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docx
《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 驿路梨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自读课文,预习生字词。 2.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过程与方法 1.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 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请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巧妙设疑的构思方法。 2.理解“梨花”的多层含义及作用。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
2、、诵读法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赏花体验 1.出示一组名花图片和几个温馨情境,让学生欣赏。 2.语文活动:送花说原因。(花语及花的象征意义) 玫瑰的花语是爱情。康乃馨母爱;百合花纯洁的友谊。 3.质疑引入:那梨花的花语是什么呢?你打算采撷一束送给心中的谁? 看看能不能在今天要学习的驿路梨花中找到答案。二、速度感知,寻访小屋主人 步骤一:自由速度,概述内容 (一)检测预习,认读生字词。(以填空式的方式开火车认读词语生字) (二)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一个美丽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边速读文章,一边勾画出本文写到了哪些人物
3、?这些人为小茅屋做了些什么? 1.我和老余投宿、修葺小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茅屋 3.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4.解放军建造小茅屋 5.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三)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前后延续了十多年,作者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而是用了另一种叙述手法,是什么? 如果按时间顺序写就太平淡了,也不吸引人。所以用了插叙的方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步骤二:小组合作,寻访主人 1.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小屋的主人应该是谁呢?小组合作交流。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试说明理由。教师代替学生板书。(相应的人名) 3.教师点赞小结: 综同学们所说,所有为小茅屋做过好事的人,都是小茅屋的
4、主人。步骤三:研读课文,探寻美点 1.小组探究:作者在解决“小屋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时,是否把答案一下就告诉了我们?他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快速浏览课文,找答案)2.课堂展示,教师点评归纳: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板忆并画山的简笔画)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诗句。一篇好的文章有曲折、有悬念才能吸引人,才是好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二次误会、三个悬念。 (一)二个误会 误会1: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误会2: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引导提示:要求学生从“我和
5、老余发现小茅屋”到之后的每一个小故事中找,看哪位同学打开火眼金睛迅速找出来。) (二)三个悬念 悬念1:“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2:“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 悬念3:当“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她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引导提示:按照找误会的方法,看看作者还向我们卖了哪些关子。也按照小故事的发展顺序来。)三、精读美文,品味温馨小屋 导:那天,那事、那梨花,大家读罢心中有什么感觉?能用一两词概括一下吗?文中的人热情而淳朴、谦逊而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