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合集7篇.docx
《桥教案合集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教案合集7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桥教案合集7篇桥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赵州桥是一座因历史悠久、坚固美观而闻名世界的石拱桥,并由此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出众。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3、初步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难点:找准重点词语,由点及面,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教学方法:品味课文,理解感受。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桥的信息,并比较南京长江大桥与赵州桥的区别。2、教具准备投影片、磁带等。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1300多年历史遗产世界闻名赵州桥坚固创举智慧,才干美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2、一)交流信息,引出课题。1 .学生交流“桥”的信息。2 .比较与南京长江大桥的区别。3 .如果说现在南京长江大桥是个伟大的建筑,那么时光倒流到1300多年前的隋朝,这座桥也同样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揭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1 .初读课文。想想赵州桥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2 .交流反馈,简述理由。(估计学生会说:世界闻名,1300多年,创举,坚固,美观,智慧,才干,历史遗产请学生板演)3、整理词语,设计板书:1300多年历史遗产世界闻名赵州桥坚固创举智慧,才干美观桥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
3、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
4、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1、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2)实地拍照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3)辨认照片:
5、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桥教案篇3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2 .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教具准备:1张幻灯片录像教学过程
6、: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 .指名读课文。2 .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1 .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2 .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3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 .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2 .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
7、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的理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新词。2 .会用“大概、甚至”造句。3 .背诵第二自然段。4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1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2 .指导第二自然段的背诵,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狮子。3 .把想象出的狮子的形状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1 .指导学生识记重点生字。2 .指导学生用“大概、甚至”造句。3.背诵课文第二
8、自然段。四、推荐作业;预习第三课。教后记:1、导课时,让学生说说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情况,谭硕同学讲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处,今后要多鼓励学生课前拓展预习。2、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已经初步的研究认识了卢沟桥,这次学习重点抓住第二段。教学这一段时,我紧抓住形状“各不相同”一词,图文对照,让学生展开想象。首先让学生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狮子的五种形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桥教案篇4过桥(看图讲述)幼儿行为基础过桥是一组内容简单,幼儿易于理解的图片,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孩子们已经能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用自己的语言把图片上的基本内容讲述出来,并添加
9、以适当的想象。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你推我挤、互不相让的情况,有的甚至还使身体受到了伤害。虽然教师经常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是仍有小部分幼儿经常故态萌发。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讲述出图片基本内容。2、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语句连贯,表达清楚。3、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相亲相爱。活动准备1、过桥图片两张,小白羊、小黑羊图片各一张。2、脚印玩具若干个。活动过程一、出示小白羊、小黑羊图片,引出主题。1、师:“在大森林里有一条碧绿的小河,你们猜猜看,小河的两边都住着谁呢?”师出示小白羊、小黑羊图片。2、师:“小白羊住在河的西边,小黑羊住在河的东边,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二、引导幼儿通
10、过观察图片一,展开想象,讲述图片内容。1、师:“一天,小白羊和小黑羊离开了家,要到哪儿去,干什么呢?”2、师:“它们都要到河对岸去,走啊走啊,来到了小河边,小河边的环境怎么样啊?”3、师:“河上有一座弯弯的小桥,小羊们要过那座小桥,但是桥很小,每次只能一只小羊通过。”提问:小羊们都想先过桥,一起走上了小桥,小羊们在桥上会发生什么事呢?”4、师:“到底在桥上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完整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把小羊摔进河里后的故事讲完整)三、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二内容,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相亲相爱。1、师:“小羊们做得对吗?为什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们想一个办法,让它们顺利、安全地过桥。”
11、2、师:“看,这里也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窄窄的小桥,如果你要过桥,而桥对面也有一个小朋友要过桥,你会怎么做?”师用脚印布置小桥场景,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如何过桥。桥教案篇5教学设计思路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介绍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使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导入切如正题,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绘画成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注意句子的断句,整体感知文意;最后,让学生诵读两则题画,并分别为两则题画划分层次,概括其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朗两则题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让学生讨论、
12、分析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教师适当提示、纠正、明确,让学生理解、把握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及用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识记“倏、变相、化机、自尔、藐兹、胸有成竹”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 .了解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以及作者的绘画技法及其创作理论。(二)过程与方法1 .疏通字词,能够准确断句。2 .感知文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悟能力,及勇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疏通字词、准确断句。2 .整体把握文意。(二)教学难点1 .把握主旨。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