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今年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与之相符的是()A.提倡低碳出行B.随意丢弃垃圾C.乱砍滥伐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2.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3.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100张撒在蓝色的布上,小组同学每转向桌子一次,快速选一张小纸片。一段时间后停止,统计布上剩余各色小纸片的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蓝色的布相当
2、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B.经 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蓝色C.如果背景换成红色布,那么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各色小纸片数会基本相同D.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的动物不易被发现,对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十分有利4.如图所示为某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地表A.物种A比物种B个体数目多 H层 物质AB.物种A比物种B体形大 I层 物质BC.物种A可能由物种B进化而来D.I层最高等的物种比n层最高等的物种复杂5.海带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我们食用的主要是它的什么部分()A.根状物 B.茎 C.叶 D.叶状体6.如图所示
3、人类进化简史,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CDA.A阶段可能为森林古猿,虽能下地,但不能真正直立行走B.C阶段后,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人类的祖先转向地面生活,开始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C.从C到G的过程,脑越来越发达,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D.语言的产生能够促进人类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7.在动物世界,蛇要冬眠,兔子则不需要冬眠,最主要原因是()A.蛇是变温动物,兔子是恒温动物 B.蛇是卵生动物,兔子为胎生动物C.蛇没有四肢,兔子有发达的四肢 D.蛇的体表没有毛,兔子体表被毛8.下列选项中,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是()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C.校园里
4、干净整洁的教室 D.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9.在分类学上,青蒿和菊花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菊花的近B.青蒿与菊花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C.菊花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D.目是最小的分类单位10.下列有关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正确的是()A.醋酸菌一一酱油 B.大肠杆菌一一馒头C.霉菌一一泡菜 D.产甲烷细菌一一沼气11.如图表示碳在某生态系统内部的运动情况,A、B、C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部分,Bi、B?、B3具有捕食关系,关于图中的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A Bj Bi 62 B.A Bi BjC.AB3TB1
5、-B2-C D.AB2-BiB3-C12.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始祖鸟化石,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由此推理可得出如下结论()A.始祖鸟进化为爬行类 B.鸟类进化为爬行类C.爬行类与鸟类有亲缘关系 D.生命起源于无机物13.下列动物与其结构、功能、特点匹配正确的是()水母一一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涡虫一一辐射对称的身体,靠可伸缩的管状的咽捕食蛔虫一一寄生、体表有角质层、无运动器官第2页,共19页蚯蚓一一属节肢动物,靠环带区分头尾河蚌一一有外套膜、靠鲤呼吸蝗虫一一有外骨骼、靠气管呼吸、腹部有足A.B.C.D.14.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下列有关生物与
6、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蚁穴溃堤”反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动物冬眠”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只受环境影响15.有关生物命名和分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的依据是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B.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特征是完全相同的C.林奈创立了生物命名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名D.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16.随着时代发展,生物学为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以下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在林间喷洒苏云金芽抱杆菌杀灭松毛虫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C.
7、利用高效农药防治棉铃虫D.利用赤眼蜂控制玉米螟17.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A.双向流动,逐级递截 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C.循环流动,逐级追增 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8.如图是著名的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B.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微生物C.该实验证明了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D.巴斯德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对曲颈瓶的设计,使曲颈瓶内没有微生物进入19.下列有关人类起源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现代人主要分为4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人B.智人是唯一现存的
8、人种C.“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D.舜猴也属于类人猿20.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A.鱼类、苔解植物 B.两栖类、蕨类植物C.爬行类、裸子植物 D.哺乳类、被子植物21.据植物学家估计,自然界中已知的植物约有33万种,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群。请根据所学判断下列植物所属类群,并将正确答案写在对应横线上。植物月季银杏地钱肾蕨类群(1)(2)(3)(4)(1),(2),(3),(4)22.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每一个生物都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请将下列生物之间的正确关系写在对应的横线上。(1)稻田中水稻与野慈姑(2)小丑鱼与海葵(3)菟丝子
9、与黄瓜(4)狮子以羚羊为食(1),(2),(3),(4),第4页,共19页2 3 .如图所示为动物分类系统图解,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抹香鲸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方式为。(2)虎鲨属于鱼纲,其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有鳞片,用 呼吸。2 4 .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过多种臆测和假说,化学进化论就是其中之一。如图甲为研究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如图乙为长颈鹿进化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图甲装置中,装 有 正 负 电 极 的 火 花 室 是 模 拟 原 始 地 球 条 件 下 的,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2)反应结束后,在图甲B装置里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其中有些是
10、组成生命物质的成分,因此实验结果表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o(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最初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长有短,出现以上个体差异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 o(4)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个过程叫做。(5)食物和环境的改变在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2 5.材 料 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我国因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就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材料
