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真题汇编.docx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真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真题汇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 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 10 古诗词赏析一、选择题1.(2022 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建的一项(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这首诗借三国史实,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B.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自将磨洗”和“认”显示了对前朝故事的兴趣和思索。C.“东风”一语有意虚指,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条件,表现诗人的不屑和嘲讽。D.诗的后两句以小见大,反说其事,以两名女子的可能命运暗指曹刘势”与“运二2.(2022 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注释】吁胎: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淮镇。逗
2、:短暂停留。秦关:韦应物的故乡。(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修当的一项是()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 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 片耀眼的白色。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 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D.两首诗都是羁旅之作,【甲】诗借大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乙】诗借钟声烘托旅思之情,但比【甲】诗的情思更浓。3.(2022 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选出下列对曹操的
3、观沧海赏析有堡的一项()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夕次吁胎中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诗歌的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海水和山岛。C.“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
4、”“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D.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后所作,表现了他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4.(2022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 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5、!A.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体现了“歌”的特点;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 了“行”的动感。B.本诗根据主题的需要,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娇儿踏被”“屋漏床湿”等情节,为后文蓄 势。C.本诗语言既朴实准确,又形象生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倚杖”词,准确生动地描摹 出诗人年迈、无奈的形象D.全诗先叙事,后抒情议论,既写了诗人贫困悲苦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的幸福而牺 牲自己的愿望。二、诗歌鉴赏5.(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
6、)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6.(2022 辽宁营口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瀑布联句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
7、者怎样的情怀?7.(2022 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8.(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8、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诗的结尾,诗人已得“,却“欲辨已 忘言”。(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 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9.(2022 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9、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抓住了和“两个形容词,描绘了的景象。(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11.(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咒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的,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桂,地名。吴:地名。馀:同“余”中夕:丰皮。逡巡;迟疑
10、徘徊,欲行又止。垠:边 际。(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 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 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12.(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登楼望水(唐)顾况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1)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2)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A.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B.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
11、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C.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D.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13.(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增氓的一项是()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 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
12、置,颇具匠心。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 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14.(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C
13、.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2)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注释】一何:多么。罹:遭受。凝寒:严寒。(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
14、是什么?16.(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月山草堂四咏明汤显祖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二)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三)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四)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注释】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月山,在遂昌县城西。(1)下列是四首诗歌的标题,请将诗歌序号分别填到对应的标题后面。松屋卧云()竹院烹茶()荷亭酌酒()竹窗延月()(2)你从这组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结合诗歌内容分析。17.(2022广西中考真题)阅读江城子密州
15、出猎,完成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 场。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
16、意义。(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18.(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 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 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2)诗经兼葭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
17、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剧本题目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黄衣使者:()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 的炭钱。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1)根据情景,在一处填一个描写黄衣
18、使者神态的词语。(2)根据情景,在处填补人物对白19.(2022 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 求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里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膻平野尽,江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19、。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 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 是天边云霞图。(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20.(2022 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碧少,完成小题。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注】阳兴智(zha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避营 马:避骑兵夺马。
20、(1)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智周围环境具有 和 的特点。(2)品析诗中“年年”的表达效果。21.(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古诗赏析】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2.(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按要求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 的典故,表达 的感情。(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23.(2022 四川中考真题)
2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甲】春水杜甫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乙】游南斋韦应物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不应朝夕游,良为蹉昵客。甲诗用一“没-“来写春汛之猛;乙诗则通过春水、高林、等意象,抒写春日出游的感慨。(2)甲乙两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24.(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22、汗青。(1)本诗颔联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C.有误。”表现诗人的不屑和嘲讽”错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 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 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结合“东风 不与周郎便”可知,“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意指赤壁之战成就了周瑜。“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 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
23、、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表现了诗人英雄 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故选C。2.C【解析】【详解】C.【乙】颔联”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展现的是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景 致,这两句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营造凄清的意境,而非“浩渺、壮阔的意境”,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 凄苦心情:故选Co3.B【解析】【详解】B.“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有误,“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水何澹澹,山岛 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 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
24、廓。据此分析得出:这两 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从写实的角度,描写了海水和山岛。故选B。4.A【解析】【详解】A.“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体现了 歌的特点;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 行的动感”有 误,应为: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体现了“行”的动感;连 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故选A。5.(1)B(2)“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 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B.表述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没有运用拟人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态度鲜明
25、,“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 春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本句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故选B。(2)考查诗歌炼字。首先,明确“排”字的词性特征,“排”是一个动词。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单独分析,要 放在句中,这句话说的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上”,所以“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其 次,动词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黄鹤一飞冲天,势要冲 破白云”的景象;最后,要注意评价作者情感,“排”字展现了一种冲破阻隔、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在这 里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6.(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0古诗词赏析 真题汇编 2023 年中 语文 专项 训练 考点 10 古诗词 赏析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