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群文阅读阿房宫赋六国论【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赋”与“论”的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两篇文章。2. 通过通读交章,把握两篇文章的观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会辩证分析。3. 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感悟两位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情怀,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4. 体会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理的批判思维习惯,感受杜牧、苏洵忧国忧民的情怀。【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体会“赋”与“论”的特点,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句式。2. 教学难点: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辩证分析。【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战国末期,国家走向大一统,强大的秦国吞并了其他六国,结束了连年战乱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但是
2、秦王朝到二世即灭亡。在这一过程中,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从未放弃对历史的思考,既感叹秦国的强大,也思索六国的失败缘由,进而探究秦王朝灭亡之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被选入教材中的杜牧与苏洵正是这些思考者中的杰出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房宫赋和六国论。 二 知人论世1. 阿房宫赋 杜牧生不逢时,半生荒凉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樊川先生”。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
3、多年。后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最后官至中书舍人。杜牧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作比,称他为“小杜”;又将李商隐与他合称为“小李杜”。 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且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但唐敬宗李湛好游猎,喜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指出“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题目解读“阿房”旧读“ png”
4、,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阿房宫,秦始皇营造的宫殿。规模宏大,奢华壮观。传说后被项羽烧毁。赋: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2. 六国论 苏洵行者与学者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写作背景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1004年,
5、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题目解读“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3. 文体知识 赋
6、 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概括来说,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起于战国,兴盛于汉代,流行于两晋,每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到了唐代,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文赋”。 赋的特点主要有两点: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实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尽管赋很讲究词的巧丽,但一定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写志”是立赋的根本。 唐代的“文赋”较之战国时期的骚赋、汉代的汉赋、两晋的骈赋而言,不大讲求对偶、音律
7、,而句式错落多变,章法灵活,押韵比较自由。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文赋中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之作。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也都继承了唐代文赋的特点,成为千古佳作。 阿房宫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历来得到很高的评价。元代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清代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 论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4. 知识速递 阿房宫赋(1)六王: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君。(2)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指秦始
8、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多(前246一前210)。(3)戍卒叫:指陈胜、吴广在谪戍渔阳途中振臂一呼,率众起义。(4)函谷举:指刘邦攻破函谷关。(5)楚人一炬:指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咸阳,杀秦将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楚人指项羽。项羽是楚将项燕的后代,故称楚人。三 精读文本1. 读文正音阿房宫赋廊腰缦(mn)回 不霁(j)何虹妃嫔媵(yng)嫱瓦缝参差(c) 辇(nin)来于秦朝(zho)歌夜弦直栏横槛(jin)弃掷逦迤(y)焚椒(jio)兰尽态极妍(yn)剽(pio)掠其人鼎铛(chng)玉石六国论赂(l) 厥(ju) 暴(p) 弥(m)燕(yn)洎(j)殆(di) 咽(y
9、n)邯郸(hn dn) 2. 通假字阿房宫赋缦立远视缦“缦”通“慢”长久六国论暴霜露“暴”通“曝”暴露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3. 词类活用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北边/向西边廊腰缦回 名词作状语像腰一样。檐牙高啄名词作状语像牙一样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不霁何虹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未云标红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朝歌夜弦 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放火;变成焦土族秦者秦也名词作动词灭族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六国论秦以攻取之外动词作名词攻取的方法小则获邑,大
10、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以地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行正义始速祸焉形容词作动词招致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最后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4. 古今异义阿房宫赋隔离天日 古义: 遮蔽今义: 断绝接触;断绝往来钩心斗角古义: 宫室结构参差错落今义: 用尽心机,明争暗斗而气候不齐古义: 一天之内的冷暖状况今义: 长期的天气状况燕赵之收藏古义: 金银珠宝今义: 收集保藏韩魏之经营古义: 金银珠宝今义: 筹划经管齐楚之精英古义: 金银珠宝今义: 优秀杰出的人才可怜焦土古义: 可惜今义: 怜悯六国论率赂秦耶 古义: 一概,全都。今义: 率领;不慎重至于
11、颠覆 古义:终究,到结局今义:表示另提一事,连词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指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其实百倍古义:那实际情况今义:实在的,事实上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慧与力量今义:指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特殊句式阿房宫赋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省略句,应为“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省略句,省略 “于”,即“长桥卧(于)波”几世几年,剽掠其人省略句,省略 “于”,应为“剽掠(于)其
12、人”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句, 应为“于南亩之农夫多”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应为“秦人不暇哀自”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举”表示“被攻占8”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判断句, “非”表否定判断暴霜露省略句,应为“暴(于)霜露”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省略句,应为“(诸侯)奉之弥繁,(秦)侵之愈急”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应为“赵尝于秦五战”6. 研读文本(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细读文本,小组进行讨论并概括: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思路。 两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从文中找出表达观点的语句。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
13、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两位作者是怎样得出这样的观点?明确:阿房宫赋:先铺叙阿房宫的奢华及毁灭,后得出观点。第一部分(第、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第二部分(第、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得出结论。六国论:开头直接提出观点,而后论证观点。第一部分(第1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做初步分析,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初步论证,巩固论点。第二部分(第2-3段),扣住分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皆引用历史事实来加以论证。第三部分(第4-5段),点出写
14、作目的,总结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正告北宋统治者要采取正确方针,坚决抵御外来侵扰。 (2)深研阿房宫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阿房宫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富。这样描写,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无以复加,而为此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杜牧认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全文说说杜牧写阿房宫赋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秦国灭亡的原
15、因是在于统治者的骄奢无道,不爱其民。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毁,生动的总结了侵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的统治者发出警告,提醒唐朝统治者要节俭爱民,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思考】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明确: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作者认为是不爱民的结果。秦如能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统领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16、。【探究】关于秦王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什么不同?明确: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相似的地方在于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身,都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都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政”。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所不同:过秦论从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则从“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过秦论以秦朝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房宫赋则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重在正面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赋,重在讽喻现实。(3)深研六国论 六国论中苏洵是怎样提出本文的
17、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的,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跟。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六国论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对比论证。文章写了以下几组对比。祖辈、父辈创业艰难与子孙轻易割地的对比:“暴霜露,斩荆棘”与“如弃草芥”。诸侯土地的有限与秦国贪欲无限的对比:“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诸侯贿赂频繁与秦国侵略更厉害的对比:“奉之弥繁”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