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docx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标要求】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隋朝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2学习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知识体系】一、隋朝兴亡隋朝的统一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统一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隋朝的建设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隋朝的灭亡暴政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最终
2、引发大规模起义。隋朝贵族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统一全国(1)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2)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盛世局面(1)“贞观之治”618年,李渊在称帝,建立唐朝。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唐朝统一全国。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在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政治清明局面,史称“贞观之治”。(2)武则天的统治唐太宗之子高宗在位时,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废唐称帝,改国号为_。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_。在她
3、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唐玄宗具有革新魄力,最终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_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是我国历史上继_之后又一个盛世局面。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3民族政策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原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朝政趋于腐败。(2)过程: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这场叛乱历时八年,史称“安史之乱”。(3)结果: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4)影响
4、:唐朝由盛转衰。2唐朝中后期乱局 地方藩镇割据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中央朝廷内斗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社会农民起义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4五代十国(1)五代: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2)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3)周世宗改革: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
5、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随堂练习一、单选题1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已经完成最终南移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2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都是因暴政而亡的ABCD3下图反映的是隋朝不同时期的人口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6、A农业经济的发展B赋税制度的改革C生产技术的进步D江南地区的开发4中国的古代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下列对隋唐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鼎盛与危机D多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5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6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下
7、列各项属于隋朝建设的是()广设赈灾仓库修建都江堰开通大运河兴建洛阳城ABCD7有学者在评价隋唐大运河时认为:作为南北运输主动脉的大运河是帝国的生命线,它勾连起各个经济区域,并把南方的漕粮等贡物运到北方政治中心和边防要地,解决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地理分离问题。该学者意在强调隋唐大运河()A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C消除了王朝边疆的安全隐患D推动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8“七事”本是突厥人的七种行军装备,初唐时期传入中原,逐渐被唐军吸收接纳。唐高宗时期政府规定,五品以上武官佩“七事”。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交往加强B藩镇割据严重C军事制度完备D对外交流活跃9右面为出土于唐代高昌(今
8、吐鲁番)贵族张雄夫妇墓的木俑图(部分)。其中,绢衣彩绘木俑上身穿窄袖绿绫襦衣,外着联珠团花纹半臂,肩披白点纹黄色披帛,下身穿红、黄相间的竖条纹长裙,腰间丝带固定。这与同时期中原妇女的着装特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些木俑可用于说明当时()A西域的木雕技术领先全国B丝绸之路的开辟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活跃D民族交融的深化10据耒耜经记载,唐代的一种农具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 耕作要求。它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该农具是()A耦犁B楼车C曲辕犁D翻车11湖南长沙窑遗址出土的唐代瓷器,以器身装饰诗文题记为特色,其题记再现百首失传唐诗,涉及送别、民间故事、传统节日、崇佛
9、、礼仪教化等诸多题材。这些文物()A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民情B再现唐诗的发展全貌C说明长沙制瓷工艺全国领先D印证海外贸易的繁荣12开元十七年(729年),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说明唐朝()A民族政策的开明B注重于选贤任能C西藏治理的强化D中央集权的加强13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最早出现于隋唐B由西域传入中原C在东汉普遍使用D属水力灌溉工具14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 ,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也提拔寒微士人,用少数民族精英。
10、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A儒家思想被动摇B社会矛盾基本消除C中央官制的完善D统治集团的开放性15公元907979年,北方出现多个割据政权,见如表。可见这一局面的形成是()政权存在时间都城建立者建立者身份后梁907923年开封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年洛阳李存勛沙陀族,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6年开封石敬瑭沙陀族,成德、天平军节度使后汉947950年开封刘知远沙陀族,天雄军节度使、枢密使后周951960年开封郭威忠武军、河东节度使A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B藩镇割据的继续与扩大C朋党之争的严重后果D民族政权并立的新发展16关于唐朝的衰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黑暗安史之
11、乱使唐朝灭亡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严重削弱唐朝国力黄巢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ABCD17唐灭亡后,在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实质是()A民族矛盾的产物B朋党之争的结果C宦官专权的翻版D藩镇割据的延续18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责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上述材料反映了()A地方势力强大,标志唐朝由盛转衰B文官武将的争权,导致唐朝统治出现危机C藩镇独立性强,威胁中央集权D军事重镇的设立,解决了边疆危机19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在春望中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12、深。”该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20安史之乱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安史之乱后,国家失去有效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实力,未获得中央批准,各地军政长官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赋役。这()A加剧藩镇割据的局面B使国家出现内轻外重局面C加剧了民族政权独立D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周朝的典制同样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经常被后人提到的典章制度。但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
13、,一部分制度到唐朝中期已遭到破坏,最终废弃,还有一部分则在进一步调整、发展后继续发挥作用,并为以后的王朝所继承。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14、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强盛局面的政治、经济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
15、,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政府在两市均设专门机构负责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摘编自李夏恩忆昔开元全盛时材料二:宋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达到了封建社会商业的发达形态。从宋代开始,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免除了一些商税,尽量保护商人的利益。同时,宋代地区性中心城市通过众多的水陆交通干、支线与其他地区联结起来,形成了若干区域市场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帛大量走向市场,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06845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