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23 翻译句子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docx
《考向23 翻译句子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向23 翻译句子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3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骏典J电(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日:“所言归地事极 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 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答案】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解析】货财:货物钱财。故事:先例,旧例。宜:应该。许:答应。参考译文: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韩杞拿着议和
2、文书和曹利用一起前来,请求合盟。曹利用说契丹想要得到关 南的土地。皇帝说:“他们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应当与他们决 战!如果想要获得钱财,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有此旧例,应该答应他们。”契丹依然觊觎关南土地, 派遣他们的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拿着议和书再次来商议。皇帝不允许而离开。曹利用最终以十万两白银、 二十万匹绢结成盟约而回。历法至扑双音节古今异义翻译: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由于是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重点注意几点:古代是两个词语对应现在的一个词语。词义范围的扩大和缩小。词义转移。偏意复合词翻译:偏意复合词是古汉语中
3、常见的现象,重点注意句子中出现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词语,还有本身就表示 双方的意思,如“相”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的翻译。Y易错点0)易错点【01】辨析不出偏意复合词。偏意复合词多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见到意思相反的词语注意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偏向一方。易错点02双音节古今异义词找不到分析的方向。见到双音节古今异义词注意判断是一个词语还是貌似一个词语的两个不相关的词语,是一个词语注意 从范围、语意的轻重等角度进行辨析。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 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
4、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 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日:“外论汹汹,成谓东幸已决。”纲日:“国之存亡,于 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答案】 国家的保存和灭亡,在此可见分晓,我当用辞去官职去力争这件事。【解析】分:分晓:去就:离去或留下,担任或辞去职务,此处偏向“不担任官职”“离职” “抛弃官职” “辞去官职”。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八年,庾翼在武昌,数有妖怪,欲移镇乐乡。征虏长史王述与庾冰笺日:“乐乡去武昌千有余里,数万 之众,一旦移徙,兴立城壁,公私
5、劳扰。又江州当溯流数千里供给军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实江东镇戍之 中,非但杆御上流而已;缓急赴告,骏奔不难。若移乐乡,远在西隆,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节选 自通鉴纪事本末)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答案】如果把镇所迁移到乐乡,远在西部边陲,旦长江沿岸出现危险,就不能立刻前去接应救援。【解析】虞:忧虑;忧患(危险):相:偏指一方,前去。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 绅多所臧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把文中画
6、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答案】(李绅)在每次接受皇帝咨询时,经常排斥贬抑李逢吉,李逢吉拟好的呈状送到内庭,李绅多有批评。【解析】顾问:顾视问询,咨询:臧否:评论优劣,批评。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宁宗时,学禁初起,党论日兴。颖奏:“愿陛下御之以道,容之以德,不然,元祐、崇、观之事可鉴也。 其在从班日,韩培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土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 举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赵汝愚日:“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颖日:相 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
7、继相,卒于善美多所全佑,颖之助云。(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韩院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答案】韩佗胄以前和刘颖交往没有隔阂,韩佗胄正掌握了大权,刘颖却谢绝和他往来。【解析】“周旋”,交往;“无间”,没有隔阂;“用事”,掌握大权,执政。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绍,字始孙,敦煌龙勒人。少而聪敏。年十二,父命就学,师事崔光。以父忧废业。母又诫之日:“汝 父卒日,令汝远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过期,宜遵成命。”绍还赴学。(选自魏书范绍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母又诫之日:“汝父卒日,令汝远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过
