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题型分类突破 反映体现类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





《选择题题型分类突破 反映体现类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题型分类突破 反映体现类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择题题型分类突破 反映体现类类近年来,高考卷中“反映、体现”类选择题出现的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主要通过对表面现象的分析,进而发掘事物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命题设计意图来看,“反映、体现”类选择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现象”的进一步解读,答案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从具体方法来看,要立足题干现象,明确主体,突出“主体一致”“史论结合”等基本方法,透视其所反映的“本质”或揭示该现象的“特点” 题型示例1.2022山东卷.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
2、。”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答案】A解题秘籍试题主旨法家主张从法用礼材料分析田齐法家认为,需要用法、礼规范君臣关系思维路径材料强调君臣上下、贵贱都要服从法律:“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田齐法家主张君臣需要用礼仪来教育百姓,不然则“不详”,这体现了尚法存礼,故选A项失分点评词不达意中国古代盛行自然崇拜,之后发展为对天的崇拜,敬天成为古老的自然崇拜仪式之一,材料不涉及敬天,排除B项史实不符崇德指崇尚道德,推崇德行,这是儒家的核心主张,排除C项失分点评主旨不符、时间不符外儒内法是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
3、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2. 2022湖南卷.3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 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解题秘籍试题主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分析材料中的南通大生纱厂属于使用机器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属于个体手工业,两者互相推动发展思维路径农民家庭手
4、工棉纺织业与大生纱厂之间的互相促进,说明个体手工业是可以纳入以民族资本主义为代表的新经济体系的,故选D项失分点评材料不符题干体现的是机器大生产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促进作用,而没有提到机器大生产对小农经济的作用,排除A项素养缺失由题干中的“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可知,个体手工业促进了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其发展,错选B项说明考生缺乏历史解释素养概念曲解题干体现的是南通大生纱厂负责纺,而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负责织,反映的是个体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的分离,而不是“织”与“耕”的分离,排除C项【答案】D3.
5、 2022湖北卷15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答案】B解题秘籍试题主旨新政权在瓷器制造上保留了旧政权标识材料分析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经济困难,所以在对外销售的原瓷器厂的瓷器上,保留了尼古拉二世的标记思维路径俄国皇家瓷器厂烧制的瓷器中,既有革命的标记,也有专制的标记(尼古拉二世的标记
6、),并且这些党器在国外成为枪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革命政权输出的产品竞然保留着专制的标记,说明政治对现实(外汇、经济支持)的妥协,故选B项失分点评主旨不符A项表述只是新政权做法的一部分体现,没有全面概括材料逻辑不符竞盘的出口只是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并不能打破苏债的外交弧立局面,排除C项概念不清材料主旨是十月革命后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竟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枪手货,这一“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现象,从苏俄角度而言是向现实的妥协,本身不步及艺术审美问题排除D项 最新模拟1(2023河南商开大联考高二上期末19)明清时期,双林镇的绸庄常“赊丝于机户,即收其绢,以牟重利”;在南浔镇以产“苏经”闻名,农家“取
7、丝于行,代纺而受其值,谓之料经”;宁波的鱼业牙行,分鲜行和里行,都对渔帮放款,约定以所获鲜、咸水产抵偿借款。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江南市镇商品经济高度专业化 B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的渗透C商人逐渐成为生产组织的主体 D货币供求矛盾催生商业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鱼业牙行对渔帮放款,约定以所获鲜、咸水产抵偿借款”等可知,鱼业牙行等的放款充当着商业资本,为渔帮(渔民)进行捕鱼生产提供资金支持,故选B项;“高度专业化”不合逻辑,题干未见绸庄等分工细密、技术含量高的信息,排除A项;“主体”不合逻辑,题干提及的是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排除C项;“货币供求矛盾”不合逻辑,推动商业发展的是市场的需要,排
8、除D项。2(2023福建泉州三模12)中世纪早期,西欧领主的过度剥削招致农民诉讼。800年,法国对西部勒芒地区发布法令,明确规定劳役种类和数量,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一天,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再承担手工业劳役。这反映了当时西欧()A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农奴政治权利扩大C庄园秩序得到维护 D生产关系有所调整【答案】D【解析】据材料“西欧领主的过度剥削招致农民诉讼”到“明确规定劳役种类和数量,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一天,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再承担手工业劳役”的变化体现了领主对农民剥削方式的调整,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故选D项;封君封臣制逐渐解体是在中世纪晚期,材料时间为中世纪前中
9、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被剥削的程度减轻,并未体现农奴的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通过法律调整了领主与农民的剥削关系,中世纪早期农民诉讼也非庄园内部的秩序,排除C项。3(2023河南模拟28)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写道:“赫胥黎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我们要断然理解,社会的伦理进展并不依靠模仿宇宙过程,更不在于逃避它,而是在于同它作斗争。”这实质上反映了()A该理论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 B资产阶级的民权与平等理论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天朝上国”观念发生了嬗变【答案】C【解析】由材料“且于自强保种之事”、“更不在于逃避它,而是在于同它
10、作斗争”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严复在天演论中利用西方的进化论思想强调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故选C项;“完全适用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民权与平等是严复的思想主张,不是天演论反映出的实质,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天朝上国观念已经发生嬗变,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4(2023福建莆田二模16)1958年,美苏正式签订文化交流协定,在文艺、科教等领域持续展开了一系列交流活动,文化关系成为两国关系中相对稳定的内容。此后,这一政策为美国历届政府继承。这反映了()A美苏争霸重心逐步转移 B两极格局下缓和与紧张并存C文化交流主导国际关系 D和平与发展成
11、为时代的主题【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美苏进行全面冷战对峙,据材料可知同时美苏在文化领域展开交流活动,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缓和与紧张并存,故选B项;美苏争霸的重心是始终是欧洲,排除A项;在1958年主导国际关系的是美苏两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非文化交流,排除C项;和平与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在美苏冷战结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5(2023辽宁葫芦岛高三上期末11)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A思
12、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B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谓“待业保险”,是指1986年为配合劳动制度改革和企业破产法的实施而建立起来的,说明国家和企业职工不能正视由经济体制改革所引发的失业问题。保险名称由“待业”转变为“失业”,体现了正视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反映了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可见思想解放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故选A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然是一个“兴利除弊”的长期过程,“已经”的说法夸大了史实,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