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物化学》电子教案——肝的生物化学(人卫版).pdf





《吉林省《生物化学》电子教案——肝的生物化学(人卫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生物化学》电子教案——肝的生物化学(人卫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六章肝的生物化学【授课时间】2 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类型。血红素的分解代谢2熟悉肝的物质代谢特点。3了解胆汁酸的代谢,血红素的生物合成。【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肝的物质代谢特点2一般介绍:肝的生物转化作用3一般介绍:胆汁酸代谢4详细介绍:血红素代谢【授课学时】2 学时1第十六章肝的生物化学第一节肝的物质代谢特点第二节肝的生物转化作用第三节胆汁酸代谢第四节血红素代谢第一节肝的物质代谢特点时间25教学内容一、肝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特点肝的糖代谢特点肝的脂类代谢特点肝的蛋白质代谢特点二、肝的维生素、激素代谢特点肝的维生素代谢特点肝的激素代谢特点许多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主要
2、在肝内被分解转化、降低或失去其生物活性,此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灭活过程对于激素作用的时间及强度具有调控作用,灭活后的产物大部分随尿排出。一些类固醇激素(如雌激素、醛固酮等)可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或活性硫酸等结合,失去活性。一些肽类激素,也在肝内被水解“灭活”。严重肝病时,激素的灭活作用降低,血中相应的激素水平升高,出现某些临床体征。备 注2第二节肝的生物转化作用时间25教学内容一、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极性增加或活性改 变,而 易 于 排 出 体 外 的 这 一 过 程 称 为 生 物 转 化 作 用(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主要在肝中
3、进行。非营养物质来源有三:体内合成的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胺以及胆色素等;肠道吸收的胺、酚、吲哚、硫化氢等;由外界进入体内的药物、毒物、有机农药、色素及食品添加剂等。生物转化的特点:多样性和连续性。即一种物质在体内可进行多种生物转化反应,且各种反应又可按一定顺序进行。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经过生物转化作用,有的毒性减弱或消失(解毒作用),有少数物质的毒性反而出现或增加(致毒作用)。二、生物转化的类型生物转化的化学反应概括为两相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称为结合反应。少数物质只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排出体外,但多数非营养物质如药物或毒物等经过第
4、一相反应后,其极性改变不够大,常续以第二相反应,才能排出体外。(一)第一相反应1氧化反应肝细胞的微粒体、线粒体及胞液中含有多种氧化酶系,催化不同类型的氧化反应。(1)加单氧酶系(monooxygenase):存在于微粒体中。由NADPH-细胞色素 P450 还原酶(辅酶为FAD)及细胞色素 b5 所组成。可催化多种化合物的羟化,与许多活性物质的合成、灭活及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等过程有密切关系。加单氧酶+(2)单胺氧化酶系(monoamine oxidase,MAO):存在于肝的线粒体中。此酶可催化胺类物质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醛,后者再进一步氧化为酸。备 注RH+O2+NADPH+H+ROH+N
5、ADP+H2O单胺氧化酶RCH2NH2+O2+H2ORCHO+NH3+H2O2(3)脱氢酶系: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分别存在于肝细胞的胞液及微粒体中。两者均以 NAD+为辅酶,分别催化醇或醛氧化成相应的醛或酸。如乙醇经醇脱氢酶催化下氧化成乙醛,乙醛再经醛脱氢酶催化生成乙酸。3RCH2OH醇脱氢酶RCHO醛脱氢酶RCOOH2还原反应肝细胞微粒体中含有硝基还原酶(nitroreductase)和偶氮还原酶类(azoreductase),反应时需要 NADPH 供氢,产物是胺类。3水解反应肝细
6、胞的胞液和微粒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如酯酶、酰胺酶及糖苷酶等,它们分别催化酯类、酰胺类、糖苷类化合物的水解,以降低或消除其生物活性。酯酶水杨酸乙酸乙酰水杨酸水解(二)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conjugation reaction),是体内最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毒物、激素均可与葡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等发生结合反应,或进行酰基化、甲基化等反应。以利于灭活或排出。其中以葡糖醛酸的结合反应最为重要和普遍。1葡糖醛酸结合反应肝细胞微粒体中含有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该酶以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UDPGA)为供体,催化葡糖醛酸基转移到多种含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如醇、酚、硫酸、胺
7、及羧酸等)上,生成葡糖醛酸苷。UDPGA 苯酚-苯葡糖醛酸苷 UDP+H O+NAD+NADH+H+NAD+NADH+H22硫酸结合反应肝细胞中的硫酸转移酶,能将活性硫酸供体3,-磷酸腺苷 5,-磷酰硫酸(PAPS)中的硫酸基转移到多种醇、酚或芳香族胺类分子上,生成硫酸酯化合物。如雌激素在肝中与硫酸结合而灭活。雌酮 PAPS雌酮硫酸 PAP3乙酰基反应各种芳香胺的氨基与活化的乙酰基供体乙酰CoA,在乙酰基转移酶催化下,生成乙酰基化合物。反应通式如下:CH3COCoA+RNH2 CH3CONHR+CoASH4甲基结合反应体内胺类活性物质或某些药物可在肝细胞胞液和微粒体中的多种甲基酶催化下,由S-
8、腺苷蛋氨酸(SAM)提供甲基,通过甲基化灭活。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及组织胺等,可通过甲基化而失去生物活性。除上述结合反应外,还有谷胱甘肽、甘氨酸等结合反应。三、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生物转化作用常受年龄、性别及诱导物等诸多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新生儿生物转化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或毒物的耐受性较差,肝微粒体葡糖醛酸转移酶在出生后才逐渐增加,8 周才达到成人水平,而体内 90%的氯霉素是与葡糖醛酸结合后解毒,故新生儿易发生氯霉素中毒。老年人由于器官退化,肝微粒体代谢药物的酶不易被诱导,对药物的转化能力降低,易出现中毒现象。肝实质病变时,肝血流量减少,生物转化功能及所需的酶活性降低,4使药物或毒物的
9、灭活速度下降,故对肝病病人用药应当慎重。某些药物或毒物可诱导相关酶的合成,如长期服用苯巴比妥可诱导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合成,加速药物代谢过程,使机体对此类催眠药产生耐药性。5第三节胆汁酸代谢时间20教学内容一、胆汁酸的生成(一)初级胆汁酸的生成胆固醇在肝细胞中经一系列酶的催化转变生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primary bile acids)。1游离型胆汁酸的生成在肝细胞中,胆固醇经 7-羟化酶(7-hydroxylase)的催化下,生成 7-羟胆固醇,然后再经氧化、还原、羟化、侧链氧化等反应生成游离型胆汁酸,主要有胆酸和鹅脱氧胆酸。7-羟化酶是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7-羟化酶受胆汁酸浓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吉林省 电子 教案 人卫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