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陈情表》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1陈情表同步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李密字令伯。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
2、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注】醮:古时称妇女出嫁。谯周:人名。安乐公:蜀国后主刘禅降魏后的封号。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
3、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对古代中国人而言,“名”和“字”不能混为一谈。一般来说,出生时只取名,成年后再取字。其中,“名”主要用于他称,“字”主要用于自称。B太子洗马:古代官职名。“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太子洗马”就是太子的侍从官,后来逐渐演变为掌管书籍的官职。C疏:奏章。封建社会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
4、一种文体。也可用来指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阕,终了。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如有“居丧三年”不能外出工作的规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李密身世坎坷。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亲自抚养他。他对祖母非常孝顺,有时照顾祖母劳累过度以致生病。B李密很有才学。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C李密忠孝两全。他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征担任太子洗马,兑现了他“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D李密因怨被罢。李密奉诏作诗时在诗中流露怨气,引起了皇帝的不满,最终被罢免了官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5、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2)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5晋书李密传客观陈述,陈情表却措辞委婉。表述不同,蕴意不同。请找出两篇文章中意思相同而表述不同的两处,并说说陈情表这样表述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密传(节选)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
6、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丛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
7、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节选自晋书,有改动)【注】醮(jio):嫁。烝(zhng)烝:淳厚的样子。谯周:人名。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
8、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7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父母、伯叔、未嫁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D古
9、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的文书。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
10、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2)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节选)【南宋】陈亮臣闻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前史有言:“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此君天下者之所当耻也。春秋许
11、九世复仇,而再世则不问,此为人后嗣者之所当愤也。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于左衽,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矣。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又二十余年,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东宫居曰监国,行曰抚军。陛下近者以宅忧之故,特命东宫以监国。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陛下何不于此时命东宫为抚军大将军,岁巡建业,使之兼统诸司,尽护诸将,置长史、司马以专其劳。而陛下于宅忧之余,运用人才,均调天下,以应无穷之变。臣闻吴会者,晋人以为不可都,而
12、钱镠据之以抗四邻。其地南有浙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则有重湖沮洳,而松江、震泽横亘其前,虽有戎马百万,何所用之?此钱镠所恃以为安,而国家六十年都之而无外忧者也。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书生以为江南不易保者,是真儿女子之论也。(选自龙川文集,有删改)【注】九世复仇:指春秋时,齐襄公为报九世祖齐哀公因纪侯向周天子告密而遭烹杀之仇,灭掉纪国。左衽:外族统治的代称。重湖沮洳(j r):湖泊重叠广布,低洼潮湿。10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
13、/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B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C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D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黎民:即百姓。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庶、黎元、黔首等。B中国: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14、。C陛下:古代君主对自己的称呼。“陛”本指台阶。古时大臣奏事,不敢直接惊动皇帝,而是请在台阶下的近臣转呈,以示对皇帝的尊敬。D东宫:指太子。古时除正房外,东为大。皇宫也是如此,皇上居正殿,太子地位仅次于皇上,应居东宫,所以把东宫作为太子的代称。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自己所争取的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而不像古代英豪那样让世人惊骇,使天下人耳目一新。B时隔九代尚能复仇,这是春秋称许的事情,也是作者认可的,而第二代就不问复仇之事是作为后人应当愤怒的。C作者建议委命太子为抚军大将军,让他统领各个部门,监管各军部将,并为他配置长史、司马。D作者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尤其
15、强调吴会一带的重要性,认为据此可以与敌人对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2)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二、情景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用“_,_”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2)陈情表用“_,_”两句表现他孤独地长大成人的过程。(3)陈情表用“_,_”两句写李家人丁不旺,很晚才有了儿子。(4)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_,_。三、综合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有层次
16、性的,其_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重在立身为范,以自己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在于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所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富且贵,如果缺乏自我_,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地位不保。(),则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发挥表率作用。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
17、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事必躬亲临深履薄控制力B针对事必躬亲谨言慎行控制力C针对身体力行谨言慎行约束力D面对身体力行临深履薄约束力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中心,从而实现
18、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17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四、填空题18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常在床蓐( )猥以微贱(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庶刘侥( )幸19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 ) 门衰祚薄( )茕茕( )孑立( ) 终鲜兄弟( )期功强近( )(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五、非选择题20文言句式。(4)未曾废离逮奉圣朝 (5)而刘夙婴疾病寻蒙国恩犹蒙矜育21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句式并翻译。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臣亡
19、国贱俘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而刘夙婴疾病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_(2)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_(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鲜:_(4)而刘夙婴疾病婴:_(5)诏书特下,拜臣郎中特:_2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夙遭闵凶_(2)零丁孤苦_(3)常在床蓐_(4)祖母今年九十有六_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
20、才(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臣之辛苦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夙遭闵凶凶:_慈父见背见:_迨诸父异爨迨:_门衰祚薄祚:_而刘夙婴疾病婴:_旧时栏循,亦遂增胜胜:_大母过余曰过:_逮奉圣朝逮:_庶刘侥幸庶:_其制稍异于前制:_六、选择题27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也是授予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的老师,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C“孝廉”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