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pdf
《泸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泸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泸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疑问的作用,通过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泸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泸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1教学目的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教学过程一、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
2、变形成 x=a 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二、新授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 4 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让同学们观察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 2 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 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1 1/1212x 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
3、 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 x+2=5 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 x+2=5 变形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让同学们看图(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把天平两边都拿去 2 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 3x=2x+2 两边都减去 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 2x 呢?由
4、图(1)、(2)可归结为;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让学生观察(3),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例 1.解下列方程 (1)x-5=7(2)4x=3x-4 (1)解两边都加上 5,x,x=7+5 即 x=12 (2)两边都减去 3x,x=3x-4-3x 即 x=-4请同学们分别将 x=7+5 与原方程 x-5=7;x=3x-4-3,与原方程 4x=3x-4 比较,你发现了这些方程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这就是说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
5、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例 2.解下列方程 (1)-5x=2(2)x=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 1”。2 2/1212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 x=a 的形式。练习:课本第 6 页练习 1、2、3。练习中的第 3 题,即第 2 页中的方程先让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他们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由他们自己得出采用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历的转化思想,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
6、 7 页,练习四、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1.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2.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第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五、作业教科书第 78 页习题 6.2.1 第 1、2、3。泸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2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深刻理解正数和负数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理。3.进一步理解 0 的特殊意义。(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
7、量。2.熟练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3 3/1212教学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负数、数 0 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分小组派代表,注意数学语言规范。1.认真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某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注明是,单位是毫米,这样标注表示零件直径的标准尺寸是 毫米,加工要求直径可以是 毫米,最小可以是 毫米。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带有“一”的数是负数;B、0表示没有温度;C、0 既可以看作是正数,也可以看
8、作是负数。D、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正、负数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数 0。讲授新课:例 1.仔细找一找,找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甲队胜 5 场;零下 6 度;向南走 50 米;运进粮食 40 吨;乙队负 4 场;零上 10度;向北走 20 米;支出 1000 元;收入 3500 元。例 2(1)一个月内,小明的体重增加 2 千克,小华体重减少 1 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2001 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 6.4%,德国增长 1.3%,法国减少 2.4%,英国减少 3.5%,意大利增长 0.2%
9、,中国增长 7.5%。写出这些国家 2001 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例 3.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小数),哪些是负分数(小数)?例 4.小红从阿地出发向东走了 3 千米,记作+3 千米,接着她又向西走3千米,那么小红距阿地多少千米?复习巩固:练习:课本 P6 练习4 4/1212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课后作业:课本 P7 习题 1.1 的第 3、6、7、8 题。活动与探究:海边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 12 米,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 50 米,海里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下 30 米处,现以海边堤岸为基准,将其记为
10、0 米,那么附近建筑物及潜水艇的高度各应如何表示?课后反思:泸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3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以及等式与方程的区别;2、使学生掌握方程的解的定义,并且能某个值是否为指定方程的解。教学重点检验方程的解的方法教学难点区分等式与方程;等式与恒等式;恒等式与方程。版面设计方程与方程的解一、等式与恒等式:二、方程与整式方程:三、方程的解与方程的根: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猜年龄:将你的年龄乘以 2 再减去 5,你的得数是多少?如果是 21,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是 13。找规律:如果设小明的年龄为 x 岁,那么乘以 2 再减去 5 就是 2x-5,所以得到方程(equation):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泸科版 初中 年级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