8、期,宜遵成命。”【答案】母亲又告诫他说:“你父亲去世的时候,让你到很远的地方去向崔先生学习,希望你有所成就和作为。而今 已过丧期,你应当遵从遗命。”【解析】句是省略句,“希有成立”省略宾语汝,即你”,翻译时要补全,”希望你有所成就和作为”;宜尊成命” 省略了主语“你“,翻译时要补全,译为你应当遵从遗命“;“就”,动词,本义是“靠近”,此处译为“求教、 拜师”:“成立”,古今异义,“成”为“成就”,“立”为“建树”;“过期”,古今异义,应是“过了丧期”。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叔敖日:”说义以听,方 术信行,能令人
9、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僚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子 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日:“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教者, 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霜,此沈尹茎之力 也。功无大乎进贤。(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答案】陈说道理能使人听从,所提方法策略确实能够实行,能使君主向上称王天下,向下称霸诸侯,这方面我不 如你。【解析】上下,名词作状语;“方术”,方法策略;“信”,确实;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仁宗皇帝,住高炽
10、,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 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日:“儿忽之耶? ”对 日:“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选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祖指示日:“儿忽之耶?”对日: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答案】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解析】“指示”,指给(他)看一;“忽”,忽视;“顾”,只是;“渎天德”,是对冒犯皇帝的委婉说法。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二月,定日承官军及将师将兵之法。有事征伐,诏总兵
11、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权 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上日:“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答案】如果发生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带将印领兵出征,回来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解析】“事”,战事;“之”,指代前文的卫所官兵:“旋”,回来;“上”,上交。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既而右仆射张浚自江上还,奏遣使为兵家机权,竟反前旨。寅复奏疏言:“今日大计,只合明复仇 之义,用贤修德,息兵训民,以图北向。倘或未可,则坚守待时。若夫二三其德,
12、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 所立。”寅既与浚异.遂乞便郡就养。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夫二三其德,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所立。【答案】至于三心二意,没有坚定不移的看法,一定不能有所树立。【解析】“若夫”,发语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二三其德”,三心二意:“一定”,坚定不移;“立”,树 立、建立。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接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二十八 年,典南京栗园。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日:“卿居外有异闻乎? ”韩家奴对日:“臣惟知炒栗, 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
13、,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 讽谏。帝大笑。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日:“卿居外有异闻乎?”【答案】皇上跟萧韩家奴交谈,认为他有才华,让他(和自己)做个诗友。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有特别的见闻 吗? ”【解析】“语”,交谈,聊天;“才”,意动,认为有才华;“从容”,悠闲舒缓,随意随口。J真题练)一、(2022安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二年十一月壬寅,蜀主闻有北师,以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福为都监,师兵拒战。蜀主谓昭远 日:“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 ”昭远好读兵书,颇以方略自任。始发成都,蜀主命宰相李昊 等饯之城
14、外。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摆臂谓昊日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 儿取中原如反掌尔三年正月,蜀主闻王昭远等败,甚惧,乃多出金帛,益募兵守剑门。命太子元桔为元帅, 带甲万余,旗帜悉用文绣,绸其杠以锦。将发而申,元牯虑其沾湿,悉令解去。俄雨止,复旅之,则皆倒 悬杠上。元又辇其姬妾及伶人数十以从,见者莫不及笑。全斌等自利州趋剑门,次益光,会议日:“剑 门天险,一夫荷戈,万夫莫当,诸君宜求进取之策。”侍卫军头向韬曰:得降卒牟进,言益光江东越大 山敖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栅,对江可渡。自此出剑门南二十里,至青强店,与官道合。若大 军行此路,则剑门之险不足恃也。”全斌等即欲卷甲
15、赴之,康延泽日:“蜀人数战数败,胆气专矣,可急 攻而下。且来苏狭径,主帅不可自行,但可遣一偏将往耳。若抵青强北,与大军夹击剑门,昭远等必成擒 矣。”全弑等然之,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跨江为浮梁以济。蜀人见之,弃寨而走,延德遂至青强。王昭 远等引兵退驻汉源坡,留其偏将守剑门。全斌等以锐兵奋击,破之。及汉源,赵崇福布阵,策马先登,昭 远据胡床不能起。崇档战败,犹手斩数人,乃被执。昭远免胄弃甲而逃,全斌等遂取剑州。(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收复西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
