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桃花源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章节名称9.桃花源记(第1课时)编号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授课人 上课时间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一篇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作者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作者以洗练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 这篇文章的语言自然朴实,生动流畅,情节安排也顺理成章,写人状物简练而又传神。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通过多篇的文言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朗读技巧,掌握了抓住关键实词、虚词,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对于语言的
2、品析、文章内涵的理解能力还需要继续培养。课时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2.疏通文意,理清作者行踪,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结合课下注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教学难点疏通文意,理清作者行踪,背诵课文。教法或学法我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的学法是朗读法、谈论法、角色扮演法、圈点勾画法。教学媒体选择分析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文字课堂导入BB积累知识2自制图片 文字初读课文读通读顺GC积累知识10下载文字再读课文疏通文意HE积累知识20下载文字找出行踪熟读成诵GD帮助理解8自制填表说明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
3、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教学过程环节及学习内容对应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活动课堂导入1. 我们现在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常用的成语是什么?(抽生回答)那么你心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陶渊明笔下的“世外
4、桃源”吧。(板书文题)2. 文学文化常识。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通过师生问答,检测出学生对世外桃源的理解。以及对陶渊明的了解。环节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解题,介绍写作背景。“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
5、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桃花源诗和一篇“小序”(即桃花源记)。2.(抽学生朗读,教师纠正错误读音,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字音)遂(su) 邑人(y) 间隔(jin )语云(y) 俨然(yn) 阡陌(qin m)垂髫(tio) 刘子骥(j) 诣(y)舍船(sh) 屋舍(sh) 怡然(y)豁然开朗(hu) 便要还家(yo)3.听录音朗读。(学生跟读,并划分好节奏。)4.PPT出示重要句子,并强调一些重要句子的节奏划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6、桑竹之属。(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生1:读第1自然段;生2:读第2自然段;生3:读第3自然段;生4:读4、5自然段。老师随机点评。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提醒:语速稍缓,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和停顿。通过学生朗读,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 环节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 生:朗读第各自然段。2. 结合注释口头翻译各自然段。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
7、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桃花飘飘洒洒。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眼前)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
8、,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诉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3. 做夹页,将译文写在夹页上,早自习背诵。4. 根据以上学习过程,完成疏通文意这一学习环节。学生回答,做笔记,上课时的
9、精神状态做出评价。环节三积累词汇根据PPT的归纳总结,学生做好笔记。检查笔记。环节四找出行踪熟读成诵1. 读文章,画行踪全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请同学们找出写渔人行踪的词句。课件出示。学生在原文中用方框做出标记。2.依行踪,说故事。师:请同学们依据渔人行踪,用自己的话讲述该故事。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的一个渔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过桃花林尽头一座山的山洞,发现了世外桃源。桃花源里,无论男女老幼都怡然自乐,没有世间的纷扰与战乱。他们自称祖先为躲避秦朝的战乱来到此地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了。渔夫在桃花源住了几天就离开了,并沿途做了记号,回去后将此事告知当地太守。但无论是太守派的人,还是后来像南阳刘
10、子骥那样的名士,想再次寻求这个世外桃花源,却都找不到了。到后来,就再也没人去寻找这个世外桃源了。3.据行踪,背课文(根据行踪线索,师指导背诵)通过学生回答,学生笔记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小结今天学到了桃花源记结合课下注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理清作者行踪,背诵课文。课堂练习优化设计P43-9 、10 、11。作业布置课本:必做:思考探究一选做:积累拓展四 、五。板书设计线索:武陵渔人行踪进入桃源发现桃源再寻桃源离开桃源做客桃源章节名称9.桃花源记(第2课时)编号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授课人 上课时间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一篇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作者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
11、,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作者以洗练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 这篇文章的语言自然朴实,生动流畅,情节安排也顺理成章,写人状物简练而又传神。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通过多篇的文言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朗读技巧,掌握了抓住关键实词、虚词,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对于语言的品析、文章内涵的理解能力还需要继续培养。课时目标1.品味语言,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和作者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2.探究桃源理想,体会作者的情怀,深入理解文章内
12、涵。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和作者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探究桃源理想,体会作者的情怀,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教法或学法我采用的教法是讲解法、谈话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的学法是朗读法、谈论法、圈点勾画法。教学媒体选择分析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文字课堂导入BB积累拓展2自制图片 文字环节一GF思考探究12下载文字环节二HA思考探究18下载文字环节三CE拓展探究8自制填表说明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