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二)语文(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L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作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作答非选择题时,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9分)()(6 分)论述类文本阅读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从“高手在民间”的“炫技”拍摄,到跳、唱、抖不能停的“鬼畜”剪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 短视频APP迅速征服了大量95后、00后。最新数据显示,快手拥有近7亿累计用户,1.2亿日活跃用 户,抖音正向此靠近。当深度
2、用户捧着手机“刷一天根本停不下来”、“坐地铁看,走路也看”时,他们 是在迷恋什么?“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某短视频APP如是宣称。只是放眼望去,那些十来秒的短视频中,真正的 普通生活、优质记录倒在少数,多半还是自虐式吃异物、无意义搞笑以及刷底线猎奇。如果说此前网络上 为人诟病的“三俗”内容还是打打擦边球、尚显“含蓄”的话,那么那些短视频无疑是在赤裸裸地进行感 官刺激。回顾这些年网络流行的一些风向,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一种趋势:载体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浏览 时间从以分计到以秒算,提供的信息日渐低俗,用户的时间被越切越碎,品位似乎也一降再降。互联网大 潮起起落落,低俗短视频的风潮终会过去。只是,若按这趋
3、势发展,下一次的流行物是否会更让人大跌眼 镜?潮流代代不同、年年变化,不变的是年轻人始终能够敏感地追上潮流、乐在其中。古语有云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年轻人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 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却也泥 沙俱下、良莠不齐。个年不加选择地终日追逐,部分年轻人空虚迷茫的状态?怛更甚。有媒体研究者曾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所热 爱的东西”,直接影响着人生的主题能否深化。警惕“娱乐至死”、拒绝浮躁,静下来寻找值得交付的热 爱,无论是一首好诗、一
4、篇好文、一曲好歌,恐怕都比十来秒的视觉冲击有意义得多。“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当下,价值多元选择爆棚,如果每次都随流行而去,任 凭人生的主题被一次次冲散,那可能就真的失去了自我。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本应坚定自我,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人以希望。生命的这一阶段,正是学本领、长才干、拓视野的黄金年龄,正 是大展拳脚、实现抱负的关键时期。青年的生活,除了眼前的搞怪视频、偶尔的轻松娱乐,还应该有科 学、文化、艺术等饱满且值得追寻的日常。与其在屏幕中“坐井观天”、被流行文化消费,倒不如躬耕于 自己的人生主题,努力实现价值与尊严。1.下列网上视频属于记录普通人生活的一项是()A.
5、自虐式吃异物的快手。B.无意义搞笑视频。C.抗击疫情的短视频。D.刷底线猎奇的抖音。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通过写大量95后、00后对网络流行的风向过度迷恋的例子,引出本文的话题,引发读者的思 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段通过写大量95后、00后的例子作为正面论据,正面论证了 “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这一中心论 点。C.第段加点词“如若只怕”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D.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3.下列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所热爱的东西”文中指让我们深陷其中的网络流行风潮。B.句中“毁掉我们”的东西指的是,许多年轻人沉
6、迷于王者荣耀游戏,刺激低级的快手短视频及网购等 等。C.沉迷网络流行风潮,会让我们空虚迷茫,低俗慵懒,满足于感官的刺激,从而失去人生的方向。D.这些“热爱”让我们无法自拔,失去了判断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磨灭了我们的追求和理想。(二)实用类文本阅读(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
7、 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 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 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 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 气。材料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二十四节气对 现代人而言,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 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
8、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比如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 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再如冬至也叫“冬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外,还会穿 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些活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不绝。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时间文化”。它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 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 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材料三“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于2016年11月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它的
9、影响力, 增强对它的保护力度,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文化部等单位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 年保护计划(2017-2021)K 政府将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 保护措施,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 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 发出新的活力。4.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早在西汉时期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完整记载。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C.二十四节
10、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 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白露、寒 露、霜降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是两个动宾短语。B.材料二画线的句子“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而言,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时间文化。”分别是疑问句和陈述句。C.材料二主要运用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说明方法。D.材料三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二十四节气申遗的作用及如何传承和保护
11、等。6 .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将“二十四节气”申遗。(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朱鸿达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是10年前的事。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莘县第一中学。开学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亲便步行到村东头 的路口等长途汽车。当时我刚16岁,从未远离家门。月明星稀,凉风习习。在小路上,父亲提着一个装满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着头斜挎着一 个红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却不知为何有一种英名的恐惧,似乎只有跟在父亲身后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 那时的父亲正值不惑之年,和我今日的年龄相仿,但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农民,