16、 原/如反掌尔/B.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C.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日/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 原/如反学尔/D.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日/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 原/如反掌尔/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将发而雨”和“雨泽下注”(项脊轩志)中的“雨”含义相同。B. “见者莫不窃笑”和“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中的“窃”含义不同。C. “大山数重”和“胜负之数”(六国
17、论)中的“数”含义不同。D. “胆气夺矣”和“舅夺母志”(陈情表)中的“夺”含义相同。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昭远喜读兵书,对自己的谋略非常自信,蜀主命他率兵抗击北方军队,希望他建立功勋,并让人在城 外为他饯行。B,太子元拮担任元帅出征时,旗帜都用锦绣制作,旗杆用锦缎包裹;又用车载着姬妾等人跟随,看见的人 都暗中讥笑。C.向韬认为如果从来苏小路进击,那么剑门之险不足凭恃:康延泽却反对从来苏进军,认为应凭借猛攻方 式攻取剑门。D.全斌等人以精锐部队奋力攻打并攻占剑门,赵崇韬在汉源战败,亲手斩杀数人后才被擒获,王昭远却丢 盔弃甲逃走。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8、代汉语。(1)剑门天险,一夫荷戈,万夫莫当,诸君宜求进取之策。(2)全斌等然之,命史延德分兵趋来苏,跨江为浮梁以济。【答案】1. A 2. D 3. C5 . (1)剑门是天然险要之地,一人扛着兵器守卫,万人不能抵挡,各位应当寻求攻取的策略。(2)全斌等人认为他说得对,命令史延德分派兵力奔赴来苏,跨江搭起浮桥用来渡江。【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王昭远手持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为诸葛亮。酒酣之际,捋袖露臂对李昊说我这趟何止攻克敌人, 当率领这二三万雕面恶少儿直取中原,易如反掌罢了。“手执铁如意”作指挥军事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二三万修饰雕面恶少儿”,定中之间不能
19、断开,排除D。故选Ao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掌握能力。D.前者是“失去”的意思,后者是“强行改变”的意思。 故选D。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康延泽却反对从来苏进军”错,根据原文,康延泽只是认为“来苏狭径,主帅不可自行,但可遣一偏将往 故选C。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剑门天险”,判断句:“荷戈”,扛着兵器;“当”,抵挡;“进取”,进攻。(2) “然”,意动,认为对;趋”,奔赴;“浮梁”,浮桥;“济”,渡江。 参考译文:乾德二年十二月壬寅日,后蜀国主孟昶听说有北方军队,任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 率兵抵抗。蜀主对王昭远说
20、:“今天的军队,是你召集的。(你)尽力为我立功。”王昭远喜读兵书,凭借 谋略非常自信。刚从成都出发,蜀主让宰相李昊等人在城外为他饶行。王昭远手持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 为诸葛亮。酒酣之际,捋袖露臂对李昊说:“我这趟何止攻克敌人,当率领这二三万雕面恶少儿直取中原, 易如反掌罢了。”三年正月,蜀主听说王昭远等人失败,非常恐惧,于是多出钱帛,招募更多士兵守护剑 门。命太子孟元知担任元师,率领一万多名披甲士兵,旗帜都用锦绣,用锦缎裹住旗杆。将要出发的时候 下了雨,孟元担心旗帜和锦缎被雨水沾湿,让人都解了下来。不久雨停,又挂上旗帜,却都倒挂在旗杆 上。元皓又用车载着自己的姬妾以及数十名演员跟随部队,看见的
21、人莫不暗中讥笑。王全斌等人从利州前 往剑门,驻扎在益光,会聚商议说:“剑门是天然险要之地,一人扛着兵器守卫,万人不能抵挡,各位应当 寻求攻取的策略。”侍卫军头向格说:“得到降兵牟进,说益光江的东面,翻越数重大山,有一条名叫来苏 的小路。蜀人在江的西面设置营栅,对岸可渡。从此处出剑门南二十里,到青强店,与官道相通。如果大 军从此路前往,那么剑门之险不足凭恃。”王全斌等人就想卷起铠甲,轻装前往,康延泽说:“蜀人屡战屡 败,胆气丧失,可以凭借猛攻的方式攻取。况且来苏是一条小路,主帅不可自行前去,只可以派遣一名偏 将前去罢了。如果他们抵达青强店的北面,与大军形成夹击之势攻打剑门,王昭远等人必定被擒获。
22、”全 弑等人认为他说得对,命令史延德分派兵力奔赴来苏,跨江搭起浮桥用来渡江。蜀人看了,丢弃营寨逃跑, 史延德于是到达青强店。王昭远等人率兵退守汉源坡,留下自己的偏将守卫剑门,王全弑等人以精锐部队 奋力攻打,攻占了剑门。到了汉源,赵崇韬摆出阵势,鞭打坐骑,首先登上汉源坡,王昭远坐在胡床之上, 不能站起身来。赵崇韬战败,还亲手斩杀数人,才被擒获。王昭远丢盔弃甲逃走,王全斌等人于是攻取剑 州。二、(2022江西宜春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尧叟字唐夫,解褐光禄寺丞、直史馆,迁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集 验方,刻石桂州驿。又以地气蒸署,为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善
23、亭舍,具饮器,人免喝死。会加恩黎桓, 为交州国信使。初,将命者必获赠遗数千缗,桓责赋敛于民,侯磐断其手及足趾。尧叟知之,遂奏召桓子, 授以朝命,而却其私觌。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日:“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 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芭尔。然布之出,每端止售百钱,故地有遗利,民艰资金。 臣以国家军需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芭以钱盐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万余匹今树艺之 民,相率竞劝;杼轴之功,日以滋广。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芭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 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中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博。“诏从之。有言三司官吏积习依违,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向23 翻译句子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解析版 23 翻译 句子 双音 古今 复合词 备战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06691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