小板有助于血液的凝结。e血液是怎样凝结的?如果血管受到损害,血液就会变得稠而黏,封住血管的缺口。假如你不小心割伤了,你就可以看到血液凝结的过程(血液先从切口处流出来来,然后黏糊糊地凝在一起,封住切口,最后血液凝块变硬,形成痂)。f血液是在哪儿制造的?新的血液是在某些骨头内部的胶状骨髓里制造的,再由骨头里的微小血管把新造出的
16、血细胞带走。1引导当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就意味着死亡。那你们知道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吗?2媒体人的心脏工作情况视频,在片断中要呈现血液在心脏有节奏的跳动下在血管流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 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 75 下,1 分钟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 5000 多毫升。3任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4活动按照课本的要求完成探究试验一和试验二,完成实验表格(舀多大的一杯水?1 分钟可舀多少次?推算按 1 分钟 75 杯的速度倒水,算算 1 小时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到多少杯?把活动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你觉得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1)、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