12、 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很少进县城。老家距县城较远。当时道路很差,长途汽车也未更新换代,途中随时上下旅客,50多公里的路程, 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漫长的路途,我和父亲并排坐着,彼此没有交流,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风 景。偶尔,匆匆一瞥间能看到父亲清瘦的脸颊、颔头的皱纹和双鬓花白的头发,几次想和父亲说话,却欲 言又止。时光匆匆,短短的三年,父亲的黑发却变成了村北河沟里花白的芦苇荡,而额头则被岁月用无情的 刻刀刻满皱纹,脸颊变得更加戴黑和清瘦。三年后,我到济南上大学。从未去过济南的父亲依旧和我在村 东头坐上了开往济南的长途车。在省城生活学习了四年的我,变得自以为是,对父亲的言语或行为颇有微
13、词,常常打断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气壮地反驳。而父亲无奈的目光总是默默地从我视线中移开,然后低下 头缄默不语。年少轻狂的我,从未真正体会过父亲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以致很多年后,当我再次回想这段往事, 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大学毕业后,我坐着长途汽车从济南回到故乡,母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村东头,站在瑟瑟的 秋风中等我。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是依稀记得她见到我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把行李放到三轮 车上,然后和母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抬头望去,故乡已在眼前,而未来的路却一片迷茫。转身望着渐行 渐远的长途汽车,心想,再次远行不知道是何时?经历了峰回路转,经历了辗转流离。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生命的脚步
14、早已沿着村口那辆长途汽车走 遍了大江南北,而生命的根脉仍在故乡的土壤里成长。后来,每次远行仍是父亲送我,而每次迎接我的永远是母亲慈祥的笑容。曾经我从未在意,为何每 次都是父亲送行,母亲接我?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父亲默默地带我走上更远更广阔的路,母亲则迎 接我回到故乡,回到温暖的家。记忆中,在农村生活大半辈子的母亲,除去种地做饭,几乎没有机会去县城,也没机会坐长途汽 车,她的生命植根在故乡的院落,植根在故乡的土地上,把生命最灿烂的时光留给了子女,留给了庄稼, 以致她生命活动的半径在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很久,母亲几次较远的车程便是附近 的舅妈家、伯父家和姨妈家,这里安放着她的
15、亲情与牵挂。时光如长途汽车一去不返,只留下蹉鸵的岁月。今天,我有了自己的汽车,想带父母出去转转,却 发现二老如故乡那株斑驳衰老的老榆树已经没有力气前往更远的地方了,而仅存不多的时间都留给了儿 孙,他们正乘着一辆破烂不堪的长途汽车摇摇晃晃地驶向生命的终点。去年的秋末,家里添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购买前我征求父母的意见,他们坚定地说,不用买,买了 也没用。而当我把三轮车骑到他们面前,他们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B寸至今日,每次远行,望着满头白发和满脸皱纹的父母而心酸。他们曾带我走过人生的四季,领着 我走过生命的十字路口,最后走向人生的春天,我却只能看着他们一天天衰老,渐渐地离我而去。
16、而我也 会送走我的儿女,依依不舍的望着他们坐上长途汽车,渐行渐远的消失在我泪眼模糊中。(选自散文选刊2021年3月,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第段交代故事发生在10年前,所以文章运用倒叙的记叙顺序。B.选文回忆了父亲送我坐长途汽车上学和远行而母亲总是在村头接我回家的事,引发了我对生活、对亲 情的思考。C.文章第段加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衰老沧桑 的形象。D.文章第段写了母亲生命活动的半径很小,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母亲牵挂亲情,加上没有文化,出不 了远门。8 .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请
17、你概括出来。9 .结合文章,说说题目“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的含义。(70字左右)名著阅读(4分)10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选段-1:我通常都看见A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 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 们从未停止过歌唱。选段【二】:殳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 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1)以上选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人名)的昆虫记,他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揭开了昆
18、虫鲜为人 知的奥秘,如选段【一】写出了 A 的生活习性,选段【二】写出了 B 的形态特征。(2)选段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表现昆虫的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无愧于“ 的美誉。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12 分)文言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 未遍,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
19、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 颖守其栅,日:“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 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日:“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 日越将五百骑
20、,晨至栅下,问日:“司空在乎? ”希顿日:“夜去矣。”日越日:“失光弼而得希顿,吾 死必矣! ”遂请降,希诲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 也? 光弼日:“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 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 【注释】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栅:营寨。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肉食者哪/先帝不以臣卑鄙B.必以分人/场中有足乐者C.欲绝光弼粮道/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诸将莫谕基意/真不知马也12.下列对选文相
21、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选自左传,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为“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C.【甲】文中“公”,在春秋时代“公”是诸侯的通称,文中指鲁庄公,【乙】文中的“司空”是古代官 职名,文中唐朝李光弼在朝中任职是“司空”,故用这官职名来指代李光弼。D.【甲】文的“夫战,勇气也。与【乙】文的“汝以铁骑宵济”这两个句子均为判断句。13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第一段运用曹刿与鲁庄公对话的形式,论述战争取胜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体现了鲁庄公的 “远谋”。B.乙文中李光弼根据敌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
22、况,命部下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其目的是挫其 锐气。C.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并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 伏笔。D.甲乙两文详略得当,略写具体交兵过程,详写战前和战后“论战”,都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 重要性。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二)古代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望”字,既写
23、诗人眺望之意,也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 重用。B.诗中“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 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C.诗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村人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 处。D.尾联即景抒情,表达自己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禁不住要高歌一曲采微。16 .诗结尾 “采薇”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原意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在此诗中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心绪?(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7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终古高云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百色市 德保县 2022 年中 考二模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