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马说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23课 马说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 马说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3 马说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故虽有名马,祗(zh)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n)死于槽枥(l)之间。C.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h)也。D.才美不外见(xin)。2.读课文,将空缺处的原句写在横线上。(1)世有伯乐,。(2)策之不以其道,。(3)韩愈在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谴责的一句:_,_?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者)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
2、尚且)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D.执策而临之(面对)5.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B.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吗?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6.下列关于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课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B.课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
3、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结尾总结全文。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文章第二段中这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B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食之不能尽其材 骈死于槽枥之间D策之不以其道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二、综合性学习8. 学习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
4、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各两个,并写出两句关于“马”的古诗。成语: 谚语: 古诗: (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产生了诸多英雄豪杰,也产生了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赤兔马: 乌骓马: 的卢马: 黄骠马: 三、阅读理解 (一) 阅读马说,完成练习。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将人才比作_,以伯乐喻指_,集中抨击了封建社会_的社会现象。10文中“呜呼”一词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_11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_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