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20 文章内容概述-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docx
《考向20 文章内容概述-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向20 文章内容概述-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0文章内容概述1.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界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 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日:“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日:“在德不在 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 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日: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日:“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日:“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 胥。咸刈
2、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日: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日:”为之奈何?“邵公对日:“有罪 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日:“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日:”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 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 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日:“令吏养之。晏子日:“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 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日:“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日:“诺。”于是老弱有养,稣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日:“不可。古者
3、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 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日: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 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土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 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 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
4、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答案】D【解析】D. “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曲解文意,文中“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 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些 方式来安身存命。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克,打败;“召,召见;“奈何”,把怎么办。(2) “请求”,请求找来:“鳏寡”,丧妻丧夫;“论”,评定;“供秩”,供给生活物品,可意译为“安置:焉, 代词,他们。参考译文: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
5、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 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 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 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 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由此可见,(国宝)在 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 说得对。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土人和百姓怎么办?
6、太公回答:“我听 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杀掉, 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 邵公回答说: “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 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 凡是尊重土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 有饥色。
7、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 怜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 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 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 ”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 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
8、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 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2.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日:“吾欲伐齐,齐、楚方欢, 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日:”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日:“今齐王之罪其于敝 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 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日:“不 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日:“不
9、毂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 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日:“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日:“何也?”对日:”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 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 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 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 轸日:“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
10、,遂举兵 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土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 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 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 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
11、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 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答案】B【解析】B.“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说法错误。原文中“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对秦国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国的恩惠”。故选B。参考译文: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好,秦惠王为此 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 ”张 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 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
12、门跟齐断绝 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 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 布说:“我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 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 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 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 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
13、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 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 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 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 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 功。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
14、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 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 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合兵, 楚军在杜陵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之所以会几乎亡国,是怀王没有采纳陈 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3.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 法应流上怒日:“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日:“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 下也。陛下
15、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日:“卿 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郁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 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日:“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兔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日:“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 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 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 “ 丁亥, 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
16、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 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 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日:“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土澄捕之,少涉 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 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日:“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 之!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
17、宗听从了戴胄 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 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 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净: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 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答案】D【解析】D.“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错误。根据原文“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 可知,隋朝灭亡是因为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仅仅是大臣的
18、原因。故选D。参考译文: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 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 ”戴胄回答说:“下令的 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 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 来的话语像不断
19、涌出的泉水一样,而唐太宗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了。郁令裴 仁轨私下使唤看门的人,皇上很愤怒,想要斩杀他。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劝谏道:“法律,是陛下和天 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独有的。如今仁就犯了轻罪却遭受极刑,臣担心其他人因此而慌乱,不知如何 是好。”皇上听了很开心,兔了仁凯的死罪,让乾祐拒任侍御史一职。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 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回奏。另 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后常常为此而不 吃酒肉,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
20、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 有冤枉的呢? (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奏,在外地诸 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 省督察,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 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 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 命令於士澄逮捕窃贼,稍微奉连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二千多人,隋
21、炀帝下令全部处 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 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岂只是 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4.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间州人请幸成都 帝以问寇准,准日:“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 ”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日:“臣欲 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
22、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 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 下可复保耶? ”帝意乃决,因问准日:“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 孰为可守? ”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 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 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 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碧及保州,复为州碧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
23、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 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日:“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 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
24、,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 驾亲征。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 敢推辞。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碧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 痛击。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 成盟约。【答案】D【解析】D.”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误。原文“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 李兴议和“可见,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故选D。参考译文: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向20 文章内容概述-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 20 文章内容 概述 备战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专题 全国卷 地区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06660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