1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1)图中青蛙、昆虫等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角色。(2)请 写 出 图 中 最 长 的 一 条 食 物 链。(3)该生态系统的青蛙被大量捕杀,会使昆虫的数量在短时期内增加。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青蛙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4)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5)“碳中和”意味着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时代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出1个低碳行为的例子:。26.“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与微生物携手打造了一个食物的
12、新境界,让我们体会到了食物转化的魅力,米酒就是其中代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米酒的酿造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1)在制作米酒时,用到的所有器具都必须高温煮沸,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一步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冷却待用第二步加入甜酒曲粉末搅拌,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内,标记为甲组、乙组、丙组第三步:分组操作甲组乙组丙组密封密封不密封第四步:恒温处理153030 实验结果产酒量较低产酒量较高产酒量较低(2)实验共设置了 组对照实验,若甲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3)酒曲粉末里含有的主要菌种是第6页,共19页(4)根据实验结果,为了提高产酒量,
13、你会对想要自己酿制葡萄酒的朋友提出什么建议呢?(写出一条即可)。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提倡低碳出行,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或步行,尽量少乘坐私家车,这样可以减少碳排放,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B、随意丢弃垃圾,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C、乱砍滥伐使大量森林被毁,不仅造成水土流失,也不利于保护环境,不合题意。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增加碳排放,并且会污染环境,不合题意。故选:A。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节约用纸,能少砍伐
14、树木。减少废气排放。要大量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处理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2.【答案】C【解析】解: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严格的说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如腐生性微生物,还包括腐生性动物,如蚯蚓和蝇的幼虫,腐生生物主要是以没有生命的腐烂的动、植物遗体为生,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故选:
15、Co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 费 者(动物)、分 解 者(细菌和真菌).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理解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解题的关键。3.【答案】C【解析】解:A.组长在桌子上展开彩纸,作为生物的“生活环境”,并检查小纸片,记下纸片的颜色和数量。组长是监督人,其他同学都是“捕食者”,他们的“猎物”是小纸片,A 正确。B.背景色也就是“环境”是蓝色,所以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蓝色,B 正确。C.如果背景换成红色布,那么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
16、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红色,c 错误。第8页,共19页D.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D正确。故选:Co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熟知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答案】C【解析】解:A、无法比较物种A与物种B的个体数目多。A错误。B、无法比较物种A与物种B的形体大小,B错误。
17、C、图中的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物 种B位于古老的地层,而物种A位于较晚的地层。物种A形成的时间比物种B要晚;说明物种A可能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C正确。D、I层最高等的物种比H层最高等的物种简单,D错误。故选:Co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
18、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此题考查了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5.【答案】D【解析】解: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所以我们平时吃的海带、紫菜不是叶,而是吃的最上面的叫叶状体。故选:D。海带与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常见的藻类植物及其主要特征。6.【答案】B【解析】解:A、处于A阶段的人类称为森林古猿,虽能下地,但不能真正直立行走,A正
19、确。B、B阶段南方古猿已经直立行走,B错误。C、从C能人到G现代人的过程,脑越来越发达,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C正确。D、古人类越来越强大,主要表现为制造工具越来越复杂,能够使用火烧烤食物来吃,增加了营养,利于脑的发育,大脑越来越发达,四肢更加灵活,并且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从而使得人类不断进化,D正确。故选:B.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行走,解放前肢,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后来大脑
20、发达,产生语言。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答案】A【解析】解:哺乳动物和鸟类,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兔子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在寒冷冬季也能保持体温恒定,因此没有冬眠现象。而蛇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寒冷冬季,外界环境的温度很低,蛇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避免冻伤冻死,有冬眠现象。故选:Ao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变温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现象,是对外界低温环境的适应方式。恒温动物大多没有冬眠现象。8.【答
21、案】B【解析】解: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只有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植物和微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B、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包括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正确。C、校园里干净整洁的教室只有环境,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D、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只有植物,没有动物和微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o第 10页,共 19页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2、,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9.【答案】B【解析】解:A、青蒿和菊花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纲比科大,因此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菊花的远。A 错误。B、青蒿和菊花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纲比科大,因此青蒿与菊花的亲缘关系比与棉花的近,青蒿与菊花的亲缘关系比与棉花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B 正确。C、“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科”,因此青蒿与棉花之间不是有没有共同特征,而是比青蒿与菊花的共同特征少。C 错误。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
23、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也是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D 错误。故选:Bo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10.【答案】D【解析】解:A、利用醋酸菌制醋,A 错误。B、利用酵母菌制馒头,B 错误。C、利用乳酸菌制泡菜,C 错误。D、利用甲烷细菌制沼气,D 正确。故选:D。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四川省 巴中市 年级 期末 生物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