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解析)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备考复习.pdf





《(译文解析)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备考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译文解析)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备考复习.pdf(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译文+解析)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备考复习(-)论语十则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诩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厚,不亦君乎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侄IJ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停乎?俅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子曰:“学而不思则辟思而不学则君。”(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子日:“由,诲名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号 冲 电(为政)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戮,任重而道远。
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 实 现 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痢也。”(子罕).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基理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 大 概 是 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一、识 记(填空并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词语后有括号的要注音,以下各课一样):1、论语记
4、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债家经典著作之一。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瞰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3、时习:经常地复习。4、说():“悦”的古字,愉快。5、愠():生气、发怒。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7、吾:人称代词,我。8、日:每天。9、三 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10、信:真诚,诚实。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初中教辅资料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4、殆:有害。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
5、这。知,通“智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18、弘毅:刚强,勇毅。19、凋:凋谢。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二、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3、温故而知新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5、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三、理解。1、填空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
6、,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三个写一段话。成语: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一段话:3、“己所不欲,
7、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答案: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二)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8、,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
9、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
10、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 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 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 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 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 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 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课文下面注释:选 自 孟 子 告子上。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患:祸患,灾难。辟
11、:通“避”,躲避。如使:假如,假使。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勿丧:不丢掉。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1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11、蹴():用脚踢。12、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14、辩:通“辨”,辨别。15、何加:有什么益处。16、奉:侍奉。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 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19、已:停止,放弃。20、本心:本性,天
12、良。初中教辅资料文后练习: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W与之,乞人不屑也由是则生晅有不用也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非独贤者有星心也号亦不可以已乎1 .与,读yd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与,给。2 .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 有“却”的意思。3 .于,介词。表示比较。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4 .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附加练习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
13、心论点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补充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3、文 中 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 义 置 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舍生取义)一一就是文章的观点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
14、本心。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
15、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用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课文下
16、面注释:选 自 孟子告子下。舜发于吠()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 0 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发,起,指被任用。吠亩,田间、田地。傅 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任:责任,使命。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10、曾益:增加。曾,通“增”。11、恒过:常常犯错误。1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
17、,梗塞,不顺.13、作:奋起,指有所作为。14、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则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1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1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17、入:指在国内。18、法 家 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19、出:指在国外。20、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21、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22、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死亡。文后练习: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子墨子九年之寡助之至,亲戚呼之所以动心忍性,学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助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距,通 拒
18、,抵御,抗拒。2.畔,通“叛”,背叛,叛乱。初中教辅资料3.曾,通“增”,增加。4.衡,通“横”,梗塞,不顺。5.拂,通“弼”,辅佐。附加练习1.阅 读 理 解。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先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从 而 论 证 了;然后用,论 证 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动心忍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 困 于 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 亡 死 于 安 乐 生 于 忧患,死于安乐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答:
19、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3.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 谈 你 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答:必 须 紧 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事例:(生于忧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 盖茨的一句名言是“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我们今年可能活不成了。”这是华为集团的老总任正非在企业蒸蒸日上时告诫员工的话。(死于安乐)刘备儿子阿斗(出师表中的刘禅)历代的王朝衰败(四)曹刿论战十年春
20、,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
21、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 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
22、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 以 摸 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
23、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课文下面注释:选 自 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间():参与。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何以战:就 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必以分人:就 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对:回答。彳 扁:通“遍”,遍及,普遍.10、牺 牲 玉 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11、加:虚 报。12、加:虚
24、 报。13、信:实 情。14、小 信 未 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15、福:赐 福,保 佑。16、狱:案件。17、虽:即使。18、察:明察。19、情:(以)实情判断。20、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21、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2、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 请 允 许(我)跟随着去。23、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24、鼓:击鼓进军。下 文 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5、败绩:大败。26、驰:驱 车(追赶)。27、辙():车轮轧出的痕迹。28、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
25、子前边的横木。2 9逐:追赶、追击。30、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31、故:原因,缘故。32、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33、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振作。34、再:第二次。初中教辅资料3 5、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 6、测:推测,估计。3 7、伏:埋伏。3 8、靡():倒下。文后练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十年春,齐师便我住竹取道,下见小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衣食所案,弗敢专也家能辨我是雄雌1 .十年春,齐师伐我(进攻)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译文 解析 中考 语文 必考 文言文 备考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