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介绍,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二)探寻作者的归隐的心路历程,深度解读作者“皈依自然”的深婉情思。二、教学重点:探寻作者归隐的心路历程。三、难点:解读作者“皈依自然”的深婉情思。四、教材学情分析:归去来兮辞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一课,因初高中已学过不少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身世背景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此课相当于一堂综合课,深入探究陶渊明“皈依自然”的深婉情思。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600多年前,有位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有尊严的社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个地方是桃花源,这位诗人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他毅然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归隐宣言书归去来兮辞(并序)。(二) 活动一:知背景,晓思想(1)论世时代背景。(出示课件)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
3、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晋宋易代 篡乱杀伐。(2)知人陶渊明思想。“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饮酒十六) 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人生似幻化,终
4、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 四大皆空的佛家思想。通过以上资料,我们知道了陶渊明生活在一个 篡乱杀伐 的时代,同时深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三)活动二:明归去之因问题一: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归隐?在这几个原因中,表层原因与本质原因各是什么?(请同学齐读小序,筛选出陶渊明归隐原因的句子,教师作补充)明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预设:前三个是本质原因,第四个是表层原因。补充:朱自清在陶渊明年谱之问题中说: “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程氏妹去世引发了陶渊明弃官归田的
5、抉择,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他的“质性自然”,做官“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四)活动三:赏归去之喜问题二:前两组读第一段,其他组听读思考:找出体现作者归家途中心情的句子,并指出是何种心情。明确:“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心情欢快、急迫。点拨:陶渊明为了更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弃官归田之喜,不惜笔墨,在第二、三段中通过叙事、写景来抒情。问题三:第三组第四组朗读第二三段,其他小组思考:用几个四字短语按照文中所写顺序概况作者的田园乐事。明确:家中之乐、田园之乐、交往之乐、出游之乐。教师补充:陪伴妻儿之事,饮酒赏园之事,与乡邻聊天之事,无不事事顺心; “木欣欣以向荣,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